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第一次认识陶渊明,是因为《桃花源记》。那时候的我们还看不懂《桃花源记》的精神内核,只记住了一个樵夫的奇遇故事,并对全文背诵愤愤不平。再大一些,读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羡慕他的闲适,想象自己理想中的隐居生活,田园牧歌,没有世俗纷扰,不为五斗米折腰。 很多时候,我们对历史人物总喜欢用一种“人物是一个固定的状态”去看待,这样很容易把人简单化。我们喜欢给陶渊明一个高风亮节的人设,
凡是不朽的文学作品,都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每个时代都可以对它作出不同的解读,常读常新。陶渊明的作品至少有两篇,一是《桃花源记》,一是《归去来兮辞》,是永远不能道尽的。 如果说,《桃花源记》是渊明社会政治理想的结晶,那么,《归去来兮辞》则是渊明道德人格实践的记录。 前者系念社会,后者关乎自身。前者在中国社会思想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后者标志着一种道德人格新范型的出现,在中国士人生活史和精神史上具
陶公懂人生,爱谈老子,明白主客(反客为主)。 陶公调和。什么是调和?我们觉得这世界还可以住,不是我们理想的那么好,也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坏。陶公在心理一番矛盾之后,生活一番挣扎之后,才得到调和。陶公的调和不是同流合污,不是和稀泥,不是投降,不是妥协。鹅卵石之光圆,非天生,是在水中被水冲激又与石互相摩擦而成。现在世上之老世故、机灵鬼,皆如此,他没有个性思想了,这是可怕的,这并不是调和。老杜也曾挣
陶渊明的世俗化归隐脱离了“隐居传统” 隐居首先得有个安身的住处。陶渊明在最后彻底弃官以前已经在柴桑故宅之外把自己的新住处安排好了,老婆孩子更已先期入住。 这里被称为“园田居”,远离村庄,自成一统,“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户庭无尘杂”(《归园田居》其一):这一处别墅十分宽敞、幽静、净洁。另,“方宅”之“宅”,《艺文类聚》卷六十五引作“泽”,似此在陶渊明“园田居”
读过陶渊明,但你了解他的生平吗? 在中国,就连初中生都读过陶渊明《桃花源记》,所以,对陶渊明这个人物,都有一定了解。但他又不像“三曹”那样,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妇孺皆知,所以有必要多花一些笔墨,介绍他的生平。 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又名潜,一般认为“潜”这个名字,是入宋后才改的。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
“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这是每一位“久在樊笼”的打工人都会向往的隐居方式。然而,隐居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资本,这种闲云野鹤的行为,当然需要经济资本付诸实现。“结庐在人境”的陶渊明,却以“心远地自偏”的方式几乎不费成本地大隐于市。 不过,陶渊明当年写下的,到底是“悠然见南山”还是“悠然望南山”,这个考据上的难题,决定了诗人是否真正如我们想象的那般淡然。 隐居本身是一种文化资本 一个人如何与
在中国历史上,陶渊明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田园诗人,而且是一位多产的父亲。他一生结过两次婚,生了五个儿子:老大阿舒;老二阿宣;老三老四是一对双胞胎,名叫阿雍和阿端;剩下最小的一个叫阿通。 有一年秋天的傍晚,这位诗人在自家的小院子里闲逛。这时,他看到东面的篱笆墙边开出了大朵大朵的菊花,金黄而亮丽的色彩将小院妆点得充满生意。他在为菊花之美沉醉的瞬间,又不经意抬头看见了画出一条弯曲墨线的南山,于是感慨来
陶渊明对今人意义何在?这并非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 在早期岁月中,陶渊明被视为一个高尚的隐士。人们总是在谈到隐逸这一特定话题时想到他。 稍后,他被承认为一个游离于主流美学趣味之外的、有独特风格的诗人。 直到宋代,随着新儒学兴起,新的儒家士大夫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开始把陶渊明推崇为人品、文品合一的典范,认为他作品中表现了高远的志趣、高贵的品行,以及在遭遇困顿时依然旷达超迈的人生态度。与此同时,
我叫罗天,是一位公务员考试的阅卷人。 我的前半生一直在和考试打交道,我自己参加过一次高考,两次研究生考试,和九次博士生考试。我现在是一位高校的教师,我现在一直在出卷、阅卷、讲题。 我经常听到很多同学对我抱怨说:“罗老师啊,现在的考试实在是太难、太变态了。” 我跟大家举两个例子,首先第一道题:一只熊掉进了一个陷阱里,这个陷阱深19.6米,跌入的时间是两秒钟,请问,熊的颜色?是否
“抱歉,你能力不够,不能涨薪。” 从一个机器人嘴里听到这句话,你会是什么感觉?当你的职场前途得看一个人工智能脸色时,你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么? 这个问题不是闹着玩儿,而是IBM数万员工面临的现实。 “说你行,你就行” 每当绩效考核的季节来临,空气中就弥漫着紧张的味道。 按照传统,员工们会写总结报告、写PPT……升职、加薪基本上是一套论功行赏的模式。老板一想
11月22日,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74人。其中,现年45岁的结构生物学家颜宁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她就是“颜宁教授”? 我认识颜宁时,她已经被网友称为“科学女神”了,尽管她本人极不喜欢这个称号。 那是她回国四年之后。2011年年初的一天,天气很冷,《科学时报》(后改称《中国科学报》)在北京市海淀区主办“国家高端人才研讨会”,
我们的祖先很少斤斤计较地把数字放在眼里。《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以后可以慷慨地存而不论了。这就是气魄。“举一反三”的典故出自孔子的《论语》:“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左传》中的这句话也很有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们都只想说到“三”为止。土别三日,三寸之舌,三缄其口,三脚猫——古人数到三之后似乎就没什么耐心了。如若要将他们的眼睛晃得花起来,把“朝三
东晋时,有个人,在橘子成熟时,选了三百枚,送给远方的朋友,并附了一封简短的信:奉橘三百枚。由于还未到霜降,未能多采摘。写信人是大名鼎鼎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世事真是如此巧合,王献之亦有《送梨帖》:“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他将三百只梨送与好友,说冬天雪来得迟,天气情况不是很好。 这两人说的都是客气话。家乡产橘和梨,橘子和梨压弯树枝,摘一些送给朋友,聊表一点心意。 传统农耕时代的丰收
一条路上,间隔不远,一株盛放的木棉花,使我停下来,抬头看了好几次。 树干直挺耸立,树枝平平伸展出去,像手臂,承载着一朵一朵赭黄橘红的花。仰头看,整株木棉像一支盛大的烛台,满满一树花朵,艳红鲜黄,像明亮灿烂的烛光火焰,一齐点燃,在阳光下跳跃闪烁。
人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活着活着就会觉得有些词仿佛专门为某个人订制。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在陌生的地方看到,这个词后面的那个人就会跋山涉水出现在脑海,远远地只为看你一眼,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比如有个词叫“阴天”,一想起就觉得特别有仪式感。年轻的阿爸穿起雨衣,像一个等待号角响起的战士,冲进雨幕里,往羊圈里背草料。阿爸好像对每一场雨的到来都心存感激,阿妈比阿爸矜持一些,天明时分,探过身子向阿爸求证:
这期请大家欣赏仰韶文化彩陶异形器。 从老官台文化转入仰韶文化后,开启了彩陶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仰韶文化从距今七千年起至五千年止,前后延续了两千年左右,彩陶从纹饰到器型都得到长足发展。随着纹饰从单一到连续、器型从简单到复杂的演进,引发了彩陶功能上的变化,彩陶已不再是纯粹的实用器,同时兼有艺术品及明器等功能。功能的多元性导致了器型的多样性,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这也是异形器兴起的主要动因。 仰韶
写生真禽图(局部) 五代 写生真禽图 黄筌 绢本设色 41.5cmx70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作者是五代时期的黄筌,四川成都人,著名宫廷画家。 他善于融汇贯通,并形成自家风格,富有皇家气息。此图是他教其子习画所作的范本,造形生动准确,几乎可以乱真。
我18岁时读到《瓦尔登湖》,由此认识了作者梭罗。《瓦尔登湖》的思想,我当时很难理解,却对那简单独立的生活方式产生深深的敬意和强烈的共鸣——人类的富足,或者说人生的丰富不在于物质消费,而应该来自精神及滋养心灵的劳作。此外,我也从中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命定的天职。 梭罗的故居位于美国的康科德市。我去参观时被他的小书桌深深震撼,这样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用的居然是一张小书桌,就像小学生用的那样。“
说说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癖性。 杜甫的这个癖性是很容易看得出的,他在青年的时候写的《望岳》,出语就惊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绝对是杜甫诗集的语言,别人的集子里夺不去了。 又如他晚年写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我们可以想象,这和他早年写《望岳》是一样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神气,不是“老去诗篇浑漫与”了。当然,“老去诗篇浑漫与”的情
我理想中的家,有一个大院子,家里有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三代同堂,最好还有太爷、太奶,四代、五代同堂,就更圆满幸福了。人住的房子旁边是牛圈和羊圈。房前屋后有几棵树,树有大树小树,小树是父亲栽的,长得不高也不粗。大树是爷爷、太爷甚至不知道名字的祖先栽的,它应该有几百年的树龄。 我们在大树下乘凉,自然也会想起这棵树的祖先,也曾这样坐在树荫下听着风吹过树叶发出的哗哗响声。在夏天午后的凉爽里,他也
我走得很慢,我在慢慢地啜饮夜晚这杯香醇的美酒。 在野外,月亮用不着太大,就能把黑夜给照亮。我觉得脚下的路纤尘不染,洁净得仿佛用银河之水刷洗过似的。我走得轻松而又逍遥,好像是风和月光在推着我走似的。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喜欢这种慢条斯理的前行节奏,这样我能够更细致地打量它的风貌。所以我觉得雄鹰对一座小镇的了解肯定不如一只蚂蚁,雄鹰展翅高飞掠过小镇,看到的不过是一个轮廓;而一只蚂蚁在它千万次的
有时候总觉得风从我耳朵里吹来,耳朵才是最初产生风的地方。 天上的云,只不过是风路过这个世界时最后的驿站。 风吹过,我才想起我还有两只形同虚设的耳朵。就像有时候,风吹来,那些灰尘是多余的,脸上刮过的刀子也是形同虚设的。风就是我的耳朵,它吹到哪儿,我抵达哪儿。即使再远的远方,我也会很疲惫地抵达,欢乐地沉睡,只是有些地方的呼吸,我累得无法触摸,于是周围的声音是喑哑的,没有人能够将它听见。 花朵是风
一般人常常有一种误会,以为有名的人,其言论必定高明;又以为官做得大者,其演讲必定动听。一个人能有多少学问上的心得,处理事务的真知灼见,或是独特的经验,值得兴师动众,令大家屏息静坐以听?爱因斯坦在某大学餐宴之后被邀致辞,他站起来说:“我今晚没有什么话好说,等我有话说的时候会再来领教。”说完他就坐下去了。过了些天,他果然自动请求来校,发表了一篇精彩的演说。 这个故事,知道的人很多,肯效法仿行的人太少
入院不久,隔壁病房住进来一位大叔,60岁左右,江西人,是一个“生猛的土豪”。我在放疗室门口碰见他,大叔穿着长款黑色风衣,头发染成油亮的黑,精神十足地对我说:“小妹不要怕,要唱歌,要笑,晚上一起K歌去!”大叔平日爱聊天,老神神秘秘地要人猜他的年纪,为的是得意扬扬地引出下一句:“我都快六十了!找了个25岁的老婆,刚给我生了个儿子。”他自己来住院,没有陪护,我妈问:“那你吃饭谁照顾?”大叔手一挥:“
我买彩票中奖600块,分享给家人,我妈比我还要惊喜,感叹我的好运气,笑声太大引来了我爸,结果我爸阴沉着脸说:“有什么好高兴的,这是赌博,你看吧,中了600,以后不知道要输进去多少。”隔着屏幕,我都感觉到凝固的空气。只不过是偶然的幸运罢了,没有自制力的人确实有上瘾的可能,但是我爸预设了我就是没有自制力的赌鬼,他的一番话让我瞬间觉得这600块不是幸运奖而是通往罪恶深渊的门票。 我爸有种技能,
没有口吃,就没有一个作为作家的毛姆。 口吃从少年始,一直跟随毛姆,直到他人生终了。 据说,口吃是因为舌头长得太长的缘故,因此在维多利亚时代,医学界并不从心理角度去挖掘原因而奉行外科手术,即将舌头割去一块。我不知道这是否只是一个传说?这个手段总让我觉得不大靠得住。 若靠得住,毛姆何不去接受这一手术而让这一缺陷苦恼了他一生呢? 口吃让毛姆总是尴尬。当他开口“像打字机的字母键一样
心理学上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即把人的性格和口味划分为若干种,口味的偏好便对应着性格的特征。 酸甜苦辣中最具刺激性的口味当属“辣”,那么辣是否可以影响我们的性格品性呢?国外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者对辣的喜爱程度与其攻击性呈现正相关的趋势。换言之,越喜欢吃辣的人可能会具有更强的攻击性。 川湘渝地区的女生,向来会给人一种泼辣直爽的感觉,“辣妹子”也是因此而来,这种称呼
在《引爆点》中,格拉德威尔努力分析社会行为。他说,要把一点鼓噪变成流行现象,需要一些前提条件,但只要做一些很小的变化就能做出重大的改变。“我们都是渐进主义者,我们的期望值是以时间滴滴答答的稳定消逝为基础的。但在引爆点的世界中,出乎意料的事情会变成现实。成功发起流行潮最重要的因素,是要具备一个基本信念,即:制造变化是可能的,人们是能够在一些特定力量的驱使下,骤然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的。”刷洗掉纽约
中国人着实有个癖好,爱看古装剧。坐在电视机前的你,看着电视里的万里江山,仿佛浑身插满flag的将军,心情澎湃不已。甚至于后宫各种人情世故、尔虞我诈,你都了如指掌、烂熟于心。真是,了不起。 但要真说起来中国历史中的朝代更迭,大部分吃瓜群众大概也只能说出“唐宋元明清”。还有呢?“还有隋朝吧,其他就记不起来了。” 而我们爱看的古装剧,经常讲述的不过就是那么几个朝代的事。有些朝代在历史上是很有
在《封神榜》里,妖精和神仙没本质区别,都是修行者,比如兔子精修炼好了就是“长耳定光仙”,级别非常高。而在《西游记》里,江湖上的妖精和经过认证的神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种属。天上的神可以到人间冒充妖精,但是妖精除非有特殊际遇,否则是不可能获得上天认证的。 当神仙并不自由。玉皇大帝早朝,旌阳真人这种神仙就要随班启奏;王母娘娘开蟠桃宴,“五方五老,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中八洞玉皇、九垒
心理学上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即把人的性格和口味划分为若干种,口味的偏好便对应着性格的特征。 酸甜苦辣中最具刺激性的口味当属“辣”,那么辣是否可以影响我们的性格品性呢?国外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者对辣的喜爱程度与其攻击性呈现正相关的趋势。换言之,越喜欢吃辣的人可能会具有更强的攻击性。 川湘渝地区的女生,向来会给人一种泼辣直爽的感觉,“辣妹子”也是因此而来,这种称呼跟国外的
我读小学的时候,没有快乐教育,一切只看成绩。班上吊车尾的总是六个男生,语文老师就编了句顺口溜“三疯二屈一个憨头”,用来骂他们。“疯”取自名字谐音,“屈”取自姓,“憨头”就纯属是骂人了。我这个故事里的主角,是三个峰里姓胡的那位同学。 胡同学家远离大路,和学校隔着一大片绵延的山坡。每天早上,他都要很早起床,沿着崎岖小路走很久,等他走上大路时,住在街上的同学才刚起床。所以他总是迟到。上课铃响
2000年我上初中,第一次住校,我爸是学校的老师,我得以住到了他的宿舍。我爸出于对我的照顾,开学陪我住了一个星期,就不再住在宿舍。他说我过了适应期,理应学会自立。有时候他晚上上完课,也义无反顾地从车棚里推出他的自行车。他个子比较小,需要推着自行车小跑一段,然后跨过车架,蹬上车,连告别也不跟我说一声就走了。有几次我站在筒子楼前面,目送他离开,心里满是惆怅。这老家伙也太看得起我了,殊不知我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正日益成为各个行业的关键驱动力。从生产制造到医疗保健,从教育培训到金融服务,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为千行百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在这个不断演进的时代,机器人的出圈之路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首先,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已经迈入了新的阶段。传统的生产线已被智能机器人取代,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人力成本。机器人在生产领域的精密操作和高效执行能力,使得制造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