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生产中仅凭占有生产要素而占有一部分劳动成果就是剥削,马克思认为剥削是一种劳动。在人吃人的原始社会解体之后,由动物性的暴力性的军事变态劳动演化出动物性的寄生性的剥削变态劳动,即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全部的生产要素并依靠暴力奴役和剥削奴隶。这就是由人吃人转化为人剥削人的剥削的产生, 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动物性的寄生性的剥削变态劳动演化为地主依靠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在现时代,
摘要:强调用抽象力代替显微镜和化学试剂来分析经济形式,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其目的在于科学把握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思维。政治经济学要想保持科学水平,始终离不开理论思维和科学方法。立足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资本论》可以发现:政治经济学的叙述起点是反映经济形式本质规定的“抽象”,而非先验的“抽象”或“混沌的具体”;叙述过程好像呈现了“一个先验的结构”,实际上却是现实经济
摘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需要依托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这一思想最早源于亚当·斯密的著作《道德情操论》, 是个人“自我心”和“同理心”的辩证统一。亚当·斯密在著作《国富论》中正式论述“看不见的手”概念,是企业“利己性”和“利他性”的辩证统一,后世发现亚当·斯密因故未能问世的著作涉及的重点可能是政府职能。基于对世界各国区域政府经济实践的考察,认为市场经济中存在着第三只
摘要:豫章社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文社,它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在文学史上有着独特地位。豫章社起于“江西四家”,聚合了艾南英、陈弘绪、万时华、贺贻孙等江右重要文人士子。豫章社诸子咏吟唱和、交游繁多,有着诸多道谊相勉的活动,他们大都坚守古典主义的趣味和复古主义的精神,通过“以古文为时文”的主张践行经世思潮,希冀以唐宋之法改革晚明空疏学风。在豫章社时文的主张中,他们强调以宋代江右乡邦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以来的
摘要:NQI作为综合性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其核心目标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绿色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政策引导,更需要完善的质量基础技术体系作为支撑。近年来,在绿色金融政策和技术体系的支持下,我国绿色金融取得了显著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制度不健全、环境风险评价能力不足、环境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在绿色金融项目评估方面,要明确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评估
摘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红色文化面临着当代青年广泛认同的现实困境。以交互式游戏《隐形守护者》为例,分析网络游戏作为与青年群体密切相关的新媒体,可以给玩家提供个体化的情感体验,让玩家以与历史共情的方式来走近历史、感受过去,使红色文化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青年。新时代采用“互动仪式-情感能量”机制实现红色文化的广泛深入的传播,基于互动仪式的红色文化认同机理,并通过数字赋能来重构青年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在中国乡村经济形态分化背景下,民族地区的发展要素不足,小农户以留守人口为主要劳动力。留守特征强化了小农户分散经营的生产逻辑及其保守性,使得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面临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组织化程度较低、对接市场能力有限等困境。通过考察湖北恩施农村的农业发展实践,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在村组分工和双层统筹下,村级组织协调资源,村民小组统筹农业生产,
摘要:我国作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承诺。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我国高度重视相关行政法建设,而相对忽视了有关社会法的部署。实现“双碳”目标社会法保障的重要意义包括:保障公众在“双碳”领域的社会权利;保障应对气候变化中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公众环境权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实现。实现“双碳”的社会法理论基础包括维护社会正义、社会和谐与社会秩序等价值。面对“双碳”社会法缺位的现
摘要:中德双边投资在密切的经贸联系基础上整体稳定,但也承受着合规性因素的扰动。以《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的颁布为标志,我国正式出台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商务部牵头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近年来,德国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二者居于相同的时代背景,但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从制度内容上看,中国后发的制度与德国的制度设计有着较多的共通性,但各有优势和长处,并且都面临着制度协调的问题。通过对
摘要:源于美国的当代艺术话语是西方主导世界的文化工具,对当代的中国艺术发展造成了严重困扰,也抑制了其他国家当代艺术的正常发展。作为对西方艺术话语霸权的回应,中国亟需确立基于中国文化和世界立场的艺术话语体系,实现平等的对话交流。中国文化资源丰富,艺术精神独具一格,从再中国化到中国式和世界化的话语建构进路,是中国艺术的内驱动力发掘、自我身份肯定、文化精神宣扬、艺术价值输出的过程。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核和文
摘要:在全球性疫情常态化的后疫情时代,戏剧对疫情灾难的书写亟待转型。具体而言,戏剧需要回归人学本位和艺术本位,突破对疫情的局部表现,接通人类有关灾难的思想传统,实现从表达集体情感到重视个体情感、从复制生活到艺术创造、从见证记录表象到反思人类命运的转型,以此推动疫情题材戏剧从具有鲜明现实功利性的抗疫戏剧升华为更具超越性和审美价值的灾难戏剧,获得更为长久的生命力,进而汇入人类精神文明的长河。 关键词
摘要:“经学诗学”是诗学的一个分支门类,是一种与儒家经典、经典解释学及其理论相关的诗学。它同“经学的诗学”“经学家的诗学”“经学与诗学”等提法有相似之处,但实质并不相同。目前学界清代经学诗学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三个问题,一个专题”,即清代经学与诗学的关系问题、清代经学中的诗学问题、清代一般诗学中带经学色彩的诗学问题与清代《诗经》学专题。清代经学诗学研究前景广阔,可采用个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模式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丰富养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奠定了价值基础,为中国式现代化植厚了历史文化底蕴,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最深层次的认同”。对于新时代青年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涵养人文精神、确立价值观念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新的语境,必须在教育内容、教育方
摘要:繁荣性贫困问题是在城市空间下所形成的繁荣与贫困状态内部空间分化的不正义状态,而形成了贫困地区产生的问题被繁荣地区所掩盖的结果。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论为认识复杂繁荣性贫困问题的本质提供了新视角。他从收入的单一角度扩展到可行能力的多维视角,试图从可行能力平等理论的本质方面即权利来思考繁荣性贫困问题。但是,从可行能力平等理论来认识繁荣性贫困问题还远远不够,还要认识到繁荣性贫困问题在可行能力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群体日益增多,社区老年群体的居住满意度得到广泛关注。从顾客满意度为视角,基于社区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包括5个潜变量、15个观测变量的社区老年居住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社区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可以明晰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文环境是影响社区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整体面貌、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对社区老年人居住满意度
摘要:清末报刊业发展迅速,立宪派、革命派、实业派等社会派别都借助这一新式大众传媒来宣传己方政治观点,各种社会思潮激荡集聚成一股强大到冲破清政府禁锢的舆论力量。革命派将报刊作为传播革命排满思想与开展政治运动的武器,通过立论、论战等方式引导民众投身革命,构建出席卷全国的革命思潮,并逐渐战胜其他政治流派,使革命成为清末有识之士的共识。报刊所构建的革命浪潮推动各地革命运动不断爆发,汇聚成难以阻挡的革命洪流
摘要:1913年,民国北京政府颁行了《捐资兴学褒奖条例》,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慈善捐赠方面的专门法规。它的出台既与辛亥革命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也反映出新式教育发展亟需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捐资兴学褒奖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整规范对象、捐资兴学褒奖标准、给奖办法等方面,初颁后又三度修订相关条款,内容稍有变更,渐臻完善。为推进条例施行,中央和地方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诸如确立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出台具体
在近代中西方传统自然经济向近代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商人资本的流动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6—18世纪西欧商人资本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西欧经济重心的北移,加速了西欧内部资本主义经济体的形成。无独有偶,19世纪的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被迫纳入世界经济体系,同样出现了商人资本集中流向某一中心区域的显著现象。商人资本的这种区间流动,可谓与近代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然而,围绕近代中国商人资本区域间流动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