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饮茶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茶叶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儿茶素类物质、儿茶素氧化聚合物、茶氨酸、生物碱、茶多糖等。2024 年,茶叶活性成分健康功能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茶叶调节代谢、延缓衰老和提高免疫力三大核心健康属性。文章综述了2024年度茶叶活性成分健康功能研究进展,以期为茶叶活性成分开发与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茶叶活性成分;健康功能;儿茶素类物质;儿茶素氧化聚合
摘要:开发并建立统一、标准的茶叶碳足迹核算方法体系,实现茶产业固碳减排,是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加快茶产业生态价值转化和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围绕茶叶碳足迹核算方法,介绍了当前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相关国际、国内标准,比较目前已经发布的茶叶碳足迹核算标准间的差异,指出茶叶碳足迹核算方法的关键要点,明确后期应当开展的相关基础科学研究,以期为规范化茶叶碳足迹核算提供技术指导,为茶园/茶叶碳汇进入碳交
摘要:以2021 年湖南茶叶乡村振兴“十大领跑品牌”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多种抽样方法,基于641 份有效问卷,分析了消费者对湖南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整体认知现状,包括了解程度、信息渠道、购买频次、重要性认知、实际体验感知等。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湖南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策略,即生产“放心”茶、设计“动心”茶与打造“知名”茶。 关键词:茶;区域公用品牌;消费者认知;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
摘要: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方式,在陕西省主要茶叶生产、流通地区,调研茶叶生产经营单位、茶叶协会、监督执法部门、检验检测机构等对《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2021) 及第1 号修改单的执行情况,以及对标准内容适用性、协调性的反馈意见等。调研发现,标准内容基本符合适用性、协调性要求,各主体都积极主动贯标、对标、达标,标准实施帮助企业节约资源、提升效率及产品质
摘要:利用国家气象站的基本气象资料,对紫阳县和杭州市西湖区的气候条件差异进行分析,并根据观测中茶108、中白1 号引种至紫阳县焕古镇以后的物候期变化,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分析引种前后两品种春季第一轮次一芽二叶新梢中品质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中茶108 和中白1 号引种至紫阳后一芽二叶期与其在杭州地区基本相同;代谢组学检测从两地中茶108 样品中检测出25 种含量显著差异的代谢物质,主要是
摘要:近年来,时尚和快捷的新式茶饮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追捧,并且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式茶饮品牌开始关注茶饮产品的养生功能。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铁观音、罗汉果、桑叶提取液配比进行优化,以感官评价为关键指标,确定初步配方。采用响应面法得出铁观音新式茶饮感官评价的多元回归方程,确定铁观音∶罗汉果∶桑叶提取液最佳比例为4.6∶3.2∶0.9,3 种原材料对茶饮的感官品质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铁
摘要:对栀子花绿茶、栀子花红茶及2 种茶坯进行感官审评、生化成分检测以及香气成分分析。感官审评结果表明,2 种栀子花茶的香气和滋味中均表现出花香,感官品质优于对应茶坯。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窨制栀子花对茶叶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不大。GC-MS结果显示,4 个茶样中共鉴定出83 种香气成分,包括醇类、酮类、酯类、醛类、烯类、酚类、杂环类以及其他类香气化合物;绿茶茶坯和栀子花绿茶相比,顺-3-己烯乙酸
摘要:为了全面了解福贡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对福贡县鹿马登乡、石月亮乡、上帕镇和匹河怒族乡4个主要产茶乡镇的代表性茶园进行土壤取样,测定土壤pH、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有效Ca、有效Mg、有效S含量及微量元素Fe、Mn、Cu、Zn有效态含量等土壤养分指标,并采用赋分法对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贡县茶园土壤平均pH 为5.04,其中87.5%的土壤pH 介于4.5~
摘要:为研究砧木茶树与嫁接茶树间香气等生化成分的差异,以砧木茶树云抗10 号和以云抗10 号为砧木,坝歪茶树王、南迫茶树王、坝歪圆基大叶茶树枝条为接穗的嫁接茶树为试验对象,对其新梢一芽二叶蒸青茶样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显示,砧木茶树云抗10 号新梢中茶多酚、咖啡碱含量以及酚氨比均高于嫁接茶树,嫁接茶树新梢中氨基酸含量高于砧木茶树。4 个茶树新梢样品中共检测得到76 种香气物质,砧木茶树
摘要:调查了紫阳茶园茶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和种群动态,探究了新型杀虫剂双丙环虫酯的最佳使用剂量和残留量。调查结果表明,茶小绿叶蝉在紫阳茶园每年出现2 个虫口高峰期,第一发生时期从5 月中旬开始到7 月下旬结束,第二发生时期从8月下旬开始到11 月中旬结束。防控茶小绿叶蝉推荐每667 m2使用20 mL的50 g/L 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药后1、3、7 d 防治效果均高于90 %。药后7 d 干茶样
摘要:径山茶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品质特异,是余杭区农业的“金名片”。文章简述径山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推进产业品牌化、品质化、规模化、数字化、融合化和健全人才传承培养机制等做优做强径山茶产业的建议。 关键词:径山茶;茶产业;品牌化;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50 (2025) 02-71-5 径山茶,始于唐,兴于宋,距今已
摘要:实现乡村振兴,基础是产业振兴,出路是产业融合。茶业作为泰顺县的主导产业,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文章主要阐述了泰顺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对面临的基础建设薄弱、技术创新有待提高、产业布局有待优化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夯实“一产”基础建设、提升“二产”科技水平、提高“三产”服务水平等一系列推动泰顺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的举措。 关键词:茶产业;泰顺县
摘要: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庐山云雾茶作为九江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繁荣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庐山云雾茶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SWOT工具,分析庐山云雾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在优势与劣势、外在机遇与挑战,并针对其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特色产业;茶产业;庐山云雾茶;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6.12;S571.
摘要:在“社会美育”与“非遗活化”之间建立一种链接,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探索,也为社会美育的学术视角提供新的思路。2022 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浙江省6 个相关项目是该遗产项目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美育的理论与实践机制,探讨项目的历史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一方面通过文化机构、代表性传承人以及社区等多元主体的保护实
摘要:明代四川与藏地的边茶贸易曾经兴盛一时,而明清易代所造成的政治混乱则对发展旺盛的边茶贸易予以了沉重打击,也破坏了原本的管理秩序,文章以清初茶法的变革为线索展开研究。清朝在建立之初面对难以迅速恢复明代茶法旧制的现实窘境,只能因时制宜采取临时措施以便于管理。这类非常规的管理措施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边茶贸易的重新活跃,为清政府带来了政治与经济上的收益,但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从康熙中期开始,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