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世界中,有一位独特的歌唱家,他的名字叫做王景彬。他不仅在声乐表演方面有着卓越的天赋和精湛的技艺,还对多种学科充满热情、深入研究。让我们一起走进王景彬教授的多元多维世界,领略他精彩纷呈的音乐人生历程。 一、音乐启蒙与中央音乐学院 王景彬教授是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表演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岛大学歌剧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专家歌剧导演,
宋代教坊作为宫廷音乐当中不可或缺的机构,职能是燕乐的创作和表演。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北宋教坊音乐组织形式。“部”即“乐部”,是隋唐至宋的一种综合性音乐组织形式。从“部”的发展过程中表现了宋代音乐世俗化的倾向,表明了宋代音乐文化发生了转变。对于宋代教坊之中部色体系的研究,“乐部”是近年来的讨论热点,其中关于部色体系中“四部”是具体哪四部存在争议。关于宋代教坊四部之中的三部,意见统一,惟另外一部众说纷纭。
晋剧是山西的四大梆子之一,20 世纪初在山西晋中一带被称为“大戏”,在山西境内、尤其中部地区广受欢迎。既为大戏,学界在不同角度给予了较全面的关注与研究。晋剧唱腔音乐作为剧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这样几类:第一,对人物唱腔的分析,主要从流派特点、发声特点、演唱技巧、演唱经验等角度,对歌唱部分予以阐述。第二,从创作角度出发,可以是创腔、作曲的创作技法、创作手段,或是对自己以及对他人创作作品
两宋是中华文化高度繁荣的黄金时代,王国维有“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1]之说。宋代文化的繁盛也带来了文学艺术的春天,宋诗正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宋代诗人在诗作中绘景、叙事、抒情,从自然景色到社会习俗,从政治局势到个人际遇,包含了丰富的音乐信息,反映了宋代文人的音乐生活及审美情趣,为我们研究宋代音乐提供了不同视角。 筝和笛作为富有历史传统的中国乐器,自隋
2024 年4 月初,我在上海看了一部原创音乐剧,它很有看点,很有特色,被我称之为“文戏”现代演绎的亮眼之作,这部剧是由衢州市委、浙江演艺集团、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浙江歌舞剧院演出的音乐剧《南孔》。 《南孔》很不一般,它并非现代题材,但却是衢州当地文化乃至江南儒学历史发展的真实写照。它很深刻、很包容、很直白,从头至尾体现着一种为礼至上、刚直不阿的精神。这部音乐剧表现的是严肃的历史内
由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主办,作曲系、音乐学系、指挥系、钢琴系、管弦系、民乐系联合协办的“中央音乐学院2022 级研究生创作实践音乐会”分别于2024 年5 月23 日、26 日晚19 点在琴房楼演奏厅精彩上演。据悉本次创作实践音乐会本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以及表演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极有意思的一点是在音乐会举办之前,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会根据学院现有表演专业方向及人数提前指定出21 部不同乐器编制的
《中国音乐考古论纲(上编)》(以下简称《论纲》)分两册(上编·上册、上编·下册),是国家社科基金设立的一类后期资助项目的优秀成果,由北京科学出版社于2022 年3 月出版,全书近120 万字。上编·上册囊括插图、列表、总论、史前考古的重大发现、新石器时代诸文化、商代考古与音乐史、西周考古与音乐史(上),上编·下册囊括插图、列表、西周考古与音乐史(下)、春秋战国考古与音乐史(上)(下)、参考文献(著
表演科学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Performance Science,ISPS)自2007 年创办以来,已经在全球不同的洲成功举办了九届,规模与影响力日渐壮大,为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2023 年的ISPS 由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oyal College of Music)和帝国理工学院联合主办,华沙医科大学和肖邦音乐大学共同承办,于8
中国戏曲音乐的现代性发展,即戏曲音乐的创新性发展与创作性转换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该论域文章可谓层出不穷。这些文章除了涉及剧本创新、表演方式及舞美设计等相关舞台艺术领域的改革之外,戏曲表演的核心,即唱腔设计及音乐创作更是重中之重。当然,在当代音乐创作中,以戏曲音乐为元素的音乐作品也是音乐研究的重要方向,相关作品不胜枚举。但如何更好地让戏曲音乐在保障其传统声音审美特色同时,能够适时、适当地推动戏
音乐学术期刊作为推动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学术成果,刊载着音乐领域的研究与发现。随着越来越多期刊涌现,许多期刊在追求学术前沿研究和话题时出现的同质化现象,成为期刊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挑战之一。对于种种困境,音乐学术期刊需要寻找新的出路,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地域色彩”型特色栏目成为音乐学术期刊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关键策略。 一、“地域色彩”型特色栏目的定
一、《马车夫之歌》与《第一新疆舞曲》之间的创作缘起 新疆地区的音乐,历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艺术价值。自魏晋南北朝时期起,西域音乐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广泛传播至中原地区,至隋唐时期更是成为宫廷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著名音乐家丁善德在出国深造之前,有幸欣赏到舞蹈艺术家戴爱莲创作的舞蹈作品《马车夫之歌》。戴爱莲的精湛技艺和深刻理解,将新疆音乐的独特韵味与民族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丁善德留下了
《彩云追月》源自广东民间丝竹音乐。1935 年,著名音乐家任光先生将其创编为民族器乐曲。1975 年,王建中将其谱成了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不仅保持了原曲的民族风格,还充分体现了钢琴这一乐器的演奏特性,同时体现了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钢琴乐器性能的高度融合。本文围绕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创新进行分析,探析该曲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意义。 一、民族器乐曲《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中古典诗词与民族音乐是两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古典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韵律,历经千年而不衰;民族歌曲则以质朴的旋律、真挚的情感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古典诗词为民族歌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远的艺术灵感,而民族歌曲的传播与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古典诗词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本文将探讨古典诗词民族歌曲的重
在十八世纪的欧洲,交响乐是音乐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专门的音乐会之外,也广泛应用于宫廷仪式、教堂仪式、宴会、招待会等场合。当时,由于印刷技术的限制,乐谱的手抄稿仍是主要的传播方式,通常由修道院、宫廷和教育机构的音乐家负责制作和传播。因此,修道院和宫廷不仅是交响乐创作的重要场所,也是其传播的核心枢纽。 后来宫廷和贵族的权利逐渐强大甚至超过了教会,很多音乐家热衷于为王公贵族作曲或演奏。
一、戏曲音乐与钢琴音乐 从表面上来看,西方的钢琴音乐与中国的传统戏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戏曲音乐是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一部分,戏曲音乐源远流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在钢琴传入中国之前,传统戏曲就已经成为了普通老百姓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随着钢琴传入我国,不断与传统戏曲进行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风格的钢琴音乐艺术形式。 (一)中国戏曲与戏曲音乐元素 中国戏曲涵盖了舞蹈、武术、音
迪士尼动画电影以其生动的角色、夸张的卡通风格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闻名,而其精湛的音乐制作更是让它们成为经典之作。迪士尼的动画音乐不仅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而且还能够深刻地表达出观众的情感,让观众深刻地体会到迪士尼的魅力。迪士尼音乐唱段如此富有魅力,能够打动人心,与歌唱演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这些优秀的迪士尼歌唱演员运用高超的歌唱技巧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角色,赋予角色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感情色彩
中国红色经典音乐长期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依托独特的中华美学精神,富含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中国红色经典音乐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其审美感受在当代大众群体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而且对个人精神生活的养成和心灵世界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当代大众群体的情感、趣味及人格的塑造都产生重要的美育浸润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美育价值。 艺术经典是超越时空、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典范之作,是思
从比较艺术学的视野观之,不同国家与民族的音乐在对话、交流、融汇之中形成了全新的发展态势。当前,世界各地的多元音乐文化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并对中国民族音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当前的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换而言之,中国民族音乐在当前的传衍中既承受着源自于多元文化的挑战,也同样在多场域中获得了诸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在教育中实现其应用价值。
跨校修读课程是高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除了课堂外,还利用网络、第三方平台等资源媒介,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探索。2014 年,辽宁省教育厅就已经以项目规划形式,在省内高校间遴选建设了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在线学习跨校修读课程试点,并且在课程建设及应用等各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和指导,助力搭建“酷学辽宁”等线上课程建设平台。2020 年,辽宁省教育厅又推进建设普通高等学校完全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为省内高
女性形象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不约而同地出现在所有关于人和社会的研究中,在人文学科领域最经典的女性形象被刻印在艺术作品中。李晶的《19 世纪歌剧“女性救赎”主题研究》作为一本研究歌剧文化形象的著作,跨学科和多维视角是必要的。整本著作涉及哲学、社会学、艺术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等多种视角,聚焦在“女性“与”救赎“这两个不同的文化概念,分析了19 世纪歌剧中塑造的女性角色的“牺牲意识”来突出其中蕴含的“救
一、聂耳逝世引发文艺界哀悼 1935 年7 月17 日,聂耳于日本不幸溺水身亡。消息一经传入,即获新闻界广泛报道,各大报刊先后刊登了聂耳逝世的消息。上海电影界人士随即发起沉痛哀悼,聂耳生前同仁、亲友等纷纷发文悼念。部分电影界相关报刊专门开设了“聂耳纪念特辑”用于刊发纪念聂耳的悼文,其中最早发声的是半月刊杂志《电通》。《电通》第七期(1935 年8 月16 日)开设了悼念聂耳专号。该专辑卷首语“我
在现代尺八演奏中,日本著名尺八演奏家、尺八理论家三桥贵风的演奏,因其风格集各家所长,清新亮丽、疏朗铿锵,极富表现力与代表性而备受关注。关于尺八、尺八演奏和尺八思想理论研究,三桥贵风秉承一种禅宗自然的立场,他主张尺八音乐是可以被全世界所接纳并使用的的音乐,始终关注尺八非数字化的艺术价值与永恒存在的声音质感,认为尺八的存在是基于祭奠世间万物的精神。在各类公开资料、采访言论与相关文献中,三桥贵风反复提到
苏州评弹包括苏州评话与苏州弹词,形成于明末清初,是盛行于江南一带的地方曲艺,至今已四百余年。说唱艺术细腻入微扣人心弦,舞台艺术笑料满营、妙趣横生。吴侬软语娓娓动听,弦琶琮铮,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近些年来,传统文化普遍面临着受众审美旨趣改变、商业化压力增加等问题,苏州评弹同样出现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流失的局面。5G时代,传播速率和信息触达产生质的飞跃,新媒体也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