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呢?”对于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作文题的这个问题,考生大都会回答“不会”“不会越来越少,只能会越来越多”。当然,如果你回答“会越来越少”,只要能言之成理,似乎也不算偏题。因而,这类作文题,第一步总要对题目的设问作出回答,或者回应,即首先明确“是”或“否”。 下面是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与2025届宝安区10月份月考的作文题目: 从形式上,2025年届
当前的高考作文写作,不少同学面临着一个困境,即写作程式化,作文“千人一面”,很难引起阅卷老师的关注,从而获得青睐,取得高分。 “顺着材料写”是现在高考作文的常见写法,即顺着材料的行文逻辑谋篇布局,行文成篇。这样写的好处在于紧贴材料逻辑,不容易偏题,但是却很容易写成“雷同”的文章,以“多引用古诗文是否能让作文更好呢?”这道作文题为例,不少同学容易把作文写成下面这样。 引材料,表观点:多引用古诗文
核心概念,即作文试题或材料中关键的概念,其形式有单个词,如2023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续航”,也有短语类,如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材料中的“未知之境”。正确理解,准确阐述概念,是审题的重要任务,也是写好论述类文章的基础。 一、阐述概念的意义 1.准确理解概念,防止偏离题意 无论是单一概念类作文,还是二元、多元思辨类作文,准确理解概念都是精准立意,防止偏离题意的关键环节。如果概念的理解、阐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关键大题,欲在作文上拿高分,你总要有一种力量能唤醒阅卷老师:或者以情动人,或者以理服人,或者以文化震撼人。由于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更适宜写成议论文,所以在高考中记叙文少之又少,这个“情”就缺少很好的展示途径;由于考场作文重审题,重规律,重标准,在说理上表现出极大的趋同性,想让你的“理”与众不同,却往往容易跑题。打造作文亮点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准确审题立意的基础上,“以文化震撼人”,让老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语句补写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语境,恰当补写出空缺的句子,保证其语言的连贯。这种题型在近年来无一年“缺席”高考卷,是最热、最高频的考点之一。考生要想在考场中拿到比较满意的分数,就必须熟悉这种题型考查的重点并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下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语句补写题的答题策略。 【考情微览】 一、考生答题的易错点 语句补写题是让考生在一定的隐性提示的引导下,补全文段,使其恢复原貌。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核心主干是六核、四基、四能,其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关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提升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一步.下面,笔者从2024年高考数学新课程Ⅰ卷第12题的解法和研究入手,充分挖掘图形和几何性质,引领解题,启发备考. 一、问题的提出 (2024新高考Ⅰ卷12题)设双曲线C:x2a2-y2b2=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
2024年,数学科启用了新的试卷结构,数学新课标高考卷调减了题量,同时增加了解答题的总分值,优化了多选题的赋分方式,强化了考查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功能,使思维能力强的考生能较好地展示素养,发挥潜力、脱颖而出,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引导数学教学关注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2024年高考数学新课标Ⅰ卷中,解析几何问题第一次出现在第二个大题的位置,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此题打破了以往的命题模式,将解析几何试
一、试题呈现 【2024年新高考Ⅱ卷第17题】如图,平面四边形ABCD中,AB=8,CD=3,AD=53,∠ADC=90°,∠BAD=30°,点E、F满足AE=25AD,AF=12AB,将△AEF沿EF对折至△PEF,使得PC=43. (1)证明:EF⊥PD; (2)求面PCD与面PBF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 二、试题分析 本题以平面四边形ABCD翻折成的五棱锥P-EFBCD为背景,第(
广东高考英语听说考试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的重要评估手段。其中故事复述环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听力理解能力,还强调信息整合、快速记忆和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掌握有效的故事复述策略对于提高学生在此环节的表现至关重要。本文将以2024年广东省高考英语听说考试A卷Part C为例,围绕听前、听中、听后三个环节详细阐述高考英语听说故事复述的有效策略,旨在帮助高三考生提高故事复述能力,提升故事
阅读理解中的七选五考查考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包括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结构、识别逻辑关系、把握细节信息等。在七选五刚出现的几年,大家都认为七选五就是送分题,凭借小标题和单词复现就能轻松得满分。但现在考生普遍认为七选五就是一大坑,干扰项看上去都像正确答案,且犯错成本较高,一不小心选错了一题,有可能导致“绝命连环杀”。因此,笔者结合全国Ⅰ卷的七选五语篇类型及设空分布,给考生提供应考策略。 一、高考真题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英语读后续写逐渐成为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高中英语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并续写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考生在续写时,常常会出现结尾不当、衔接不当、语言表达欠精准、情感刻画不够深入等问题,走入了某些误区,导致读后续写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本文将结合平常的教学实践,针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阅读理解整体评价 2024年高考英语新高考全国Ⅰ卷(以下简称2024年新高考全国Ⅰ卷)依旧坚持“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原则,在“稳定”与“变革”这对矛盾中找到了微妙的“平衡点”。今年高考英语命题的“稳定”之处,显著体现在试题类型的持续性和对考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英语语言基础、关键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考查方向上的一贯性。尽管试题的难度保持相对稳定,但相较过去几年有所上升,以适应
读后续写的结尾句需要有画龙点睛的功效,这样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能巧妙设计读后续写的结尾,对故事主题进行深化,使人物情感得到升华,则文章的结尾更加出彩! 一、前后呼应保协同 前后呼应保协同是指在结尾处继续回到原文提及的主要人和事,根据原文的人和事进行主题升华和人物情感的深化,在内容上保持与原文协同。 [例1](2024年新课标Ⅰ卷)文章的主题是作者因为航班延误急于赶往汽车站的经历,以及
近年来,高考命题最显著的特点,是从“考知识”向“考能力”的转变。对“能力”的考查,又侧重于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的考查。以高考历史选择题为例,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主干知识点,还要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对题干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构建关键信息间的逻辑关联,提炼出材料的主题;通过联想、推理,将材料信息与已学知识进行嫁接整合;对选项中的历史概念进行准确的判断,进而构建选项与材料信息间的逻辑联系。下面,笔者
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物种组成是区别生物群落类型的重要依据,物种丰富度是物种组成的衡量指标; 群落是许多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从发展角度来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 生物群落会发生演替,演替过程中会导致生态位、 优势种和常见种等发生变化。 在特定真实情境的考题中, 经常从多个探究角度进行考查, 使问题复杂化,学生往往因为理解不到位而答题失分。 在高考
电阻测量在物理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电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的关键环节. 通过电阻测量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电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锻炼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一、情境赋能,明确测电阻在科技发展中的意义 随着科技发展,新型导电材料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 透明导电膜作为一种具有优异导电性能的薄
在高考备考的一轮复习阶段,不仅要扎实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更要深入理解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构建起完整且系统的知识网络,才能在解题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迅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而找准题目中隐藏的那根“藤”,则是解锁复杂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根“藤”,可以理解为知识的核心逻辑和本质联系,它如同连接知识点与问题解决的桥梁,使我们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迅速定位问题的核心。那么我们应如何找到这根解题的“藤”呢?以下将通
【时政背景】 一、中央多次强调新质生产力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说:“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中共中央政治局2024年1月31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
“区域美术名师”概念的提出及其科研能力提升机制建设与运行将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区域美术名师发展路径的确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职业生活状态,引导教师逐步自觉地用专业视角重新审视与批判职业的价值取向,并主动借助区域美术名师工作室的建构,促使美术教师提高专业发展的期望值,从泛化教师内涵走近名师视域,实现个体人生定位转化与专业形象重塑。那么,就广州目前的美术教师配置情况而言,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