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给这部作品写一篇学术性论文,是从2024年初,陈牧声教授赠与我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纪念”》(以下简称《纪念》)的总谱时萌发的。灰蓝色的封面上,烫银的“纪念”二字显得尤为立体和突出。尽管当时还未明确作曲家欲意表达的具体内容,却已让我先明确这定然是一部饱含着其深厚情感与思绪的作品。果然,这简单的“纪念”一词,着实承载着远大于我“预期”的那些内容。作品的创作动机首先根植于一
音乐表演中的记忆(背谱)问题对于不同的演奏(唱)者来说,时常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体验。有人十分轻松,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就不知不觉地“顺便”解决了背谱,在音乐会舞台上的表演脱离了乐谱后,有如释重负、如鱼得水之感;而有的人要专门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背得死去活来,而到了正式表演时却还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随时会有“记忆短路”的风险。很不幸,这种背谱方面的问题,经常也是很多学习者不得不放弃独奏(唱)家理想的原因之
李渔,作为明末清初杰出的戏曲创作家、戏曲理论研究者及小说家,其在《闲情偶寄》一书中构建了中国传统戏曲理论的独立且完整的体系。在《闲情偶寄·词曲部》章节中,李渔专注于戏剧结构的探讨,提出了“戒讽刺”“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审虚实”七大原则,系统阐述了剧本选择与创作的精辟见解。同时,他对舞台布局、戏剧节奏的控制,以及艺术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探索与实践。时至
石峰的两部近作《鸾翔凤集美壮乡》和《盎然》分别上演于2021和2022年的“中国—东盟音乐周”,音乐以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动人的曲调,受到业内人士和音乐爱好者的一致好评。石峰,1984年出生于辽宁阜新,经过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和作曲系的专业培育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硕、博分别师从杨勇教授和罗新民教授,现任教于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作曲系。她创作的歌剧《悲悯的爱》(2016)入选国家歌剧推广计划,并于北京首演
铃木米次郎是西洋音乐传入日本最初期的音乐家之一。1907年创立了东洋音乐学校(东京音乐大学前身)。关于铃木米次郎的资料并不多,从他编撰的歌曲集、乐理大全、器乐舞蹈教科书可以看出,他对日本的音乐教育发展以及西洋音乐传入日本初期,对学校音乐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张前的《中日音乐交流史》中对铃木米次郎的生平进行了简短的介绍。[1]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所提到的铃木米次郎都是通过留日知识分子沈心工、曾志
一 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在当代音乐舞台上持续焕发光彩,全球范围内的顶级指挥家和乐团频繁演绎并录制他的交响曲,这些作品不仅在专业音乐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也深受广大乐迷的喜爱与推崇。 马勒的交响曲在音乐史和音乐研究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与他的同时代作曲家相比,马勒在处理交响结构时
《楚颂》是青年作曲家李博禅于2014年创作的一首双胡琴协奏曲。作品自问世以来,凭其深入人心的旋律及痛快酣畅的艺术表现力而广受赞誉。《楚颂》关于民族器乐如何进行现代性表达的思维方式亦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叙事”与“代言”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民间艺人常说一句话:“演戏是现身中的说法,评弹是说法中的现身。”[1]这原本是就说唱音乐“叙事与代言相结合”的艺术特点而言。但“叙事
“西方音乐中的中国声音”是国内音乐学界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话题和学术论域。由此,当代音乐中的跨文化现象作为一个重要议题进入中国学者的研究视野,在一些西方当代新作品被关注的同时,既有的理论问题也得到了拓展和深化,成为当前国内学界新的重要学术增长点。 比利时作曲家左汉(Johan Famaey,1979—)[1]的音乐创作以中西文化融合而著称,是“西音中声”这个话题中的一则特殊案例。他为宋代词人李清
当下,音乐艺术审美活动已然成为雕琢人格之美的关键路径。追溯中华传统文明的深邃轨迹,孔子这位标志性智者及其哲学理念,无疑是中国古典审美思维领域里,首屈一指地重视并推行美育以塑造人格的光辉先驱。孔子的“忠恕”[1]哲学与“仁论”中的“意象”精髓,深刻铸就了华夏子孙绵延不绝的共情基因。这份共情,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下,逐渐蜕变,与艺术等多元领域交织,共同孕育出独特的审美思维传统。这一传统,紧密融合时代变迁、
在经历了调性时期——对于浪漫主义半音化和声技法的沿袭、过渡时期——致力于寻找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替代传统的调性音高组织原则,勋伯格于20世纪20年代确立了十二音序列体系并付诸实践。这一技法在音乐创作中引入了一种严格的序列化方法,旨在打破传统调性束缚,创造出全新的音高组织结构。 然而,摆脱了调性的“自由王国”就必然要被纷繁复杂的“游戏规则”所束缚:典型的十二音序列体系有以下几个特征:1. 音乐的中心音
2024年10月19日上午,由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七届“安徽地方音乐研究论坛”在安庆师范大学菱湖校区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安庆师范大学副校长申传胜、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汪海元、安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书记张铭分别发表开幕式致辞,祝贺会议的召开并回顾了历届“论坛”举办历程,肯定其对安徽音乐文化研究发挥的引领作用。在随后两天的9场研讨中,省内外43位发言学者交流了对安徽地方音乐研究的新
直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大学生都是公认的“天之骄子”。考取大学是众多青年人的梦想,而对于农村的寒门子弟来说,进入音乐学院这样的艺术学校就更是一种奢望。但是,梦想总该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1988年,我从陕西省长安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长安县实验小学担任音乐教师,业余时间继续学习音乐,也幻想着有朝一日能考取音乐学院。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丁永光先生是唯一可以在专业上帮助我的人。他将我介绍给他的大学
若要理解民族器乐与中国音乐审美转向,首先要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思想进行考察。中国拥有悠久的音乐传统,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是在深入继承与发掘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以独有的表达方式,构建民族器乐话语体系。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于2024年8月19日至8月24日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民族乐器独奏类共231位、小型民族乐器组合组35组(包括7组传统乐种,4组少
咏叹调《快给大忙人让路》是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具有代表性的唱段。男中音学习该唱段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换声区部分对演唱状态的统一。通过对母音咬字的练习和对旋律中五度和八度音程的演唱练习,可以很好地解决调换声区演唱状态的问题。只有解决掉这两个问题,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现歌曲中的情感,更好地表达歌曲内涵。 一、咏叹调《快给大忙人让路》简介 咏叹调《快给大忙人让路》是一首著名的男中音作品。因为其
《大开门》是徐坚强在吸收国内外音乐创作理论和音乐创新实践基础上,融合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方协奏曲音乐,通过对音乐素材进行重构和创新设计,创作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音乐作品。本文以徐坚强唢呐协奏曲《大开门》作品为例,深入研究了作曲家和作品概述,分析了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并探讨了作曲家创作主题,旨在为现代作曲创作提供有益借鉴。 徐坚强是当代知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合唱
音乐是情感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其独特魅力主要由空间感和时间感构成。近年来,音乐学者和作曲家开始关注这两个要素在音乐创作中的表现和相互作用。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这两个要素的构成和相互关系,并探讨它们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为音乐创作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研究将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文献回顾、案例分析和实验研究,系统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此外,研究还将通过模型设计对空间感与时间感的表现
多觉联动音乐教学法是2018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上开展的一场《多觉联动音乐教学法》工作坊中正式提出。之后通过工作坊、学术讲座、现场培训、线上分享以及论文发表等多种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大中小学课堂内外等多个层面广泛推广与实践,产生了很好的应用成效与社会反响。 多觉联动教学法是一种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发挥动觉、听觉、视觉、唱觉、触觉等之联动效应,采用听、说、动、唱、奏、舞、编、创、演
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教学方法和理论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埃德温·戈登(Edwin E. Gordon, 1927—2015)作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当代美国心理学家和音乐教育学家,在音乐教学领域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戈登的音乐教学理论,特别是其核心理论——“音乐听想”,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被视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教学理论之一。 戈登
在声乐表演艺术中,角色的塑造和表演情境的创设是提升作品艺术性和感染力的关键因素。声乐作品不仅要求演唱者具备出色的音乐技巧和声音表达能力,更要求其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人物角色和故事情境,以此来更好地传达作品的情感和内涵。每个声乐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背景和人物性格,如何在演唱中准确而生动地展现这些元素,成了艺术处理中的一大挑战。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系统的艺术处理方法,在声乐演唱中有效地结合角色塑造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