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表水微塑料丰度呈降态势 中国科研团队基于全国范围内重要湖库水体中微塑料的大量实测研究,发现中国地表水中微塑料丰度赋存态势自2016年至2022年呈现三阶段下降趋势,且生态风险较低。相关研究发表于《细胞报告·可持续性》。 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然而,微塑料在多介质环境中的赋存特征的大尺度综合实测研究依然面临严峻挑战,虽然科学家们已经开展了一些突破性研究,但由于已有微塑料“丰度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 重庆邮电大学名誉校长 中国工业门类齐全,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工业数据。但数据充足的大型企业出于对数据泄露等问题的担忧不愿对外分享数据,而中小企业本身就存在数据不足的问题。所以尽管理论上拥有很多工业数据,但实际上可利用的工业数据很少。 引入可信数据空间可解决这一困境。 数据提供方将数据接入可信数据空间后,可对数据进行加密,使用方使用密钥对数据进行解密计算,计算后的结果将
《自然》 使用递归生成数据训练的AI模型会发生崩溃 《自然》封面:错误输出。《自然》杂志第8022期封面文章报道了将AI生成的数据输入一个模型,会导致后续几代模型退化直到崩溃。在一项测试中,关于中世纪建筑的原始文本到了第九代居然变成了一串野兔的名字!生成式人工智能(AI)工具(如大语言模型)的爆发得益于用来训练它们的由人类生成的大型数据集。随着这些工具不断涌现,以及它们输出的结果在网络上不断增
实现成为科学家的梦想 苦难童年当自强 1952年9月,周泽奇出生在湖南沅江县南大乡一个贫农之家。在他童年的记忆里,他命运多舛,经历了几多困苦与灾难。 1954年夏,沅江县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不满2周岁的周泽奇和奶奶一起被洪水冲走,全靠奶奶一手抓住一根木头,一手把他拽入怀中,在洪水中漂流了几个小时后才被抗洪抢险的民兵救上船,算是捡回一条小命。 1956年冬,周泽奇随父母从湖南沅江家乡出发
1993年,我国从原油生产国转变为原油净进口国,石油供应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需求。自此,中国石油走出国门,踏上了国际合作的漫漫征途。32年后的今天,在中东、中亚和俄罗斯,在非洲、拉美、亚太,无数海外石油人以饱满昂扬的姿态,写下了中国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崭新篇章。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30多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布局全球,始终践行“走出去”战
它记录美丽,让人看到云海翻腾的壮观景象;它带来便利,令冷链保存的药物几分钟送到病人手中;它探索未知,将幽暗曲折的洞穴构建为三维地图……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在各种应用中显示出了巨大潜力,要使这些应用取得成功,它必须能够在未知环境躲避障碍,自主规划路线。 而张富做的,正是提升无人机性能,使用激光雷达实现自主无人机导航。作为香港大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副教授,短短6年,他便领导火星实验室交
曾经,在人类发展史上,金属冶炼及金属工具的制作和使用,是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重要转折点;今天,其仍然是连接自然资源与工业应用的重要桥梁,为人类拓展自身创造力边界充当地基。近40年前,郑州轻工业大学校长魏世忠就是看中了这样的发展潜力,才决定将心沉下去,在此行业中深耕;今天,他已经完成了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探索者到我国大型关键基础件制造领域学术带头人的转变。在他笔下,捷报频传,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
随着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木工程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目前,我国大力推进韧性、智能等发展方向,也为土木工程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与跨越式进步。在这一浪潮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助理教授朱劭骏,积极投身智慧消防与智能设计,在建筑火灾倒塌实时预警、离散结构智能生成式设计等方向上不断沉淀与探索,成为一名为土木工程注入智能与活力的科研工作者。 初心:扎根沃土 科研先行 同济大
在近40余年起起落落的矿冶发展征途中,他是一位亲历者、见证者;是一位坚守者,也是创新者。勤于思考、前瞻布局、敢于创新、巧妙运用……这些年埋首耕耘,他将手中一个又一个“利器”用到实际工作问题的解决中,收获了卓越的成果,赢得了业界的赞誉和尊敬,却很少去关注奖励和荣誉。不在意自己“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坚持把自己放在行业发展的沙盘中去思考问题。他的目标始终如一:为矿冶的明天“播种”,为行业的未来“耕耘”
浩浩碧水,朗朗清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最根本的人心所盼。因此,在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创造着无数关于“绿水青山”的故事。但山明水秀的背后,总有一群人默默奋战在治理一线——有关“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答案,他们向生化菌群去要;“汩汩清水,润泽一方”的福祉,他们向旁人避之不及的污水去讨。而北京排水集团(简称“北排”)首席技术专家张树军正是其中的领军人物。数十年如一日
2022年8月,在全球新冠疫情又进入新一轮高发期的紧张时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水科院”)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水科技公司”)机组运行保障事业部主任周叶提交了一项特殊的出国申请。 国际电工委员会/水轮机委员会(IEC/TC4)的MT28工作组主要任务为修订IEC 60041:1991水轮机、蓄能泵和水泵水轮机水力性能现场验收试验规程(目前国际认可的水利水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轻量且环保的电池技术,在现代社会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极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业生产方式。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普及到电动汽车的兴起,几乎都采用了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来源。近年来,尽管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在面对人们紧凑和多样化的生活与生产需求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这些需依赖科技研究人员的持续攻关。 在海南大学(以下简称“海大
一片香草、一缕药香都可体现中国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在卷帙浩繁的岁月长卷中,一张张穿越古今的药方以独特的姿态传承着东方根脉,几千年来从无断绝。这背后蕴藏着一种经过岁月沉淀的智慧,它以草木为媒,调和阴阳、平衡五行。即便到如今,中医药学仍以独一无二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场场“健康保卫战”中熠熠生辉——古有华佗“刮骨疗毒”,近有汤剂、按摩、刮痧、
生殖健康事关国计民生。近年我国妊娠并发症、出生缺陷率呈上升趋势,是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妊娠并发症与母胎源性疾病发生机制也亟待阐明。 2024年11月7日,在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一项获奖项目“表观遗传修饰在妊娠高血压及母胎源性成人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大放异彩,荣获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第一完成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胎儿医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主持工作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做有意义的事情,为我国气候变化的预测和预估、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研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一位青年科研学者笑着给出了他的答案。 在浙江出生的应俊,满怀对气候变化研究、对海洋科学的热爱,走过了云南、北京的求学之路,也经历了在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海外科研机构的访学之行。如今兜兜转转回到家乡浙江,他在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
多年前普通的一天,一本《行为经济学》引领如今的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冯晨迈进了财政学的大门。“经济学是一门会让人产生兴趣和获得感的学科。”立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财税政策改革等现实中的各种需求展开研究,多年来,在发展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领域,冯晨心无旁骛地开启了“经济事业”。 “想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其实冯晨的本科专业和财税理论与政策研究并无实质关联,从国际经济贸易转向财政学
1月4日,第十三届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颁奖典礼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举行。 作为全国首个由社会力量出资的综合性科普奖项,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设立于2012年,由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发起。截至目前,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已累计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推荐项目超过4200项,涉及多个门类和领域。 获奖率22.89%,呈现四大特色 第十三届奖项申报工作于2024年6月12日正式启动,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收到了53
1月17日,博鳌亚洲论坛在深圳发布《博鳌亚洲论坛创新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由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和德勤中国合作撰写,是论坛连续发布的第四份创新报告。 报告指出,全球科技创新面临经济波动、不确定性增加、地缘政治紧张、数字鸿沟扩大等严峻挑战。报告认为,经济环境越是复杂,就越需要各国加强政策协调,建立可监管、包容性的合作机制,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体系与环境,推动亚洲科技创新一体化,
南极被称为地球的“冷源”,对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影响显著,被视为气候变化灵敏的“指示器”。40年间,随着一次又一次突破,中国从一个南极话题的“门外汉”,逐步走向南极科考的前沿。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在这片冰封大陆上仍有太多的未解之谜,皑皑冰雪之下,埋藏着地球数百万年的秘密,孕育着数不尽的生态系统宝藏。在奔赴南极的征途上,不只有大海与星辰的浪漫,还有更多未知和艰辛。中国一代代科考队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计算技术不断革新,人们对计算能力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如何构建新的计算架构,发展新型人工智能计算芯片,成为国际关注的前沿热点。其中,光计算被认为是未来颠覆性计算架构最有力的竞争方案之一。 光计算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技术。与传统电子计算基于电子信号进行数据处理不同,光计算利用光信号执行计算任务,具有更高的并行计算能力、更低的能耗、更大的带宽、更快的响应时间等特性。 2024年,光
在广西玉林容县的绣江之畔,一座三层木阁静立600余年。它没有王宫的恢宏,也不似佛塔的巍峨,却以“悬柱凌空”的惊世设计,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力学奇迹”。这便是经略台真武阁——一座用木材写就的“结构力学教科书”,更是中华文明“天人合一”智慧的绝佳注解。 跨越千年的东方美学 真武阁经历了一个从军事高台到信仰圣殿的过程。 公元758年,诗人元结任容州经略使时,在绣江畔筑起一座高台。
仿生多关节机械扫地机器人 追觅科技最新推出的扫地机器人,其仿生多关节机械手在硬件上采用了仿人手设计,可以类比人的“肩、肘、腕、指”关节,伸展距离可以达到30厘米,约相当于成人手臂一半长度。另外,机械手夹取物品直径可达6厘米,质量可达400克。 华硕Zenbook A14 华硕Zenbook A14是一款轻薄便携的笔记本电脑,电池续航超过30小时,融合了持久电池和多项实用功能。它采用陶瓷铝材料
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昌吉州的经济版图上,有一块特别之地——那就是地处昌吉市东北的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昌吉高新区”)。它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在区域融合发展战略大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开发区是项目建设的主阵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作为昌吉州三大国家级园区之一,昌吉高新区的成长见证了“高新”二字创造的奇迹。这里聚集了2131家企业,拥有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科技、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安徽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部署要求,加快推进顶尖孵化器培育工作,到2029年,建设顶尖孵化器10家左右,建设期满每家顶尖孵化器新孵化科技型企业不少于50家,导入省外优秀科技团队不少于10个,进一步贯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集聚全链条,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是充满惊喜和壮丽瞬间的一年。北美的日全食令人屏息,极光奇观点亮夜空,机器人技术突破想象,生物学研究挑战极限……这些激动人心的场景被《自然》(Nature)杂志的视觉团队精心挑选,汇聚成一组年度最佳科学图片,由尼莎·盖德(Nisha Gaind)和艾玛·斯托耶(Emma Stoye)撰文,呈现出科学的美与力量。 2024年12月14日,《自然》杂志公布了2024年度最佳科学图片。 作品
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名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大致是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末,有徐迟的报告文学《地质之光》,有孙道临主演的电影《李四光》,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同名连环画,还源于李四光的感人事迹被编入中学课本。20世纪80年代由李四光的5位秘书合作完成的《李四光传》,从史实的完整到所用资料的严谨,都被认为是最权威的李四光人物传记作品。 2024年,又一本关于李四光先生的作品面世。《一生襟抱为国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