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经树教授是我硕、博阶段的导师。2005年,我在中央音乐学院读本科三年级的时候,于润洋先生的学生刘经树老师回国,担任我们班的专业主课《西方音乐史》的教授,并先后开设了《18世纪音乐》《19世纪音乐》《20世纪音乐》《音乐史编纂学导论》《独立音乐观念》《贝多芬音乐研究》《瓦格纳音乐戏剧》《音乐文本批评》《系统音乐学》《音乐术语学》《什么是音乐》等课程,使我们的视野大大打开。跟随刘老师获得硕士学位后,
西方音乐史(学)是音乐学(Musicology)学科的下属分支[1],即以西方音乐(以欧洲和美国为代表)为研究对象,在归纳、总结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同时,对学科自身的理论与学科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反思的学术研究。所谓的梳理和反思,则涉及到西方音乐史研究的两个维度,一个是对于西方音乐历史发展事件的梳理;另一个维度则是对记录和呈现西方音乐史方式的反思,即“不仅是指音乐历史的写作,而且意味着对左右音乐学术进
两百多年前,在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交织时刻的欧洲,一位桀骜不驯的年轻人正撩拨着人们的心弦,他用音乐热烈地一遍遍刷新着时代,他像一座神秘的矿藏,等待着想要一探究竟的人们。然而,作为一个为时代传声的伟人,在大踏步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公众对其音乐的各种评论,人们各抒已见,从而掀起了一股音乐讨论的浪潮。 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历史视域下贝多芬所处时代掀起的那股讨论浪潮关注不多,更多地是从当代视角
无锡市是“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上海大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江南文明、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里曾诞生过阿炳、徐悲鸿等历史名人。 交响乐为世界通用的艺术语言。在无锡这座人文气息深厚的城市,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开始对交响乐产生浓厚兴趣,走进音乐厅欣赏高水平的演出,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化需求和生活方式。 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观众基础,中国交响乐团大家族最新成员——无锡交响乐团(简称
米凯尔·杜夫海纳(Mikel Dufrenne,1910—1995),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曾任法国巴黎大学美学讲座教授,著作有《审美经验现象学》(1953)、《先验的概念》(1959)、《语言与哲学》(1963)、《诗学》(1963)、《为了人类》(1968)、三册论文集《美学与哲学》(1967—1976)等,其中《审美经验现象学》较为系统集中地体现了其现象学美学思想。 《审美经验现象学》一
“诗意”(poetisch英语poetic)有两层意思:诗歌的、韵文的;诗意的、创意的。在19世纪独立音乐观念里指作曲的创意。它的反义词是prosaisch(英语prosaic):散文的;无诗意的、平淡的、单调乏味的。 1799年,路德维希·蒂克首先使用了诗意一词,他在《艺术的幻想力》中,把纯器乐曲誉为“最高的诗意语言”,它“为自己作诗,诗意地评论自己”[1]。蒂克的音乐诗意理论不同于传统情感美
贝多芬被誉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以及对这两种体裁的思索与创作,更是贯穿了他的一生。无论是被比作《新约》的奏鸣曲还是树立了交响结构最高典范的九大交响曲,其作品中的音乐性、英雄性和交响性都有着极高的共通性和研究价值。贝多芬奏鸣曲随着时期的演变,其创作风格也逐渐变化,作品中的交响性特征也逐渐增强。作品Op.26是贝多芬奏鸣曲创作早期到中期转变的桥梁,
《阿拉木·古丽巴拉》是在2002年由青年古筝演奏家高雁,根据作曲家顾冠仁创作弹拨乐合奏曲《阿拉木·古丽巴拉》移植改编而成的古筝音乐作品。同名合奏曲创作灵感来源于维吾尔族民歌《阿娜尔·古丽巴拉》。该筝曲在创作中采用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作曲手法,其中创作该筝曲时运用的人工定弦打破了古筝传统的五声音阶,大大增加了古筝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该筝曲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关注新疆地区音乐元素,创造出具有类似
咏叹调《姑娘的秋波》选自意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在十九世纪创作的歌剧作品《唐帕斯夸勒》,这首咏叹调举世闻名,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很多女高音歌唱家演唱这首经典曲目,如安娜·奈瑞贝科、卢西亚·波普、黄英等人,她们的演唱技巧、演唱速度及情感处理各有异同。安娜·奈瑞贝科声音浑厚清亮,华丽而圆润,因此她可以完美驾驭抒情花腔女高音的重要角色。卢西亚·波普主要区别在于,她从花腔女高音开始,然后转向轻柔的女高音,然
一、创作背景 李斯特作于1838年的钢琴曲《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一共有六首。1831年,李斯特去法国巴黎,欣赏到了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品演出,正是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这《24首随想曲》可以说是帕格尼尼小提琴演奏艺术的代表作品,李斯特深深地迷恋帕格尼尼的精湛的演奏技巧。这场难以忘怀的音乐会后,李斯特便凭借记忆在钢琴上弹奏出帕格尼尼的作品,想方设法将小提琴的演奏炫技转移到钢琴演奏中。 二、作品
二胡是我国民族传统乐器,其传统曲目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悠久,在世界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今天,不断有音乐家在二胡曲目的创作理念、演奏技法和情感表达上进行丰富和革新[1]。作曲家李博禅创作的二胡曲《楚颂》是一首具有典型奏鸣曲式结构的现代二胡独奏曲,此乐曲以霸王别姬历史典故为创作题材,将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作品的作曲特点、理念相结合,引发人们情感上的共鸣,整首作品不仅赞颂了楚王项羽的英雄气概,更是对虞姬与
越南是位于东南亚的多民族国家,其史前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公元前111年,中国汉朝将越南纳入版图,直至公元939年,建立了独立的越南王朝。长达一千年的统治对越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年深日久已成了自己的国粹,即使今天想清除它,也不易一时涤荡干净。”[1]19世纪后期,法国殖民势力逐渐渗透并占领了越南。在二战期间,日本入侵越南,使其成为法国和日本双重统治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越南宣
二胡演奏艺术既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珍贵遗产,又是富有内涵的音乐表达形式。意境作为美学核心,贯穿其中,是意境创造者与观众心灵沟通的桥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二胡演奏中的意境塑造,分析演奏者对曲目理解的关键因素,揭示乐器特性对意境塑造的影响,并通过经典作品的解读展示演奏者如何借助音乐想象和情景交融来创造深邃的艺术境界。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更全面地理解二胡演奏艺术的魅力及其在传承中的独特价值。 一、意境的理论基
歌剧《骆驼祥子》是国家大剧院第五部原创的“全唱型”正歌剧风格的歌剧作品,亦是郭文景先生继歌剧《狂人日记》《夜宴》《凤仪亭》《诗人李白》之后的又一力作。下文笔者将以歌剧《骆驼祥子》中两名主要女性角色“虎妞”与“小福子”为研究对象切入,从两位女角的人物形象塑造、角色于歌剧创作的意义与创作启示三方面展开论述。 一、人物构成与女性角色塑造 歌剧《骆驼祥子》是由作曲家郭文景协同编剧徐瑛、导演易立明以老舍
海峡两岸一衣带水,传统文化具有亲缘性。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更能体现两岸密切的渊源关系。北管是中原流传至台湾地区并曾独占台湾剧坛的艺术形式,目前有泉州北管与台湾北管两大分支。北管在早期被认为是南管的对称,其中,北管戏曲在广义上指民国前传入的除闽南语系或客家语系之外所有戏曲的统称[1],狭义则专指乱弹音乐[2]。 戏曲作为北管中综合性最强的部分,可分为古路戏与新路戏,“古”“新”是依据声腔传入台
多元文化背景下,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流行音乐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娱乐听流行音乐之一。流行音乐的创作为了拓宽受众的年龄阶层,吸引更多的听众,一直寻求更新颖的创作手法。流行音乐和戏曲音乐虽然出自不同的音乐土壤,但艺术的创作是相通的,流行与传统的碰撞给音乐创作者带来不一样的灵感火花,给音乐听众们带来更丰富的视听享受。把戏曲音乐元素融合到流行音乐创作中,已成为时下流行的创作手法。 一、流行音乐与戏曲音乐的发展现
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我国,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复杂多面的现实压力,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出逐步增多的趋势,传统的心理辅导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要,近年来表达性艺术治疗(如音乐治疗、绘画治疗、舞动治疗等)逐渐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尽管音乐治疗在我国刚刚起步,在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方面都尚不成熟,但其具备区别于传统谈话疗法的独特优势,在心理辅导领域释放着巨大
歌剧《苍原》是一部史诗级的中国严肃歌剧作品。本文将以歌剧中娜仁高娃的唱段《情歌》的三次贯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情歌》三次出现的情境,女主人公内心的发展以及外表上的变化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这首咏叹调以及女主人公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 本文的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情歌》的音乐分析;第二部分是对《情歌》在歌剧中三次贯穿的作用以及人物心境的变化加以分析;第三部分是对《情歌》三幕情感的冲突以
纵观当代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历经刘天华、赵元任、杨荫浏等先学挖掘、整理民间艺术瑰宝的不懈努力,又经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大中城市专业音乐院校的体系化建设,当代民族音乐教育日益职业化、系统化、体制化。它改变了曾经以血亲、地缘为依托的传统传承方式,口传心授、师承流派在城市工业化、教育体制化的现代发展中消失殆尽。随着体系化、系统化、统一化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奖项证书如雪片般涌出,人们突然发现在现
“和声课”是专业音乐院校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作为“共同课”为所有“非作曲”专业授课时,经过多年的教学,有了相对深入的认识。其中,和声分析的能力相对重要于和声写作,分析能力强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作曲家的创作理念,在演奏或演唱时能够较好地把音乐表现出来,也为之后曲式与作品分析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关于如何提升教学内容的思考 “共同课”和声教学通常以传统四部和声写作以及大小调体系和声分析为主,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作为大学美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与意义不言而喻,其地位也日益提高。新时代迎来了大学生提高音乐基础的最好机遇。然而,在时代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大学音乐教学方式显得滞后于其他学科。并且,各大高校之间进行软实力竞争的趋势日益明显,对于各大高校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更是十分必要。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与形式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课程教学、实践活动、
中国民间音乐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民族音乐的根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保护、传承、弘扬我国的民间音乐以树立文化自信变得愈发重要。高校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和德育的有效途径,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课程理应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得到强化,这践行了高校音乐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具有较大的教学实践价值及现实意义。 一、中国民间音乐融入高校音乐课堂的意义 中国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民间戏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