特邀主持人:乔瑞金(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人语: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这要求我们不断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本人的思想理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的
〔摘要〕大卫·哈维和哈特穆特·罗萨延续了在当代语境中阐释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运用发展路径,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普遍异化”和“新异化”理论。大卫·哈维从《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异化概念出发,探讨当代资本主义无处不在的异化现象,并且根据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资本周转机制,揭示出普遍异化的原因和机制,提出超越异化的革命人道主义。哈特穆特·罗萨在社会加速逻辑的理论基础上复兴异化概念,剖析了晚期现代社会的异化形式,
〔摘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思想,因其科学的现实解释力而富有持久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立足人类实践及其发展,马克思合理解决了理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了社会现实以及事物存在与发展的规律,实现了世界观的整体性变革,完成了从人的现实存在、人的实践活动、人的发展走向出发来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新话语创建,形成了一种思想丰富且具有内在整体性定力的话语体系。探讨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思想的整体性话语定力,其
特邀主持人:周向军(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山东大学荣聘教授) 主持人语: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提出以来,学术界和理论界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一批很好的成果。然而,截至目前,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方法论和话语体系的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体系在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探索中不断发展,在提升其话语地位与构建话语共识中不断定型。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体系立意高远、内容深邃,其话语叙事呈现出理论性与实践性互动、批判性与建构性互嵌、整体性与具体性互构三重表征样态,彰显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方法论自觉。通过形塑话语共识、打造话语符号和拓展话语空间,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体系的建构不仅在潜移默
〔摘要〕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随着依规治党、制度治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日臻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自我革命伟大实践对党内法规制度的体系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应以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为其逻辑结构优化的基本要求。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逻辑结构的优化要考量其重要前提、主要原则和建构方式等因素。为应对制度实践中诸多问题,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逻辑结构应从三个方面不断优化:构建以
〔摘要〕推进现代大党治理的复杂性、协同性、系统性实践特征,客观上需要构建一个健全完善的政党治理体系。新时代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构建历程可分为初步探索期、全面推动期、系统构建期以及健全完善期等四个时期。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在实现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制度上全贯通、责任上全链条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分别实现了党内治理要素协同、治理客体协同、治理载体协同、治理主体协同。新时代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摘要〕面对人工智能参与公共治理出现的赤字风险,亟需探索其复归理路。算法参与公共治理行为,具有“黑箱”属性、价值偏见属性和效率偏颇属性。参与公共治理的算法滥用,造成的治理赤字主要表现为:“算法利维坦”破坏人类社会民主建构,算法参与社会公共决策诱发公平性危机,算法监控常态化使公众隐私遭受侵犯。面对算法滥用及其带来的赤字风险,需要构建算法民主制度以限制“算法利维坦”,完善算法披露制度以推动算法公共决策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社区治理正在向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社区数字治理变迁主要包括智能化管理变迁、数字化安全监控变迁、数字化公共服务变迁三个主要方面。这些变迁提高了管理效率并为居民提供了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但同时也产生了数据安全、系统稳定性、信息不对称等情境化风险。为此,需要从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提升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等不同维度,对社区数字治理变迁面临的情境化风险进
〔摘要〕资本市场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能够发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价格发现和平衡风险分布的重要功能。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长效机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立足新发展阶段,对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作出的最新要求和明确部署,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聚焦长期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卡点堵点问题,构建适应我国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长效机制,要从深化资本市场基
〔摘要〕农村宅基地改革是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提高农村土地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的重要抓手。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节点,亟需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为新时代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创造积极条件。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宅基地制度历史演变,分析每个时期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的具体模式和特征发现,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历史演变历经产权单一、两权分立、三权分置变革,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等制度变迁主体共同参与
〔摘要〕自《民事诉讼法》将检察机关明确规定为民事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后,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数量和范围迅速扩大。反思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需要回答的理论问题主要包括:是否获得诉之利益理论的充分支撑,是否体现了检察权的谦抑性原则,是否有效关照到司法权的被动中立品格,是否有利于形成民事诉讼平等对抗架构等;需要回答的制度问题主要包括:未明确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的提起顺序,第一顺位起诉主体存
〔摘要〕现有数字税立法研究仅集中在支柱一方案的介绍与国内立法的被动确认。事实上,数字税立法由支柱一方案的立法确认、数字税税款在国内地区间横向分配及其与国内居民纳税人数字所得的地区间横向分配机制的改革协调三部分构成。并且,支柱一方案税收利益横向分配的实质,使其对于后两类事项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而有系统与接续研究之必要。理论逻辑上,要首先廓清支柱一方案中“价值创造”共识背后的受益原则,并综合国内外因素
〔摘要〕作为法定免责事由,《民法典》自甘风险规则无疑将发挥个体性责任自负与责任基准之确定、实现社会性矫正正义与风险治理,以及弘扬体育精神与健康理念的重要规范功能。鉴于当前自甘风险的民法法定规范表述呈现出单一性和抽象性特点,为建构社会文体活动清晰的责任谱系与合理的裁判标准,须进一步阐明该规则“被容许的危险”的基础法理,并定位其“侵权免责型”的具体类型。民法解释论上,亦应于正面具体解构出规则逻辑内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