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放王岗汉墓与北山头一号汉墓自考古发现以来,还没有关于两墓漆器的专门研究。文章对两墓漆器特点进行梳理分析,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对两墓漆器制作时间、产地来源、产品属性以及两墓漆器典型辅助纹饰进行探讨,并以相关铭文为例,对秦汉时期漆器典型辅助纹饰的传播发展和官府漆器生产管理情况的变化及原因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放王岗汉墓;北山头一号汉墓;铭文;秦汉时期漆器;辅助纹饰 DOI:10
摘 要:周麟元(1756—1794),字绣绂,号芷田,山东金乡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中举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中进士,改庶吉士,乾隆五十九年(1794)病故,嘉庆十年(1805)入葬。在《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中载有周麟元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科第三甲11名进士,地方志文献对其的其他信息记述寥寥。文章通过对周麟元墓志铭的考据,梳理其生平履历及其卒葬等史实,为研究金乡县历史人物
摘 要:文章综述了古代壁画酥碱病害的定义及类型,并对目前酥碱病害的修复材料及修复工艺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针对古代壁画酥碱病害的修复效果缺乏系统科学评估手段等问题,开展实验室模拟评估研究,以表面硬度、收缩率、透气性、色度、光泽度以及耐水性能为表征手段,综合评估酥碱壁画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为古代壁画酥碱病害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古代壁画;酥碱病害;修复效果评估 DOI:10
摘 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革命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面临诸多挑战,如数字化应用不足、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安全问题愈发突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作为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利用更加受到关注。为此,文章探讨了目前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情况,总结现有保护措施,提出保护策略
摘 要:廊桥是中国古代桥梁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传统。文章以古代廊桥为研究对象,首先从三个方面对廊桥的现有价值进行分析,简要描述了当前廊桥保护工作中面临的两类问题和挑战,随后提出了四个有效的廊桥保护措施,同时为廊桥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为有关部门的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为古代廊桥与其他文物的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廊桥文化;保护措施;合理利用;研究分析 DO
摘 要:由于皮革文物具有不可再生和珍稀的特性,研究人员决定采用现代皮革样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以模拟和研究其老化过程。在这些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对样品进行老化处理,以模拟皮革文物在长时间保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老化现象。随后,他们对老化后的样品进行清洁和修复的科学研究,以寻找最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方法。在修复过程中,研究人员精心挑选了安全、洁净的材料对样品进行清洗,以确保在去除污垢和有害物质的同时,不会
摘 要:承天寺塔,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是现存唯一有文献记载的西夏佛塔,始建于公元1050年。传统的古塔类文物保护手段单一、转化利用效率低、可持续发展性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而且保护方式的局限性也较多。文章从合理利用承天寺塔文物资源的角度出发,探讨承天寺塔数字化保护与发展的方向,可为承天寺塔的保护提供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法,也为承天寺塔的发展利用打开新维度。 关键词:承天寺塔;数字化;文物保
摘 要:新形势下,博物馆不仅要履行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还要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发挥一定的引导与支持作用,从而助力文旅融合。通过调研河北省域博物馆资源及旅游业现状,分析河北省域博物馆融入旅游业在推动旅游业发展、扩大博物馆功能、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的价值,剖析河北省域博物馆融入旅游业可以尝试博物馆+旅游景区、博物馆+研学旅行、博物馆+旅游产品、博物馆+数字旅游等主要模式,围绕资源融入、技术融入、业务融
摘 要:庆城,唐代称“庆州”,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灵州道)的必经之路,也是西域来客进入关中平原的重要驿站。盛唐时期,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成为宾客云集的国际大都会,胡人在此长期居住,庆州也概莫能外。“唐韵胡风—唐代彩绘陶俑展”基本陈列,突出展示了庆城独具特色的丝路文化。 关键词:唐代;陶俑;策展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4.009
摘 要:高校具有教学和科研的使命,博物馆具有教育和文物保护的职能,构建高校和博物馆的科研合作能够有效促进科研型高校的建设以及博物馆的发展。博物馆科研课堂是为深化校馆的科研和教学合作而提出的,能够充分发挥博物馆科研育人的优势,实现高校科研创新人才的培养。文章分析校馆开展科研教学合作的意义,并通过现有的校馆科研实践案例,总结当前的实践形式,并以这些实践经验为基础,考虑高校教学的特点,提出博物馆科研课堂
摘 要:家庭教育承担着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将家庭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相互联结,博物馆为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家庭教育的有效展开。文章旨在通过调研小学生家长对博物馆的满意度,探索家馆合作新路径,为家校社协同育人合作机制的落地实现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家校社协同育人;博物馆教育;家庭教育;亲子观众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
摘 要:苏州教育博物馆依托于古典园林建筑—柴园,是苏州城市特色文化主题博物馆。在遵循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下,通过对建筑古典园林布局、建筑和审美的解析,从布局、参观动线、装饰材料、灯光照明、情景式多媒体、艺术化场景等设计形式出发,进行专项策展、设计和施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从而增强展陈的层次度、丰富和延展度,达到馆园交融、馆园合一。 关键词:苏式园林;主题博物馆;陈列设计 DOI:10.2
摘 要:随着博物馆办馆理念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博物馆展陈愈来愈倾向大众性,也愈来愈重视在展览中构建叙事性的解读方式和故事性的陈列语言。如何把貌似单一的纸本展品从“不好看”变得“好看”,从“看不懂”到“看懂”,从“听故事”到“讲故事”,马鞍山市博物馆在“契约中国—马鞍山市博物馆馆藏契约展”中作了大胆而创新的尝试。 关键词:原创展;纸本文物;叙事性;陈列语言 DOI:10.2000
摘 要:文物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因此,加大文物数字化保护力度,是寻求文化完整、传承文化精神的关键举措。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以河北博物院为例,讨论了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概念、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以及原则,分析了现阶段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当中存在的管理理念、专业性、制度、人力资源四个层面的问题,并分别结合河北博物院现有经验形成了具体对策,对博物馆文物管理、数字化保护等工作,具有一
摘 要:文章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深入调研,梳理总结壮族文化元素在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历程和实践,基于文化资源,提出“深耕文化资源,树立IP文创品牌形象;融合当代新技术,释放文创创新潜力;加强跨界合作,融入文创新业态”是推动壮族文化元素更好地在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中应用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壮族文化元素;博物馆;文创 DOI:10.20005/j.cnki.issn.167
摘 要:伴随着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博物馆正在通过多种渠道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作为学校课堂之外的有益补充,博物馆“第二课堂”的角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公众认可和接受,每到节假日和休息日,各地博物馆就成了众多游客选择的文化“打卡地”。在如今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发挥教育职能,为广大公众提供优质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成为博物馆努力的方向。文章从博物馆的
摘 要:研学,即研究性学习,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基本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近年来,随着研学旅游活动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目前研学旅行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博物馆参与性低,研学旅行“全”而不“精”,研学旅行的策划方案单一,未能根据研学主体人群量身定制等。文章从博物馆角度出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 关键词:博物馆;研学旅行;教育 DOI:10.20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众文化需求的提升,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其展陈策略和观众体验日益受到关注。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文章探讨了当前博物馆馆藏文物展陈策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观众体验的具体方案。研究发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互动式展陈设计以及个性化服务的提供能显著提升观众满意度。同时,采用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展陈效果进行量化分析,有助于持续改进展陈策略。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壮大,公众对博物馆讲解服务的质量有了更多期盼。单一的语调、没有情感的讲解机器、背诵式讲解……这些传统的讲解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公众对讲解服务的基本需求。文章尝试从吐字发音、停连节奏等语言表达技巧方面切入,结合作者讲解经历,浅谈语言表达艺术在日常讲解工作中的运用。 关键词:语言表达技巧;语言艺术;讲解 DOI:10.20005/j.cnki.issn.
摘 要:博物馆肩负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促进不同文化交流合作、传播中华文明、增强公民文化自信的职责。陈列展览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博物馆藏品保护、利用、研究、展示等各项业务综合力量的体现,也是衡量博物馆发展质量的标准。原创巡回展览的推出,对丰富博物馆展览体系、激发文化活力、锻炼团队等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结合大同市博物馆“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的巡展工作实际,对博物原创巡回展览项
摘 要:地方名人是每个地域具有代表性和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物,也是自带流量的地方文化宣传代表。文章对五台县徐继畬纪念馆展厅进行简要概述,从地方名人博物馆设立的意义入手,探析该类型博物馆陈列布展的策略。五台县徐继畬纪念馆将地方名人捐赠的藏品与博物馆自身资源进行有机融合,面向社会大众开放,尽可能地发挥地方名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以更好地传承地方文化,进而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 关键词:地方名人博物馆;
摘 要:通过公开招聘引进青年人才,是推进博物馆全面发展、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要求,也是更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青年文博人才队伍的迫切需要。文章立足文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实践,结合目前公开招聘考察程序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文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成效。 关键词:文博事业单位;博物馆;公开招聘;考察程序;干部人事档案 DOI:10.20005/j.cnki.issn.1
摘 要:根据当前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局限,提出博物馆资源融入的合理性。以中国陶瓷史课程为例,开设博物馆通识课堂,深度挖掘陶瓷文物的人文、艺术、科技价值,提供多元教学内容,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文物以“全”育人目标,扩充大学生知识储备,催生科研和就业兴趣点。 关键词:通识课程;博物馆资源;中国陶瓷史;博物馆通识课堂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4
摘 要:文章以锦州市博物馆为例,深入探讨了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文物利用策略。研究发现,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博物馆面临着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双重挑战。通过SWOT分析,揭示出当前文物利用的优势与不足。文章提出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创新展陈方式、跨界合作的文创开发模式、观众参与式的互动策略以及兼顾本土特色与国际视野的文物叙事方法。最后,构建一个多维度的文物利用评估体系,为实现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摘 要: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带给博物馆文物工作诸多机遇与挑战。文章从数字化时代博物馆面临的新形势出发,阐述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数字化应用为博物馆带来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博物馆文物数字化陈列与保管的具体策略和措施。同时指出数字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风险隐患,以及未来融合发展的趋势。文章认为,博物馆应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大势,以创新促进文化传承,用数字技术赋能文物事业,实现文物价值的最大
摘 要: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的发展策略需充分体现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深度整合,进一步提升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中的核心功能。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承载体,应在文旅融合中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与社会功能,通过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与资源整合,实现文化资源的价值转化与传播效能的最大化。基于此,通过对文旅融合内涵的深度挖掘与创新实践,能够在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从而推动
摘 要:文章旨在系统回顾和分析关于社区博物馆设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首先对社区博物馆的概念和演变发展进行了梳理,随后总结了社区博物馆设计内容与方法,最后展望了社区博物馆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文章为社区博物馆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目的在于促进社区博物馆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本地社区,成为促进社区内外文化交流和发展的中心。 关键词:社区博物馆;设计研究;居民参与;综述 DOI:1
摘 要:新疆遗留有大量珍贵的麻织物,在民丰尼雅遗址、洛浦山普拉墓、若羌楼兰遗址、尉犁营盘遗址、吐鲁番阿斯塔那墓等均有各类麻织物和制品出土,麻纤维的科学认知在此类出土麻织物的价值挖掘中必不可少。文章总结不同种属麻纤维截面形貌和红外光谱特征,同时借助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开展了新疆尉犁营盘墓地出土魏晋时期云纹麻靴的麻织物材质来源鉴别和织物特征研究。检测结果表明,麻靴纤维样品的截面形貌中有带有中腔的圆形或变形
摘 要:悬浮卷枝花蔓冠作为山西明代菩萨造像中颇为流行的华冠样式,是佛教世俗化的标志之一。文章重点着眼于悬浮卷枝花蔓冠的冠体与冠饰,分析各式卷草纹冠体的造型特点与不同的冠饰类型;依据卷草纹冠体的样式特点,梳理山西明代悬浮卷枝花蔓冠演化的时间序列与造型规律,并进一步阐释其背后蕴含的宗教思想与文化内涵。 关键词:山西明代菩萨造像;悬浮卷枝花蔓冠;卷草纹 DOI:10.20005/j.cnki.iss
摘 要:清代盐政实行专商引岸制度,对盐的生产、运输、销售环节进行层层管理,从而保证国家的盐课收入。两淮盐课居全国之首,而淮南尤为偏重。至清末、民国时期,国家时局变换、动荡混乱,专商引岸制弊窦丛生,几经变迁,政府或当局为保证税收,将盐政管理的触角延伸至盆户或铺户等盐业运销的零售环节。文章主要以江苏盐税博物馆馆藏通泰盐务稽核支所布告与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馆藏两组盐城食岸盐票为研究对象,探析民国时期淮南食
摘 要:《四分戒本疏》是对《四分律》的疏释,题“沙门慧述”。敦煌文献中存在较多《四分戒本疏》写卷,通过全面普查,现已发现94号,其中首尾完整者仅11号,其余83号皆为残卷或残片。除了从内容前后相承、残字相互契合进行比较分析,依据吐蕃时期(786-848)写经的行款、书风、字迹等,可将《四分戒本疏》写卷中的11号残片缀合为5组,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写卷题记进一步探讨《四分戒本疏》的流传情况。 关键词:
摘 要:广绣起源于我国南方的广东省,是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在中国刺绣史上占有重要一席。文章探讨了广绣发展的历史渊源,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广东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便利的水路交通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 关键词:广绣;天时;地理交通;人文资源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4.032 1 天时:自然环境
摘 要:金朝初期,即太祖、太宗、熙宗统治时期,女真社会经历了重大转型,女真族由传统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耕定居。统治者为了维护政权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在重农思想的指导下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业进步的政策手段,在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奠定了此后金朝强盛的基石。同时,在与自然环境长期互动的过程中,女真人展现出了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在政策上对森林及野生动物等资源加以保护和管理,这不仅有助于生态的
摘 要: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革命人物类纪念馆义不容辞的责任。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作为革命人物类纪念馆的重要成员,始终坚守“红”的底色,突出“博物”属性,依托纪念馆业务工作优势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便利,充分用好革命文物资源,以精品展览、教育品牌、经典文创、学术平台等为保障和引领,助力革命文物与红色基因高质量传承。 关键词:革命文物;革命文化;红色基因;传承 DOI
摘 要:文章对西安市纬零街唐代沟渠遗址出土的唐代砖瓦残块进行分析,总结唐砖瓦的材料性能及其反映出的制作工艺信息,以期为现代仿古砖瓦在材料性能上与唐代建筑遗址原有砖瓦具有更好的适配性,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西安纬零街;唐代沟渠遗址;砖瓦;材料性能;制作工艺信息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4.035 砖、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建筑材料,
摘 要:中国书画鉴定不仅涉及书画内容本身,还关联款文、题跋、印章印文、纸绢、装裱形式等诸多方面的鉴别,这就要求鉴定人要具备相当高的文化修养及文化艺术领域相当广的阅历。只有精通中国文化史、艺术史,熟悉不同地域的艺术流派、艺术名家个人擅长的题材及其独特的用笔用墨习惯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对作者的生平、社会背景、师承关系等都有所了解,才能准确判断书画作品的真伪。 关键词:书画;真迹;赝品;高仿;
摘 要:不可移动文物是先民在文化、建筑、艺术方面的具体遗产或遗址。文章旨在探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措施不仅能够维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而且能为地方经济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地方经济发展;文化遗产;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4.037 不可移动文物
摘 要:龟兹石窟壁画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元素丰富,龙与蛇是其中两个常见的元素。龟兹石窟壁画的龙造型非常独特,许多形态与蛇相似,易产生混淆。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图像比较等方法,梳理比较龟兹石窟壁画中的龙蛇元素,阐释龟兹石窟壁画的交融性、地域性和独创性,展现龟兹地区多元文明荟萃的环境特点,以及在中华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关键词:龟兹石窟;壁画;龙;蛇;包容性;地域性 DOI:10.20005
摘 要:文章旨在通过对盔形器的系统分析,清晰勾勒古代利津盐业兴衰的脉络,揭示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探讨这一历史过程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古代利津盐业;盔形器;兴衰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4.039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利津,这座古老城镇在历史长河中曾因盐业而辉煌。盐业作为古代经济的重要支柱,对地区发展和社会变迁影响深远。盔形
摘 要:杭州西湖景区涵盖了西湖自然山水、“西湖十景”景观、西湖文化史迹等多项内容,其将秀美的自然景观与深厚文化底蕴有机融合,享誉海内外。2011年,杭州西湖景区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基于杭州西湖景区的特殊性,其景区开发不能仅像常规景观景区的做法,而是要充分考虑其特点,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打造高品质文旅项目,同时还要兼顾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文章以杭州西湖景区为例,着重探讨了世界文化遗产类景区的
摘 要:名人故居不仅是名人的住所,更承载着名人独有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名人故居保护规划对于弘扬名人精神、营造名人文化、开发地区旅游项目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周恩来故居是周恩来精神品质的重要载体,其保护规划对于文化传承和地区旅游业发展等都有一定必要性。文章重点从文化旅游角度对周恩来故居的保护规划意义进行说明,并就周恩来故居“三防”工程进行分析。 关键词:周恩来故居;保护;规划 DOI: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