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文化看陕北,陕北文化看绥(德)米(脂),坐落于黄土高原沟壑之间的绥德,是一座有着深厚积淀的文化重镇。它东临黄河,北靠沙漠,襟带关陕,控扼银夏,早在战国时期,就是秦国上郡,同时也是秦都咸阳的重要门户。走进绥德,一个著名的秦人是一定要去拜谒的,他,就是秦始皇嬴政之子—扶苏,两千多年前,他正是在这里自刎而死。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奋六世之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消灭了割据称雄的山东六国,建立起中国
大汉王朝初创不久,高皇帝刘邦就因伤驾鹤西去。随后因新帝刘盈仁弱,整个帝国进入了一种错位的政治形态—皇权旁落到了吕后和吕氏一族手中。女主主政期间,刘氏宗亲和汉初功臣的风光受挫,众人只能在高压下变得沉默。然而人寿有限,随着吕后的离世,刘氏宗亲和功臣的反扑来得很快,与诸吕之间很快爆发激烈又血腥的火并,这就是汉初的灭诸吕行动。 在整场行动中,已故相国之子、平阳侯曹窋是功臣集团扳倒吕氏的关键人物之一。然而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庐山谣》中的名句。确实,纵观李白一生,从气宇轩昂的青年到衰弱萧瑟的暮年,几乎都在追逐“诗与远方”,不停顿地游山玩水、寻仙访道、饮酒赋诗。从西到东,由南而北,李白漫游了大半个神州,足迹遍布十八个省区、三百多个州县,行程约达万余里。而且,他是游历一路,畅饮一路,吟唱一路,从“大江茫茫去不还”的长江到“咆哮万里触龙门”的黄河;从“日照香炉生紫
黄庭坚《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二首》(其一)曰:“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在“十年种木”之中其实已将“百年树人”包含在内,因为在黄诗中“藏书”和“子弟”是紧密相连的,对子弟读书法的指导即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黄庭坚《答世因弟》曰:“吾辈人家,但勿令书种断绝,其成功则天也。”书中的“书种”,指读书种子,而“吾辈人家”,则指士大夫之家。既然读书对子弟教育如此重要,那么应该首先读哪些书呢,该
读宋人许顗的《彦周诗话》,看到这样一则记载: 有李氏女者,字少云,本士族。尝适人,夫死,无子,弃家,着道士服,往来江淮间。仆顷年见之金陵,其诗有云:“几多柳絮风翻雪,无数桃花水浸霞。”殊无脂泽气。又喜炼丹砂。仆亦得其方,大抵类魏伯阳法而有铢两加精详者也。尝语仆曰:“我命薄,政恐不能成此药耳。”后二年再见之,其瘦骨立,盖丹未成而少云已病。仆问曰:“子丹成欲仙乎?惟甚瘦,则鹤背能胜也。”笑曰:“忍相
我国古代对动物的认识,并不局限于哺乳类动物,爬虫类动物亦有之,且温顺亲人,守宫便是如此的动物。今天,我们认识的守宫是蜥蜴的一种,但在《尔雅》的世界里,却是属于“鱼类”的动物。 辗转相解的三种生物 《尔雅·释鱼》载录的是什么动物呢?邢昺这样说:“案《说文》云:‘鱼,水虫也。’此第释其见于经传者,是以不尽载鱼名。至于龟、蛇、贝、鳖之类,以其皆有鳞甲,亦鱼之类,故总曰释鱼也。”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
白蛇传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被认为是“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在普通民众那里,它无疑是一个中国本土故事。然而,目前有较充分的证据显示,它可能是一个外来型故事。白蛇传故事的前身是唐宋元时期的蛇女故事及蛇女故事的特别类型“白蛇传型”故事,这两类故事很大可能都是伴随着佛教而来的北印度地区的民间故事。 1923年,日本的学者厨川白村就指出,白蛇传故事可能源于印度。厨川白村的观点被介绍到中国后影响很大,不少学者
公子章之败,往走主父,主父开之,成、兑因围主父宫。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主父。令宫中人“后出者夷”,宫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三月余而饿死沙丘宫。 —《史记·赵世家》 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晚年昏招频出,废长立幼又犹豫不决,禅位于子又不肯放权,长子造反又包庇纵容,终于长子没保住,自己被拥护幼子新王的臣下困至活活饿死。接纳叛乱失
《项脊轩志》(《震川先生集》卷一七)是明代古文大家归有光的名作,以叙事生动、感情纯挚打动人心。后世流传的这篇文章,其实由两部分组成,前面大半部分是归有光早年的原作,后面一小部分是归有光中年后所加的补记。现在各地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对此文多有收录,但又常常有所改动,即删弃原作的最后一段,而保留后面的补记。其实,原作的最后一段,正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全篇之总穴! 原作结语为: 项脊生曰:“蜀
这些天网上对昆仑刻石的讨论一直热度不减,大家纷纷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和角度参与其中,用一句《搜神记》中描写辩论的话来形容,就是“反复甚苦”。这从正面说,显示了公众对文物考古领域的关注,事关真伪,匹夫有责;从反面说,众口呶呶,治丝益棼,让真相更加扑朔迷离。当然,参与者各有各的目的,其中不乏蹭热度的、赚流量的、故作怪谈吸引眼球的,甚至不排除有置气泄愤的。 我因最近忙,对相关信息没有全盘掌握,但对其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