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各种图书排行榜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一些图书榜对引导人们读好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大多数图书榜要么把目光放在销量上,要么一味地青睐新出版的书籍,为商业所绑架。 这样的图书榜,很容易误导读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要知道,图书的畅销和品质有的时候有关系,更多的时候是毫无关系的。如果按畅销度去读书,会把读者趣味降低了。 我每到一座城市,比较喜欢去的地方除了博物馆就是书店。几乎在每座
2025乙巳蛇年春节,是我国春节民俗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首个春节,意义非凡,值得格外关注与铭记。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春节沉淀出一套独特的符号体系。它们承载厚重文化,是民族情感的寄托。许多春节符号与非遗紧密相连,宛如时光密码,打开通往传统文化的大门。 寻迹“非遗”中的春节符号 春联、年画和剪纸 春联源于桃符,古人以画有神荼、郁垒(中国民间信奉的两位门神)的桃木板挂门驱
作为一名在工科大学从事人文教育的一线教师,对于如何“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我觉得可以从引导工科生阅读人文社科书籍入手进行调查与思考。 我曾在写作课上对“00后”工科生的阅读状况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发现,学生们最喜欢读的是小说,特别是现代小说。学生们一方面觉得小说好看,一方面也困惑:“大学期间应该看些什么书?”“什么时候能静下心来阅读?” “应该看些什么书”因人而异,就像医生看病,需要先诊
想要像作家那样阅读,唯一的途径就是任何东西都要读两遍。对于需要研究的故事、文章或小说,都要很快地不加评论地读上一遍,就像当你对一本书没有要求而只是欣赏它的时候一样。 当你读完之后,把它暂时放在一边,然后拿起一支铅笔和记事本,准备详细地再读第二遍。 当你学会了批判式的阅读,你会发现其乐趣要比只是欣赏式的阅读更加浓厚;当你执迷于要剖析一本书为什么让你读来觉得呆板、生硬的原因时,即使
从2014年第一次踏足南非算起,2024年是我和非洲的“十年之约”。每次从非洲回国,我的行李中总少不了新收藏,不知不觉间,已然建立起一个包含人类学、历史学在内的丰富的非洲主题的私人书录。过去半个月奔波在南非和乌干达,闲暇中逛二手书店,成了我旅途中的难忘回忆。 与“收藏家宝藏”二手书店相遇纯属一个偶然。约翰内斯堡当地白人朋友知道我视逛书店为平日乐事,因此约定在这里碰面。我想当然地认
2025北京图书订货会:传统文化图书与文创受关注 在2025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图书吸睛无数。春节申遗成功提升了传统文化国际影响力,激发出版业挖掘整理相关作品,满足读者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与春节习俗相关书籍、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的相关图书,以及《只此青绿》相关出版物都备受关注。 订货会首次设立文创展区,涵盖图书周边、文具等领域文创产品,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如国图创新带来《永乐
“生漆净如油,宝光照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入木三分厚,光泽永长留。”古人这样咏叹生漆。用生漆涂髹制作而成的大方漆器,与茅台酒、玉屏箫笛并列为“贵州三宝”。 说起大方漆器,就不得不说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这一古老的技艺。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是来自四川省喜德县、贵州省大方县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据传,彝族漆器起源于凉山州喜德县依洛乡的彝家村寨——阿普如哈,
风云是我的博士同学。二十年前,我们曾在中国传媒大学旁的一家饭店里吃过一次饭。尽管他来自我青春记忆里所依恋的那个武汉,但人生是漂浮的散发性轨道,我们此后却从未交集。 当然,我们同在一个群里,他说话多,我从不说话。所以,于我而言,他算得上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最近,风云出版了《大江东去:东坡在黄州》这本新书,我第一反应是他明显在蹭流量。东坡现在算得上是“顶流”的偶像明星,关于他的书、纪录片,以及自
我的祖父曾经告诉我,他一辈子经历过很多不幸,其中最大的一桩,就是直到晚年才迎来真正的五谷丰登。相比年轻时的兵荒马乱,来日无多的人间光阴才是最要命的东西。我大致理解他:在他的朋友中,有人牙齿坏了才第一次吃上苹果,有人眼睛看不见了儿孙才买来电视机——这世上让人绝望的,总是漫无边际的好东西。 这庸常的人间,在我祖父眼中,不啻酒醉后的太虚幻境。每次来武汉,如果没有照相机跟随,他就不愿意出门。 在红楼门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以其独有的智慧和创造力,编织出一幅幅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画卷。在众多探寻中华文明深邃内涵的著作中,任疆的《此间鸟兽:文物里的中华文明》犹如一把钥匙,轻轻旋转,便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与浪漫情怀的神秘之门。 本书中所呈现的300余件文物,被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在书中,每一件文物都超越了其物质形态,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与灵魂。龙,不再是壁画上冷峻的图腾,
一位诗界大家慨叹道:“只有能抵达良知本真的人,才能抵达诗的远方。”我以为,这是诗人该有的崇高追求与境界。往事重忆,旧诗新读,别有一番滋味。著名作家、诗人刘益善的首部诗集《我忆念的山村》名世已久,我羡仰亦久矣。今日重读这些似乎已经相离很远的文字,那心灵映照下的昂然诗意世界,依然让人感到揪心的悸动!“良知与悲悯是诗人的笔与墨”,这是怎样的一幅凄美而鲜亮的山村水墨画啊!作者是以诗的庄重仪式,完成着他对那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1931年傅雷先生从法国返回中国,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讲授过的一本书。这部作品是在当时讲稿的基础上,对世界美术名作深入研究,并对讲稿整理、补充之后,于1934年6月成书。其内容生动洗练、深入浅出,是为喜欢美术的广大读者解除疑惑、指点迷津的经典教科书。 在《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中,傅雷先生对西方二十多位重要美术家作品与经历进行讲解、评介,使人深受教益与启迪。
多年前,我读过废名的《桥》《莫须有先生传》等作品,枯涩、奇谲之感依然存留心间。直至读到《废名圈》,这种感觉才渐渐稀释淡化。品读梅杰《废名圈》,可见到全面、真实,有血有肉的废名。与通过废名文学作品相比,这里的废名更加有烟火气,更有人情味,更加血肉清晰。 废名主编《骆驼草》时,催梁遇春写稿,当得知梁遇春不幸去世,在《悼秋心》中盛赞梁遇春洒脱的文风与优美的意蕴。他担任小学教师时,自编新
心里一直想写篇纪念父亲的文章,可是不知道如何破题。看到傅东华先生写的《父亲的新年》,突然想到这个题目也很适合写我的父亲。 在我的记忆里,儿时过年的情景像永不褪色的胶片,时常在我脑海中萦回。记得在春节前夕,父亲就会买些白纸回来,分别给逝去的爷爷、奶奶及同宗长辈,同时也为那些对他有恩又不幸去世的长者写“袱包”。正月初一清晨,父亲总是带着我到一个孤坟上烧纸钱。事后得知,父亲年幼时,我爷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宋祁《玉楼春·春景》中的一句,堪称绝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料峭的早春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枝头春意闹”,是点睛之笔,被人们称为“千古绝唱”。它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让人们仿佛看到了词人心中也绽开了感情的花朵。一个“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闹”字不仅有色,也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评价:“着一‘闹’字
我一直认为,有三棵树养育了中华文明,它们分别是漆树、桑树和茶树。 先来说说第一棵树——漆树。河姆渡漆碗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漆器之一。这个漆碗由整段木头镂挖而成,残存的朱红漆色是先人的殷殷之心,是至今的吉祥之色。 今天,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古代的漆,不要简单地把它理解成我们今天使用的漆,它在古代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就好比今天我们家里的冰箱、汽车。 在古代,漆有两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保护
瑞幸咖啡在2024年底发布的一款新品“费尔岛拿铁”,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这款咖啡的杯子、杯套和纸袋上都是红白蓝三色为基础的雪花纹饰,代言人易烊千玺身着的米色毛衣也有棕色雪花和星星纹样。 “这费尔岛咖啡,究竟有啥不一样?”对此,瑞幸在官方推文中解释,“费尔岛咖啡”并不是指某种口味的咖啡,其中的“费尔岛”是一种流传百年的花纹。 那么,费尔岛究竟是什么花纹?这种花纹和费尔岛有什么关系
自古以来,蛇就是转变的象征。 与人类皮肤不同的是,蛇的皮肤无法随着蛇的生长而生长。在蛇的一生中,它的躯体会逐渐长大,终至某一时刻,它必须要蜕去旧皮,换上新的。 这个过程非常难受,很不舒服。蛇要不停地蜷曲、扭动,直到彻底与旧躯壳分离,再从中爬出。如果一条蛇能成功地完成整个过程,旧皮就会被舍弃掉,取而代之的是鲜艳的崭新外皮;但是如果没能蜕皮成功,它就会失明甚至死去。 在前半生,我就曾经蜕掉好几层
哈佛大学医学院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研究者付费让27个人来玩俄罗斯方块,一天需要玩好几个小时,而且必须连续玩三天,玩游戏的同时还有报酬。你是不是觉得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儿呢?但是如果你知道游戏参与者后续的反应,你可能就会庆幸自己没有参与这个实验。在这个实验结束后的几天里,一些参与者每天睡着后都会做方块从天而降的梦,而醒着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够在各种地方“看到”这些方块。例如,有一个人是这样描述的:“当我穿
16岁以前还不会说英语的李飞飞,33岁却成为了斯坦福大学的终身副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院长。她凭一己之力成为美国三院院士,被尊称为“带出了AI军团的AI教母”。她在人工智能领域站上世界顶端,是让世界承认华人女性在AI领域重要地位的第一人。 李飞飞的自传《我看见的世界》解答了很多人的好奇,书中描述了她跌宕起伏的人生成长史。16岁前的李飞飞在国内还是中产家庭的一员,随父母赴美之后就沦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画室的墙上挂着一把二胡。我第一次听到二胡曲《光明行》,就是父亲闲时拉奏出的。我的妻子从小喜欢唱歌,四处求教。当父亲得知她还受业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高玉倩时,他曾表示:“能唱就好。人这一辈子,最好懂点音乐,最好能学一两样乐器。” 其实,父亲与音乐早就结下了良缘。早年他在家乡为地主家孩子做陪读生时,就学会了吹箫。那时他每晚都到江边吹箫。吹着、听着,父亲觉得,箫声清亮时,如画里激烈遒
为查找长江的源头前往西南 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从小他就喜爱旅游,“余髫年蓄五岳志”,青年时期更是立志问奇于名山大川,并有过初步的旅游考察。他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23岁的徐霞客从家乡江苏江阴出发,开始了他遍及全国的地质探险和旅行活动。 博主们一致称“险”的哀牢山,曾被誉为哀牢王国的
婉怡 我没有见过我的奶奶,我的父亲也没有见过我的奶奶。1991年,当我动手写《叙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涌动着的其实是“见一见奶奶”的愿望。想象力是无所不能的,这是人类智性的可贵处,我坚信依靠我的想象力,我的奶奶能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靠近一下他的孙子。想象力同时又是一无所能的,因为想象力不及物,你不可能依靠想象力改变生活的基本格局。我不可能知道奶奶的名字,我一厢情愿地认定了她老人家就叫
我从小便觉得火很神奇,倏然而生,明亮炙热,既能创造,也能破坏,如同神迹一般。我常常在想,火到底是什么? 我小时候被火烧伤过,那种疼痛撼天动地,疤痕永不消失,让我对火有了心理阴影。烧伤我的人是祝火,我儿时最好的好友,他擅长变玩火的魔术,火焰能在他左右手游走,他一点不痛,还能唱儿歌。 我一直觉得祝火与众不同,长大一定会成为闪光的人,没想到他初中没毕业便不读了。祝火家发生了一场火灾,原因不明,他爸烧
第三届凤凰文学奖揭晓。胡学文长篇小说《龙凤歌》获得首奖,《人间红楼》(潘向黎著)、《万川归》(朱辉著)获评委会奖,《重新醒来的一天》(王苏辛著)、《冯所在》(宁肯著)、《鹤形的寓言》(温文锦著)获提名奖。 获得首奖的《龙凤歌》是胡学文继茅奖提名作品《有生》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力作。在这篇创作谈中,胡学文回顾了他创作《龙凤歌》的初衷和历程,以及作家生活中为写作所必须让步的一些东西,“我需要时时提醒
转眼间,我已经与这届五年级3班的孩子们携手走过了五个绚烂的春秋。从他们背着那小巧可爱的书包,第一次羞涩地踏进这间充满故事的教室起,我们就一同在读写的奇妙世界里,细细品味着那份难以言喻的幸福与甜蜜。 书香同行:探寻自然之美 叶圣陶先生说:“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有学而不厌的学生。”师生同读,拉近了我与孩子们的距离,拥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和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 我带领孩子们利用自习
为了解决问题而阅读 在过去几年,闹闹每年听读100多本书,其中90%都是我推荐的,10%是他自己找的。 我选书的经验是,要让孩子爱看自己选的书,就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孩子的喜好。然后把这两点对接在一起。能够对接的必然是我们想让孩子看的书,同时也必然是孩子想读的书。 第一步就是确定我们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要想清楚,为什么要让孩子阅读。 简而言之,阅读不应该只是为了语文学习而进行的文学赏析,也
2000多年前,云南滇池沿岸曾经出现过一个被称为“滇”的古老文明。古滇国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古滇文化大约从公元前12世纪持续到公元3世纪初,其出土青铜器种类之丰、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在西南地区首屈一指。其中,在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24号墓出土的牛虎铜案是最出名的代表性杰作,它不仅对研究古滇国的历史意义重大,本身还具备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青铜器牛虎
摄影者说: 红头闹春 红头长尾山雀是一种山林留鸟,长着一副萌萌的熊猫脸,憨态可掬,惹人喜爱。每当梅花盛开,武汉植物园的红头长尾山雀成群结队,在花丛中飞舞采蜜,吸引众多鸟友云集追拍,俨然已成为武汉摄影人群的当红明星。 抓拍红头长尾山雀也非易事,它们体型娇小,生性活泼,往往十余只或数十只成群活动,经常突然飞翔,停留时间极短,很难对焦。树叶间,它们时而低头觅食,时而轻盈地在枝头上跳跃,刚落梅花枝头
乌鸦是世界上公认的比较聪明的鸟,它喝水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它的智慧。然而,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让聪明的乌鸦傻眼了:明明是按老办法往瓶子里丢了石头,水怎么就没有升上来呢?喝不到水怎么办?乌鸦百思不得其解,无奈地嘀咕:“这石头真是‘小心眼’!” 原来,这回乌鸦真的遇上了“小心眼”,它往水瓶里扔的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一种外形像石头,能吸水的小圆球——叫作“分子筛”的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筛的内部藏着密密麻麻的孔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赞》中写道:“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意思是说:在读孔子的著作时,我的脑海中总是想象着他的言行举止、道德情操。我们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手捧一本书,读着读着就会想起某个人,或者盘算着某件事,或者回忆着某个场景。 在心理学中,走神是指个体将注意力从当前任务转移到内部自我的思维和情感之中的过程。为了研究这种心理现象,美国哈佛大学的两个科学家特地设计了一个应用程序,收集人们在进入
所谓“轴”,其实最初也是戏曲界从书画界借来的一个概念。元、明之交的南戏、北戏,演出时常常连演四本,俗称“早轴子”“中轴子”“压轴子”和“大轴子”,这是将戏曲比拟为书画艺术,用卷轴画从右到左的不同部分,形容戏曲的不同阶段,属于“通感”的修辞手法。到了明代,士大夫或富商家庭盛行养戏班,每逢立名目唱戏(按照后来的说法,就是所谓“堂会戏”),经常从早到晚“唱连台”,甚至通宵达旦,“早轴子”
《金瓶梅》绣像本中有一段诗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行过时花香细生,坐下时淹然百媚”。这段描写是形容孟玉楼的相貌,细品“花香细生”之含蓄温柔,似乎一位淡雅端淑的佳人如在眼前。 其实,早在明代,王实甫便在《西厢记》中写过一句非常优美的诗句:风过处花香细生。张生终于见到仰慕已久的莺莺了,他先听到“吱呀”一声,角门儿开了,接着一阵风吹来,送过细细、淡淡的花香,或许花香中还有莺莺动人的少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作为李白的拥趸,我当然要去拜谒这位唐代的风流才子。 我们一行有四家,其中两家有小孩。包车司机是一个“老江湖”,直接将车开到了鹿门寺门前停下来,说是可以省却许多冤枉路,他说望江亭就是一个普通的亭子,公园里到处都可以见到,不值得一去;去了望江亭,再转过来要多走好多路。 我们进得寺中,游览了整个寺庙。见到了孟浩然的立像,庞德公等十人的塑像,还有灵溢泉、暴雨
冬日来临,寒意袭人,躲进屋内,慢翻诗书,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跃入眼帘。巧的是,屋内一隅正立着一个红泥小火炉,炉中炭火微微闪烁,虽无新醅酒的浓烈,却有香茗待煮,也不失为一番雅趣。 我一直都觉得寒天冻地里,能闲散地在屋内围炉煮茶是人生一大乐事。踱步至茶柜前,取出珍藏的普洱,那茶叶紧实,泛着岁月的幽光,置于掌心轻嗅,陈香隐隐。将茶叶倾入壶中,它们便在壶底安然卧着,仿若等待一场新生。 提
01吐司 高中的时候去香港考赛达,大家都挤在被叫做万人坑的考场,旁边的两个酒店价格炒到一晚上三千块钱。头一天到考场踩点,比起担心我考得好不好,我妈更担心明天四五个钟头的考试我会肚子饿,于是在旁边的711买了一大包吃的留给我休息时间吃,但这么多怎么吃都吃不完。第二天,我们一大早就起来等着吃自助早餐,每个暖光灯下用温水加热着的盘子,都被我们光顾。我妈一直问我够不够,饱没饱,但其实我
2024年12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我正在家里做作业,突然听到爷爷在接电话。 我不知道对方说了什么,只听到爷爷客客气气地说:“谢谢!谢谢!是税前的还是税后的?税前的啊,好,那我尽快纳税。” 纳税?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感到很新鲜,就问爷爷:“纳税是什么啊?” 爷爷说:“纳税是集体和个人依法把自己收入的一部分交给国家,支援国家建设,帮助困难群体,保障国家发展和社会公平。” “不纳税
舞台上,一束光,武友身穿黑色长衫,摆起二字钳羊马,两只手向两侧如斩刀般挥出,进而耕拦摊膀,黏摸荡捋,一招一式演绎着武术精神。他身上的衣物随着动作变化,发出沙沙的响声,时而黑紫,时而青绿。武友打的是咏春拳,穿的是香云纱。 武友来自武术之乡广东佛山,那里的人都爱穿香云纱习武。香云纱最初被称为“响云纱”,因为穿在身上沙沙作响。清代诗人冯雨田在《佛山竹枝词》中写道:“你莫不知郎力苦,围裙摇曳响云纱。”这
20世纪60年代,我家住在草原上的军马场附近。在一座高墙大院之内,最多时养着上千匹军马。每到马儿出场的时候,首先会听到一阵雷鸣般的声响,然后是一阵烟尘腾起,成百上千匹军马在十几个马倌儿的押解下奔涌而出,气势磅礴,人喊马嘶,那场面极为壮观,简直惊心动魄。 这个场面结束后,就会有一个瘸子牵着一匹老马走出来。瘸子的年纪也很大了,就那么一瘸一拐地走在老马一侧。他腿脚不好,可是从来不见他骑
我出身农村,也当过农民。记得小时候,房前有一棵百年枫树,一到夏天的晚上,我就会在树下铺上稻草纳凉,与小伙伴们聆听村子里一位叫胡春元的老人讲故事。他将《封神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讲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我们听得痴迷,小脑袋里浮现出各种各样离奇却也无端的画面。长大以后,我特地将这些古代小说浏览了几遍,终究觉得没有当年听故事那样引人入胜。我似乎明白了,听书贯耳,读书入心。
看人,先看眼。眼睛,是心灵之窗,一个人倘若拥有一双灵动的眼睛,便会显得有活气,更有魅力。众多眼型中,桃花眼公认为最漂亮:眼型似若桃花,似醉非醉,似秋似水,勾人心魄。相面先生云:桃花眼者,旺桃花运也。 看文,先看题。对于文章来讲,标题乃文之眼。文眼巧不巧,亮不亮,往往决定文章命运。好标题犹如长了双桃花眼,会令编辑及读者耳目一新,心荡神怡。 给文章相面的人是读者。若想走“桃花眼”,
记得在念高中的时候,我发现了家里一件蹊跷事——父亲在看我不知道的书,他时而拍案懊恼,时而眉头舒展,时而放声大笑,笑到一半,望向我们的房间,笑声又戛然而止。在那一刻,我透过敞开的门,能明显感受到父亲仿佛漂流在另一个世界,他获得了极大的愉悦,却不同我分享,这让我多少有了一点怨气:老爸未免太吝啬了。 我仔细查看家中唯一的书橱,并没有发现新添了什么有意思的书,很显然,父亲一定是把书藏在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不知何时开始,我害怕阅读的人。就像我们不知道冬天从哪天开始,只会感觉夜的黑越来越漫长。 我害怕阅读的人。一跟他们谈话,我就像一个透明的人,苍白的脑袋无法隐藏。我所拥有的内涵是什么?不就是人人能脱口而出,游荡在空气中最通俗的认知吗?像心脏在身体的左边、春天之后是夏天……但阅读的人在知识里遨游,能从食谱论及管理学,八卦周刊讲到社会趋势,甚至空中跃下的猫,都能让他们对建筑防震理论侃侃而谈。相较之下,我
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等同于现实生活。所谓“不等同于”,即意味着艺术不是对现实寸步不移地刻板模仿。将生活原型反映到艺术作品中时,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最佳效果,艺术家既可以虚以实之,做“加法”,也可以实以虚之,做“减法”。其中,顾恺之所做的加法与丰子恺所做的减法很有代表性,值得今人揣摩与玩味。 顾恺之,字长康,是东晋杰出的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刘义庆在《世说新语》“巧艺”门中记载
股票经纪人试图通过疯狂的买卖来获利,至于隐藏在股票背后的是一家软件公司,还是一家铜矿,这些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股票价格目前正朝着预期的方向变动。然而,传统的投资者只会购买少数公司的股票,他们对这些公司的情况了如指掌。市场的意见对这些投资者而言并不重要,他们的投资是长期的,为了减少交易费用,他们会尽可能降低买卖股票的频率。当然,两个群体中都有赢家和输家,但是人们发现赢家中的
深冬,一场雨落,让位于三公山脚下的安徽省枞阳县钱铺镇将军村变得格外冷寂。唯独马路边的一间屋舍里,不时有阵阵欢笑声传出。循声望去,只见屋内20来个小孩子围坐两桌,写春联、剪窗花,忙得不亦乐乎。 在他们身后,是一排排倚墙而立的书架,上面密密麻麻摆放着几千本书。幼儿绘本、唐诗宋词、名家画谱……不管处在哪个年龄层的人走进这里,只要想看书,几乎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读物。 屋舍的主人叫臧勇,是枞阳县横埠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