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提高山区山洪灾害的预警能力,以湖南省安江流域、辰溪流域为例,对基于GIS栅格的二维非恒定流水文动力(FloodArea)模型和统计方法2种山区流域致灾临界雨量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监测站点的洪水涨幅变化量和逐小时面雨量,使用统计方法构建致灾面雨量模型,计算出致灾临界面雨量。通过使用逐小时面雨量、产流系数和地表粗糙度共同驱动FloodArea模型,模拟山洪淹没动态过程;利用山洪淹没深
摘要: 为探究云南西部河流径流序列变化规律,利用趋势线法、小波分析、累积曲线斜率差异幅度法等方法,分析了1965~2020年云南西部河流径流序列的变化趋势、周期性及突变点。结果表明:云南西部河流怒江干、支流,以及伊洛瓦底江年径流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显著减少趋势,其演变过程存在明显的跳变、突变和周期性。怒江流域主要支流年径流序列突变点为2004年,演变规律主要存在28,3 a左右的周期;干流年径流序
摘要: 为确保云南省桃源水库工程安全,设计了3种方案计算桃源水库的设计洪水,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案1选取桃源水文专用站为参证站,采用实测资料延长法对专用站进行设计洪水计算,最后使用水文比拟法推算桃源水库设计洪水。方案2选取桃源水文专用站为参证站,采用产汇流参数分析法对专用站设计洪水进行计算,最后使用水文比拟法推算桃源水库设计洪水。方案3依据设计暴雨资料,直接采用瞬时单位线法推求桃源水库设
摘要: 为了提高传统潮位插补方法的计算精度,以黄浦江的4个站点为研究对象,采用了LightGBM(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人工智能算法构建了潮位序列相关关系模型,并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LightGBM算法能够有效建立输入特征与输出响应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适用于潮汐波动传播过程中的内在相关性分析。随着输入特征值维度的增加,模型预测精度在初期快速提高,
摘要: 长江沙卵过渡带位于三峡水库出口至江汉平原之间,其对水沙变化的响应关系着长江中游河道的防洪、航运规划和生态栖息地功能。基于大量实测数据,系统研究了1955~2021年变化水沙条件下长江沙卵过渡带冲淤演变及水动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5~2021年长江沙卵过渡带年径流量变化较小,而输沙量变化显著,推移质输沙量和悬移质输沙量分别于1982年和2003年发生锐减;从冲刷时间分布来看,长江沙卵
摘要: 尼泊尔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面临多种地质灾害威胁。通过收集文献,初步分析了尼泊尔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和不良地质现象等工程地质条件。结果表明:① 尼泊尔4条近东西向断裂可将其划分为5个构造单元;② 尼泊尔地形起伏大,可划分为8个不同的地貌单元;③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8条主要河流在纵向上将尼泊尔划分为六大流域;④ 对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地震、崩
摘要: 为提高湖北省十堰市聚仙庙水库建设期现场地质勘察智能化水平,并为其导流洞支护优化设计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利用SLAM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导流洞开展围岩编录工作。使用ZEB Horizon扫描仪搭配ZEB Vison全景相机进行数据采集,并在进行三维点云扫描的同时拍摄全景照片。将扫描数据导入长岩实景三维地质编录软件,融合匹配激光点云和全景照片,生成现场实景三维视图,在实景视图下开展地质编录工作,
摘要: 由于利用传统高程控制测量方法构建长江流域中游平原水道区域高精度高程基准模型较为困难,提出了考虑EGM2008 地球重力场模型和不同精度GNSS/水准点在模型精化过程中的权重并适当抵抗粗差的该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建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长江流域中游高程基准精化模型的建立,更加逼近真实高程异常状况,减少繁杂的水准测量工作,提高外业测量生产效率。 关键词: 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摘要: 为了解决大规模GNSS坐标序列季节性信号和长期趋势项分离时的效率问题,引入基于局部加权回归的季节项趋势分解(STL)方法,分析该方法在GNSS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比较分析,利用STL分离提取模拟信号和GNSS高程时间序列的季节项和长期趋势项。结果表明:STL方法能够准确地分离出GNSS高程时间序列中的季节性信号和长期趋势项,与其他常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运算效率较高。S
摘要: 为了研究机载LiDAR技术在山区地形测量中的适用性,以乌江流域彭水水电站库区地形为例,利用DJLTerra、Terrasoild等软件滤波、降噪处理后的机载LiDAR点云数据与传统测量数据进行误差对比,分析了机载LiDAR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穿透性、平面精度、高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机载LiDAR点云数据的平面位置坐标中误差为0.021,最大误差为0.034,高程中误差为0.008 m,最
摘要: 为合理设计钟祥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详细介绍了钟祥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的设计情况,依据工程枢纽布置,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确定了输水系统布置线路。根据工程特点,选择了合适的进/出水口型式,并进行结构设计,以优化水力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选,确定了引水隧洞采用竖井布置、洞径5.5 m的设计方案。考虑开挖洞径、沿线地质条件不同,对各洞段的支护参数进行了设计,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方
摘要: 为推进供水系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利工程的有效运行管理,响应国家新阶段水利信息化的变革发展,以银川都市圈中线供水工程为例,介绍了该供水工程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情况:银川都市圈中线供水工程的自动化系统的植入,使得调度中心可根据工程需水量以及各泵站机组的不同情况灵活下达调度指令,实现水资源合理调度、充分利用以及节约用水,以此提高工程供水质量、降低供水成本。该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对宁夏地区的
摘要: 为了对基坑开挖地表沉降监测数据空间序列和时间序列中的奇异值进行挖掘,分别提出了地表沉降偏态分布模型回归分析法和移动线性回归分析法,并以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的穿沁隧洞盾构始发井基坑为例,对其地表沉降监测进行了奇异值挖掘、沉降规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回归分析法能够有效辨识地表沉降空间和时间序列监测数据的总体变化趋势线;以监测数据残差大于标准差为判据,能够有效判别出序列数据
摘要: 为验证水幕系统的水封效果,依托某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工程,提出了综合考虑压力波动指数与水文地质条件的水幕有效性试验分析方法,并采用瞬变电磁法验证了水幕系统有效性试验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① 通过分析水幕孔的各阶段压力波动指数,可以发现有效性存在异常的水幕孔,但需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分析。② 导水构造是水幕系统内主要的水力联系通道,通过分析构造产状、渗透特性、对应的渗水点及地下水位等
摘要: 大渡河流域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受国内外普遍关注。简要回顾了大渡河流域梯级水电站智慧调度建设的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顶层设计—基础研究—体系建设—能力提升”4个发展阶段的研究重点和内在联系,总结以“精准预测—风险调度—协同控制”为核心业务链条,提出了包括融合物理机理和数据驱动的径流预报技术、多重不确定性下水电站群风险调度决策技术、“机组-闸门”多单元协同实时精准调控方法等。并结合新形势下梯级
摘要: 随着NB/T 10968-2022《水电工程勘察设计费计算标准》的颁布实施,计价格〔2002〕10号《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2002年修订本)》和发改价格〔2006〕1352号《水利、水电、电力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工程勘察收费暂行规定》逐渐退出水电工程勘察设计费编制与应用。为促进企业发展并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总结了NB/T 10968-2022《水电工程勘察设计费计算标准》这一“新标准”的
摘要: 在稳定渗流作用下,坝体稳定性分析普遍采用的替代重度法存在边界条件限制,但目前对该方法边界条件的研究仍不够充分,在工程应用中计算结果会出现较大偏差。对瑞典条分法两类计算模式中替代重度法和考虑渗透力作用的有效应力法进行了对比,对各计算公式抗滑稳定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坝体其他各类参数固定的情况下,随着坝体内平均水力坡降的增大,下游坝体坡比减小;随着下游水位增大,替代重度法的抗滑稳定系
摘要: 基于离散元法模拟堆石坝料碾压过程对坝料压实机理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利用颗粒流离散元软件PFC2D建立堆石坝料碾压过程数值模型,同时为了体现坝料的真实形状和细观咬合结构,基于随机多边形算法建立不规则骨料模型。通过对新疆阿尔塔什堆石坝料的现场碾压试验建立数值模型,并标定细观参数和形状系数,开展颗粒流数值模拟,分析碾压速度、碾压遍数和碾压荷载对坝料压实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 碾压速度越快
摘要: 图像法在流速测量领域越发重要,提出了基于帧间特征点匹配的流速测量模型,在试验模型上进行了验证,并在黄河濮阳范县段进行了应用。对加速稳健特征(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SURF)算法与暴力匹配(Brute Force,BF)算法进行改进,根据图像中的轮廓信息对河道区域进行分割,使得SURF算法的识别区域与识别结果更精准,识别速度更快。然后,根据特征点间的欧氏距离
摘要: 为研究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受水区河流水生生态情况,在白河、唐河、沙河、水、漂水河与输水干渠交叉点下游500 m处设置了5处监测断面,监测和分析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分布、生物量以及地表水质理化性质,通过与同时期水质监测数据的对比,探讨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评价水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是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沿线受水区水域浮游植物的主要组成类群;浮游植物的密度范围为(14.
2025年1月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月。科学家原本预计全球气温将有所下降,而事实并非如此。 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C3S)指出,2025年1月平均地表气温为 13.23℃,比 1991~2020 年1月的平均气温高出0.79℃,即使以过去2年的1月平均气温标准来看,也显得异常。此外,在过去19个月中有18个月的全球平均地表气温超过了工业化前水平1.5℃,2024年是首个增幅突破1.5℃门槛
一项最新研究证实,人类活动加剧了气候变暖,如果到21世纪末全球变暖气温增幅达到预计的2.6℃,将形成炎热、干燥和多风的气候条件,导致最近类似美国洛杉矶火灾的发生概率增加35%左右。 人为引起的气候变暖,导致降雨减少,大量植被干旱,使洛杉矶大火灾情加剧。随着气候条件恶化,火灾等级将不断提高。 2025年1月7日,来自美国西部沙漠腹地的干燥风暴 圣安娜风(Santa Ana winds),是秋冬季
加拿大卑诗(BC)水电公司已经启动坎贝尔(Campbell)河拉多尔(Ladore )大坝的抗震升级工程,旨在确保大坝发生大地震或洪水时能继续安全运行。该工程也将有利于保护当地的鱼类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以及保障下游居民的供水。 拉多尔大坝建于1949年,抗震升级工程包括更换溢洪道闸门和安装新设备,以确保溢洪道在大地震后仍能运行,符合安全标准。 该工程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地震最活跃地带。这项关键工程
欧洲投资银行(EIB)宣布向意大利水业股份公司(Azienda compprensoriale Acquedottistica S.p.A,ACA)提供3000万欧元贷款,以提升意大利佩斯卡拉(Pescara)、基耶蒂(Chieti)和泰拉莫(Teramo)3省约45万人的综合供水服务。 这是EIB向意大利阿布鲁佐区(Abruzzo)的企业提供的第一笔绿色贷款,用于建设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和
威尔士政府宣布追加1600万英镑拨款用于解决当地水质问题,该笔投资将用于水污染治理和河流生态系统恢复。 此前,威尔士北部康维(Conwy)流域项目已经通过“水质资本计划”获得了4000万英镑的资助,成为环境协作治理的典范。为了满足民众对改善水质和恢复河流生态的需求和愿望,威尔士政府在2025年的预算草案中为“威尔士自然资源保护局”(NRW)和“矿业修复管理局”(MRA)又提供了1600万英镑,以
阿曼纳马佐法尔(Nama Dhofar)公司在萨拉拉(Salalah)启动了一个大型污水处理管网项目,投资约为1.2亿美元。项目旨在加强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以应对不断增长的人口和城市扩张需求。 纳马佐法尔公司为佐法尔地区提供电力、供水和污水处理服务。该项目第一阶段已于2025年2月2日在萨拉拉正式启动。此前经过3年的建设,污水管网已经覆盖了佐法尔70%的地区,管道总长超过1200 km。目前,
2023年10月3日,印度锡金喜马拉雅地区发生多种链生灾害,1 470万m3的侧碛体崩塌并倾倒进南隆纳克湖(South Lhonak Lake),引发约20m高的类海啸波,冲垮冰碛堰塞坝并导致约5 000万m3湖水泄出。该冰碛堰塞湖溃决洪水冲刷侵蚀约2.7亿m3沉积物,严重冲毁蒂斯塔河(Teesta River)下游的水电基础设施。此次灾害规模及社会经济影响巨大,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适应全球水文循环变化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在过去几千年来相对稳定的气候与水资源条件下,人类建立了复杂的社会体系,包括成熟的农业体系、基础设施与经济形态,维系着全球80亿人的生计。随着全球变暖,这一稳定的水循环状态随之改变。经观测,全球海洋与陆地水文循环均在发生变化,且这种变化可能还会持续。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要预测全球水资源的新足迹,首先要全面观察全球范围内整个水资源供需链,
当无法获得详细的地下水数据来确定潜水层特征时,通常采用集总参数法估算其水力特性,即计算给定排水孔隙率f条件下的初始地下水位D、饱和渗透系数k0及滞留时间(抽采时间尺度)τ。现有方法需建立退水斜率曲线(退水流量导数与流量的关系曲线),并对其进行解释,以估算布辛涅斯克(Boussinesq)方程3种表达式中的2个参数。为此,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基于最大退水常数(可采用客观且易于自动化的方法估算得到)
河网通常存在干涸风险,且这一现象正随时空变化而显著加剧,严重威胁河流为社会提供的功能与生态系统(ES)服务。对此,提出一种新的概念模型,以描述干涸河网(DRN)的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方式,并将干涸作为研究所有河流生态系统的关键。从元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在DRN中,流域内陆地与水生生态系统间非生物流与生物流的相互交换,决定了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重点强调了3种生态系统关键要素:非生物流强度、生物多样性格
城市轨道交通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体系的核心解决方案,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加快,以及轨道交通网密度的不断增大,大量地铁车站需建在各种建筑物密集的区域,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和抗震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单一车站不同,临近地面建筑地铁车站除受到场地变形的影响外,地面建筑在地震过程中产生的惯性力也会通过场地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