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产党宣言》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对于其时代性阐释应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三个维度展开。从国际维度看,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世界的发展变化,看待由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的改变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从国内维度看,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资本范畴;从政党建设维度看,《共产党宣言》蕴含
摘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准确把握。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更新和递进环节,是人类社会交往结构与国际秩序的深刻调整,更是人类社会发展范式的反思和转换,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国家力量对比、制度竞争、文化冲突等方面构成了大变局的主要特征,具体体现在全球交往中的竞争因素上升、全球化的垂直性
摘要:加快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是我国民族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任务。新质生产力是由革命性技术突破而形成的先进生产力,符合高质量发展对于生产力的基本要求,为民族地区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有助于民族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然而,民族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产业基础薄弱、科
摘要: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分是黑格尔法哲学的一大理论创制,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承继(共享)了黑格尔这一创制。在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发现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中蕴含的历史观点、辩证法哲学、经济理论,认识到市民社会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起点以及必须推进和深化的内容。正是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反思,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科学地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剖析的基础上。而这一理论进路又呈现出三层科学
摘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关乎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也是解决当前环境危机的关键所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不仅从本质维度揭示了人与自然在对象性活动中相互确证的关系,也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形态及其根源进行了全面剖析,并以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和共产主义指认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复归路径,以“本质—异化—复归”的逻辑理路通达了“人与自然关系”之谜的初步解答。这些思想观点不
摘要:斋藤幸平认为“去增长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公平且可持续的“去增长”社会,是马克思1868年之后关于未来社会的真正构想。资本主义制度下气候恶化及增长乏力的现实背景、从“去增长资本主义”到“去增长共产主义”的理论思考共同构成“去增长共产主义”的出场逻辑。“共有财富”是理解“去增长共产主义”概念的核心,转向使用价值经济、缩短劳动时间、废除统一分工、生产过程的民主化以及强调基本工作是“去增长共产主义”的
摘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自我革命和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两大显著成就,深刻体现了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有机结合。为科学准确地认知和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需从哲理、学理的角度深入探析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从必然性角度来看,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实现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段性奋斗目标。从可能性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从
摘要:党的自我革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党将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系统把握党坚持自我革命的哲学观,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矛盾观、辩证否定观、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四个维度加以阐释。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对立统一关系阐述党坚持自我革命的动力源泉;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完整环节论述党坚持自我革命的理论依据;从实践观和认识论角度揭示党坚持自我革命的科学方法;从人民至上、实事求是以及
摘要:“赶考”是一个具有多重意蕴的概念,中国共产党将这一概念运用于治国理政的语境之中,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不断丰富其内涵。作为一种政治话语,“赶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下救国救民的现实境遇,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断深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这一重要命题。从“赶考”到“新赶考”的演进构建了中国共产党赶考理
摘要:“两个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大命题和根本出发点。当代中国的文化主体性,来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底气。新时代构建文化主体性的动力机制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观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交互耦合、中国近现代文化主体的变化与新时代文化使命任务的同频共振、构建“新的文化生命体”的
摘要:数字资本主义精神控制以数字技术为底层技术支撑,其本质是利用数字技术操纵精神意识、支配思想生产、实行文化殖民。当今时代的数字资本主义通过新兴技术转换了精神控制的方式,人类精神世界被抛入新的异化之中,其异化机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模式发生转变、人的主体性日渐迷失、数字资本不断增殖。通过对数字资本主义精神控制的本质透视,着力探究精神控制产生的异化机制,从而为超越数字逻辑和破解数字资本主义精神控制提供路
摘要: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作,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好引领作用。从共同体形成过程看,“关系”是核心要素,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就是要把“关系”带回治理,形成具有韧性的关系网络。L市J街道M社区党组织推进“熟人共治”活动,构建“关系激活—关系团结—关系治理”行动逻辑,促进社区内外“关系”的有效互动和有机团结,形成了关系团结型治理模式。该模式助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现逻辑在于发挥党
摘要:志愿服务参与环境治理,是推动环境治理模式和志愿服务现代化转型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作为一种集体行动,志愿服务参与环境治理需要诸多逻辑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才能避免陷入“行动困境”。从行为逻辑上看,志愿服务群体积极、持续地参与离不开主体意识的驱动、价值理性的引导及伙伴关系的协同。从制度逻辑上看,志愿服务群体规范、有序地参与仰赖于政策工具的适度运用、制度规则的事前安排、信息交互机制的创新完善,以及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