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翻开当代音乐学家的论著,细细品读他们的文论,张振涛先生的文字一定会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在他的作品中,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学术之深度,人文之温度,更不失艺术表达之美感。他的风格在那激情四溢的语言与思想中肆意游弋。掩卷之时,一串串文字总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与思考,以及发自肺腑的微笑。 早在十五年前,音乐美学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韩锺恩曾说:“回到宏大叙事与堂皇修辞,真正在学术道路留下足迹和话语的,张(
一、后现代主义由来及其音乐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影响较大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和人类思维方式。人类社会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首先是出现在社会实践领域,随后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艺术等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可以说后现代主义内部是众态纷呈,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经济、后现代主义农业、后现代主义教育等等分支流派。“‘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934年出版的《18
古琴有史料可查的文献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传说中的存在则会更早,有远古时的“伏羲作琴”之说,考古发现中的古琴也在春秋时期即有,这些文献足可见其历史的悠久。而它在远古时的祭礼活动中有所运用,又可见其社会文化地位的重要。而师延在武王伐纣后抱琴赴濮水自亡,这一乐器又被贴上了“可祸国”的标签。此外,像孔子援琴而作的《幽兰》,“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浪漫故事,可见其独特的魅力,音韵悠然是其一直传承至今的原因。
国乐,乃国之大乐。作为一个频现于近代中国的文化概念,“国乐”已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音乐,也包含那些在形式和内容上彰显民族文化本位,体现中西融合之特质的新型国乐创作,即“新国乐”。从刘天华开展“国乐改进”运动算起,“新国乐”已然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近年来,随着“国潮”的兴起,“国乐”再一次站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李博禅作为当代青年作曲家的代表人物,国乐一直是其创作版图的重中之重,他以连续不断
清代地方戏曲研究资料《沈阳菊史》,少见地记载了清末民初沈阳地区的戏曲活动概况与当时菊界的整体氛围,对清代地方戏曲史研究具有补充作用。此书目前共有三个版本:1.民国2年(1913年)由东三省公报馆印行的版本;2.1984年由辽宁省图书馆据1913年原本影印而出版的版本;3.由齐守成、刘竟、李冬红校注,2014年由沈阳出版社出版的版本。本文写作所参阅者为出版于2014年的校注本。 在今时的戏曲研究之
《左传》有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视域下,拥有外籍身份并成长于中西双重文化背景的学者通常拥有相异于单一文化背景学者的探究视角与思维习惯。所谓的“心异”,可以理解为不同思想体系和不同文化意蕴的特定文明系统。有学者将这种文化体系的相异称为互为“异质文化”,即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审视,或者说是“我者”文化对“他者”文化的解读。[1]就乐维思而言,尽管他生长于中国并熟
西方音乐术语中的华彩(cadenza)既泛指任何出现在乐段终止式上的炫技装饰句或小段落,也特指古典协奏曲中特定的结构段。[1]它产生于意大利声乐演唱并在18世纪初被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科雷利引入器乐领域,至18世纪下半叶,创作华彩被视为所有希望满足听众期待的炫技大师不可或缺的能力,[2]由独奏声部即兴创作并单独表演的炫技段落也成为了协奏曲中的次级结构。保罗·亨利·朗对华彩段的创作和表演有如下评价
《乐队的夏天》让朋克摇滚和网络综艺相遇,引发了公共议题对朋克音乐的关注。朋克作为西方舶来品在中国土壤上焕发出新的光景,中国朋克乐呈现着浓厚的民俗韵律与东方特色。笔者将缘起于音乐的“东方朋克”概念从电影业再度回归到音乐领域中,从接受主体的角度探究此音乐风格为何收获东方朋克乐迷的追逐。基于“东方朋克”“中国朋克”“乐迷”等关键词进行国内外文献爬梳后发现相关文献仍较少,其他领域主要有动画电影产业的东方朋
遂宁民间音乐作为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沧桑,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旨在通过对遂宁民间音乐历史演变的梳理,探究其文化传承的脉络与特色。研究发现,遂宁民间音乐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吸收融合各地音乐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同时,在文化传承方面,遂宁民间音乐通过口传心授、社会推广等方式,实现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延续与发展。本文最后对遂宁民间音乐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保护和
二胡起源于隋唐时期,因出自于我国北方奚族,唐时被称为奚琴,其形制为两弦,在宋代发展为拉弦乐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刘天华先生的传承与技巧的发扬,二胡乐器真正站到了历史舞台当中,《长城随想》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长城随想》创作于1981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直到现今都是每一个二胡学习者需要掌握的乐曲。本文从《长城随想曲》中的曲式结构、情感表达以及技巧表现进行分析,以及二胡技巧在演奏的过程中
中国大运河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沿线仍存着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促进了民族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民族歌剧的多元化也有帮助[1]。中国歌剧创作长期以来,基本上一直是处在尝试、探索的状态之中,意图创造出具有民族气派,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歌剧艺术。《运河谣》集结了国内最具实力的一线歌剧主创团队,按照多元化的创作思路,从戏曲、民歌等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汲取精华,开
《鹰之恋》是刘文金先生创作的第一首竹笛协奏曲,创作问世30多年来深受竹笛爱好者喜爱。作品充分运用塔吉克族音乐元素,极富新疆少数民族韵味,主要运用小降b调梆笛和C调曲笛。本文对竹笛协奏曲《鹰之恋》的音乐形态与演奏技巧进行分析与研究,从塔吉克族音乐元素、曲式结构、演奏技法等多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并就实际演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力求使竹笛爱好者对本曲的音乐形态和实际演奏层面有更为准确的把握。 一、竹笛
《竹枝词》一曲之词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解本康作曲,由女高音曲丹演绎。这首七言律诗描绘出情窦初开的少女在青柳镜江处听到情郎歌声时的心理动态,刻画了古时男女间的含蓄与浪漫。由于此诗的意境深远,后在现代声乐领域涌现不同版本的作品,2023年解本康老师作曲的《竹枝词》发行后,其旋律的娓娓动听引发此曲一度风靡网络且经多位声乐人士传唱而广为人知。此作品在作曲配乐和声腔演绎上有极高的艺术性,本文将以歌曲的含义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化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不断深入,“教师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精准、个性、灵活的教育生态系统,促进教育的智慧转型,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1]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逐渐迈入智慧教育时代。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引领和推进以智慧性、智能性、融合性、
随着音乐艺术领域的不断发展,专业音乐院校教育教学受到广泛关注,此种教育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知识、体会音乐魅力、学会作曲演唱、提升音乐素养。“教学实践”是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构成,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积极性,引导学生沉浸在不同类型的音乐活动,对强化学生音乐理论和技能意义重大。本文针对专业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实践”课程的实施路径展开研究,认为需要树立现代化的实践教学意识,明确音乐教育专业的特征开展
一、非遗民歌及其传承现状 非遗民歌是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歌。我国民歌历史悠久,现拥有一大批非遗民歌,包括左权开海调、河曲民歌、蒙古族长调民歌、当涂民歌、巢湖民歌等。我国非遗民歌种类多样,每一种民歌和当地历史、人文、社会风俗息息相关,是当地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结晶。包括非遗民歌在内的一切非遗文化都具有活态性、原生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点。其中,传承性特点体现出传承非遗民歌的价值。 我国始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下文简称巴赫)的复调钢琴作品,作为西方音乐史上永恒的经典,贯穿了钢琴学习者的整个学习生涯。这些作品以其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内涵,在规范学生演奏的同时,也为他们打开了独特的复调音乐学习的窗口。本文将探讨巴赫复调钢琴作品对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并推荐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 一、音乐感知力及其意义 (一)音乐感知力 关于“感知(perception
一、“吉普赛”:一个艰难前行的民族 生命是用来遗忘的,灵魂是用来歌唱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国家,一辆大篷车走天下,他们不织不耕,以占卜驯兽,乞讨和政府救助为生,他们爱流浪,爱自由,爱音乐,爱舞蹈,他们便是吉普赛人,以上种种特点使吉普赛人受到了所到之处人民的不欢迎,歧视甚至驱逐,但是也因为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吉普赛人受到了文学家,艺术家的瞩目。所以说起吉普赛,读者们可能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
作家柳青在小说《创业史》中写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作家路遥将这段格言放在小说《人生》的扉页上,以示对这位精神导师的敬仰,也从侧面表露出自己对这段话的态度。对于很多年过半百,已历经世事沧桑的人来说,回顾年轻时走过的道路,缅怀对自己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人事乃人之常情。但是,这种回顾和缅怀不一定是单纯的追忆往昔,更不一定准确无误,它也可能带有总结和反思的意味
钢琴演奏与其他舞台表演艺术一样,演奏者需要在舞台上高质量地呈现自己练习的内容。在表演过程中,演奏者在上台演出时经常会出现紧张的心理状态,演奏者的心理状态也会直接影响到表演的质量。 “共同体感觉”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中的重要部分,其中具体措施方面有三个途径: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奉献。阿德勒心理学中的“共同体感觉”不仅能够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也对日常生活有所帮助,指导人们的生活社会交往等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