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索儿科重症护士替代性创伤潜在分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7月—8月选取山西省12所医院的319名儿科重症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简体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当性沉思问卷进行调查,基于潜在剖面初步探索儿科重症护士替代性创伤类别,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潜在剖面影响因素。结果:儿科重症护士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量表得分为(81.60士22.55)分。替代性创伤可分为4个潜在剖面:轻度创伤反应组、情感主导反应组、显著负性创伤组、均衡创伤反应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生育情况、亲人离世、参加抢救、照护过的患儿死亡、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以及反刍性沉思是儿科重症护士替代性创伤的影响因素。结论:儿科重症护士替代性创伤存在群体异质性,护理管理者可根据不同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对护士进行个体化干预,以降低儿科护士替代性创伤水平。
摘要目的:探讨肠造口病人术后半年造口厌恶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肠造口厌恶感量表(CDS)、自我同情量表(SCS)及中文版接纳与行动问卷(AAQ-II),分别于病人出院前1d及出院后1、3、6个月对262例肠造口病人进行随访调查。结果:肠造口病人术后半年造口厌恶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性别、有无并发症、自我同情及经验性回避是肠造口病人造口厌恶的影响因素,其中经验性回避在自我同情与造口厌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 45.89% 。结论:肠造口病人术后半年造口厌恶呈下降趋势,医护人员可通过实施自我同情干预减少病人的经验性回避,以减轻其造口厌恶情绪。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ve reserve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LUO Sixiong', XU Yi²,ZHU Xiaoju', ZHANG Guanghui³,FENG Xianhong4,WANG Zonghual* 1.
摘要目的:探讨声景理论指导的音乐干预对新生儿操作性疼痛行为及脑电图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4月—12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拟行桡动脉穿刺采血的96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基于声景理论,于桡动脉穿刺前 5min ,干预组给予5OdB的舒缓音乐,对照组给予0dB的舒缓音乐,持续至拔针后 10min 。比较两组动脉穿刺前、中、后的婴儿疼痛行为指征量表评分、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动脉穿刺前后的脑电图。结果:干预组在穿刺后90、120s 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穿刺后 120s 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 (P<0.05 ;穿刺前后,干预组脑电图振幅差值变化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声景理论指导的音乐干预可以缓解新生儿疼痛,改善血氧饱和度波动,降低脑电图生理特征变化幅度。关键词新生儿;声景理论;音乐干预;疼痛;脑电图;护理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肝移植患者的术后健康困扰,确立肝移植特异性患者报告结局测量系统的核心领域。方法:2023年6月—2024年6月,组建研究小组,通过文献分析、患者访谈和病历记录查阅的方法初步形成核心领域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从各领域重要程度和适合患者自我报告的程度2个方面对初稿进行评价和修改,形成肝移植患者自我报告结局测量系统核心领域。结果:共函询19名专家,3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 100% ,专家的权威系数均为0.91。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 0.423,0.192,0.205 ;各测评概念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0. 08~0.42,0.13~0.39,0.05~0.20c 。构建的肝移植患者自我报告结局测量核心领域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和整体健康4个维度,涵盖22个测评概念。结论:建立的肝移植患者自我报告结局测量核心领域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助于促进建立肝移植特异性患者报告结局测量系统。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多组分运动联合营养干预在老年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8月—12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12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实施课题组构建的多组分运动联合营养干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时两组病人小腿围、握力、躯体功能、肌肉质量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握力、小腿围、躯体功能、肌肉质量和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多组分运动联合营养干预方案科学、可靠,应用该方案能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病人肌少症相关指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摘要目的:探索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核心要点,为后续提高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文件的制定及落实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词频-逆文档频率(TF-IDF)词向量模型,对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数据库中的160O余份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文件进行文本挖掘研究。结果:利用多维尺度分析将政策文本内容梳理出宏观政策环境、服务模式与内容、筹资与给付标准3条政策脉络。结论:建议政府创新制度供给,鼓励数据驱动供给,加强危机学习意识。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握力变化轨迹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2011年、2013年、2015年社区老年人的握力和认知功能数据,采用群组轨迹模型(GBTM)建立社区老年人握力的变化轨迹,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握力轨迹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245名社区老年人。GBTM分析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存在4种握力轨迹:极低水平组、低水平组、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相对于极低水平组,低水平组、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老年人握力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使用握力轨迹预测认知功能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 0.622[95%CI(0.587 ,0.657)]。结论:社区老年人的握力轨迹可分为极低水平组、低水平组、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4类,该4类轨迹对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老年人握力低是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因而早期识别老年人握力的发展轨迹尤为重要。
摘要目的:总结早产儿吊床体位护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检索美国国立临床诊疗指南数据库(NGC)、国际指南协作网(GIN)、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指南库、昆士兰临床指南网(Queensland ClinicalGuidelines,QCG)、中国指南网、BMJBest Practice、UpToDate、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医脉通、CochraneLibrary、PubMed、Web Science、EMbas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世界早产儿协会、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ANO)、国际新生儿学会等相关协会网站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8月3日。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I(AGREEⅡI)、系统综述评价工具(AMSTAR2)和JBI评价工具评价文献质量,并按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进行分级。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2篇指南、5篇系统评价、2篇证据总结和3篇随机对照试验。从吊床体位评估、培训与指导、吊床体位护理的时机、吊床的制作与安装、早产儿吊床体位摆放、吊床体位护理中的生理监测与安全管理6个方面提取了21条证据。结论:本研究为临床实施早产儿吊床体位护理提供了高质量的循证依据,有助于规范护理实践,通过临床实践的不断优化,吊床体位护理有望成为提升早产儿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摘要目的:对治疗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量表(Treatment-Induced NeuropathyAssessment Scale,TNAS)进行信效度和跨癌症类型测量不变性检验。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3月—7月对天津市和南昌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相关科室住院和门诊就诊的392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文版TNAS量表包括2个分量表,共9个条目。各条目临界比值 t 值为 14.169~20.374(P< 0.001),各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 0.690~0.845(P<0.001) 。验证性因子分析支持两因子模型,且各指标均达到理想的拟合标准。量表各条目的因子负荷为 0.776~0.900;2 个分量表的组合信度(CR)分别为0.910和0.912;平均方差变异(AVE)值分别为0.629和0.778。2个分量表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为0.574。中文版TNAS得分与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问卷(EORTCQLQ-CIPN2O)得分呈正相关 (r=0.460,P<0.001) 。中文版TNAS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0,2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0.912和0.915,重测信度为0.802。中文版TNAS量表在等值检验中具有跨群组测量不变性( P>0.05) )。结论:中文版TNAS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跨癌症类型测量不变性,可用于识别各种癌症治疗中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eCASH理念的镇痛镇静护理在神经重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入住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6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3例和试验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镇痛镇静护理,试验组给予基于eCASH理念的镇痛镇静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颅内压、机械通气时间、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和费用、肌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试验组镇痛镇静药物用量、停镇静药后复苏时间、机械通气和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 .P<0.05 ,肌力恢复优于对照组 (P<0.05) ,镇静目标达成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基于eCASH理念的镇痛镇静护理有助于提高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效果、降低颅内压、缩短机械通气和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肌力恢复。
摘要目的:构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上肢运动方案,为开展早期运动康复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上肢运动干预的文献,经文献研究、课题组讨论,形成初始方案条目池并编制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筛选方案条目。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 100% ,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3。第2轮函询条目重要性、可行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 0.275~0.467,0.211~0.438(P<0.05) 。本研究构建的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上肢运动方案包括4项一级条目、15项二级条目、44项三级条目。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上肢运动方案临床实用性较强,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摘要医疗护理损害纠纷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直接影响裁判结果,与当事人利益密切相关。在医疗护理损害诉讼中,根据现行实体法规范,加害行为、损害结果、过错及因果关系要件事实的证明责任均由患者负担。然而,因过错事实的主观性、因果关系的复杂专业性,患者对过错及因果关系要件事实的证明面临困境。为纾解证明困境,减轻患者证明责任负担,本研究对表见证明理论与机会丧失理论进行本土化改造,为过错及因果关系要件事实认定提供证明缓和方案。
摘要目的:开展我国护理领域应用网络民族志研究的态势分析(SWOT),揭示其在护理领域相对于其他领域的特殊性,为进一步推进护理研究工作提供策略。方法:运用SWOT方法对我国护理领域应用网络民族志进行分析并提出策略。结果:我国护理领域应用网络民族志的优势为拓宽研究视野,推动全面发展;资料收集灵活,数据来源真实;深掘敏感话题,探讨情感内涵;推动护理深研,深化临床实践。劣势为数据真实性与可靠性受护理情境影响;伦理与隐私保护面临严峻挑战;研究设计与实施具有复杂性与专业能力要求。机遇为国家政策支持引领网络民族志在护理研究领域的应用;科技发展为网络民族志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公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提供在线网络研究的可能;现代医学观念发展推动护理研究进一步深化。挑战为网络数据质量挑战;隐私保护与伦理规范相关政策亟待完善。结论:我国应制定和完善国家政策,提供互联网信息技术保障,优化研究设计和方法学,建立健全网络伦理审查法律法规,推动跨学科融合创新实践,同时充分考虑护理研究领域的特殊性。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改良老年综合评估(CGA)的抗阻训练干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2023年7月—2024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试验组给予基于改良老年综合评估的抗阻训练干预;比较两组体能活动状况、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心功能指标、骨骼肌功能相关指标及营养学指标。结果:干预8周后,试验组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评分 Ω?6min 步行试验(6MWT)、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低( P<0.05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前向血流e峰与a峰的比值( ΔE/A 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于对照组( (P<0.05) ;骨骼肌质量指数、步速、握力、5次起坐试验时间优于对照组 (P<0.05) ;体质指数(BMI)、上臂肌围(AMC)、小腿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基于改良老年综合评估的抗阻训练可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病人的体力状况与运动耐力,提升生活质量与心功能,改善骨骼肌功能及营养状况。
摘要目的:开发住院病人个体营养干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开发住院病人营养干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选取某高校2022级169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组,在临床营养学课程中开展住院病人营养干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2021级196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教学活动结束后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学校平台累积使用1028人次,累计使用时长78h,单人登录次数 2~9 次,实训成绩(95.42±10.37)分,学生评分为10分。省平台累积使用760人次,累计使用时长35h,单人登录次数1~5次,实训成绩(91.33士12.68)分,使用者评分为10分。研究组护理本科生阶段性测试成绩[( 30.17±4.12 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本科生[ (26.96±3.33)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77.30%~85.89% 的护理本科生认为该虚拟仿真教学项目,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学习思维模式。借助虚拟仿真实训教学, 82.21%~91.41% 的护理本科生可以掌握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价、营养干预、营养监测等知识点。绝大部分护理本科生对该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内核设置满意,体验良好。结论:研发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本科生成绩,提升临床营养学教学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叙事访谈在改良电抽搐治疗抑郁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140例改良电抽搐治疗抑郁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叙事访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4、8周的抑郁情况。结果:对照组63例完成研究,观察组61例完成研究。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得分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C .P<0.05 。结论:叙事访谈能有效改善改良电抽搐治疗抑郁障碍病人的抑郁情绪,提高病人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旨在调查运城市 0~3 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6月在运城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1803名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集静脉血,使用美国AB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AB4500)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1803名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为(35.256±9.090)ng/mL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喂养方式、户外活动时长、年龄、每日25-羟维生素D补充剂量对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有影响( P<0.05) 。结论:运城市 0~3 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处于正常偏低水平,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合理户外活动、及时添加辅食、合理补充25-羟维生素D有利于婴幼儿健康成长。
摘要目的:对生态瞬时评估(EMA)在乳腺癌病人症状管理中的应用和方法进行范围综述,以期为医护人员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范围综述方法学,检索数据库CINAHL、Cochrane Library、EMbase、PsycINFO、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7月30日,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及汇总。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研究目的聚焦乳腺癌症状与身体活动的关系、乳腺癌病人与配偶的关系、乳腺癌症状与失眠的关系、乳腺癌认知功能与疲劳、生态瞬时评估可行性分析5个方向;结局指标包括情绪症状、躯体症状、社会心理因素、行为因素、认知功能、可行性;数据收集以智能手机和加速度计为主,多通过随机信号或固定信号提示,每日 1~6 次,间隔 0.5~11.0h ,持续 5~28d 参与率为 29.1%~100.0% ,应答率为 57.0%~100.0% ,流失率为 0~44.9% ,奖励为15~130美元。结论:生态瞬时评估在乳腺癌症状管理中具有可行性,能够精确捕捉乳腺癌病人在不同时间点上的症状变化。未来可进一步开发更加标准化的生态瞬时评估报告指南,发掘生态瞬时评估在乳腺癌临床护理干预和其他领域的潜力,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对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伤口生物膜感染的特点、基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技术识别检测伤口生物膜的方法、有望实现床旁检测生物膜的新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伤口护理人员及早准确识别生物膜存在并施以生物膜管理的综合方案提供帮助。
摘要对老年病人用药相关问题、居家用药管理护理评估工具进行综述,比较了各种评估工具的内容、评估方法、优缺点,以期为我国护理人员开发和合理选择老年病人居家用药管理测评工具提供参考。
摘要对体重调整腰围指数(WWI)的提出与计算方法、与多种疾病的关系、与其他身体测量工具的差异及其优势、局限性进行综述,为临床医护人员更简单、便捷地识别肥胖及开展与体重调整腰围指数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摘要综述足跟部压力性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三维有限元分析在足跟部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及优势,为足跟部压力性损伤的早期检测、个性化预防提供参考。
摘要对家庭抗逆力的起源、概念、理论模型及测评工具进行综述,旨在为研究者开发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家庭抗逆力测评工具及临床工作人员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提供参考。
摘要对血液病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生长发育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为患儿及家属提供个体化健康教育及监测提供依据。
摘要对尿路感染后肾脏瘢痕形成的相关临床因素、实验室指标、基因检测和预测模型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早期识别、及时干预、降低肾脏瘢痕形成风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