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转型话语与政治的视角来看,“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一理论论题同时拥有十分丰富的绿色理论与政治政策意涵(潜能)。其在理论层面上可以意指或涵盖当代中国背景和语境下的三大绿色话语体系,即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而在实践层面可以意指或规约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持续推动的全面深化改革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包括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深化改革实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策。多重国家发展战略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提供了方向和动力;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为多重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和落实条件。
【摘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要明晰区域发展差距的动态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要素流动、统一市场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举措缩小差距。具体而言,要优化“3+N”主体功能分区体系,推动功能区动态调整与复合功能协同,并强化沿海地区作为经济增长极的引领作用,促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科创产业融合。此外,通过培育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打造省际交界地区新增长极、重构地方竞争
【摘要】区域发展和国土空间发展在经济工作中经常被统筹研究和规划。从战略部署看,我国已形成由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及新型城镇化战略所构成的“3+1”战略架构,而其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多重战略如何融合发展、发挥叠加优势。应在下一步战略落实中明确目标,明确原则,加强战略创新。在总体架构上,要分别为三大区域战略注入新的内涵和动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是加强战略腹地建设,区域重大战
【摘要】探索区域间联动融合发展,破除区域壁垒和市场分割,推动资源要素高效流动集聚,促进区域间科创产业对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实现互融、互促、互利、共赢,有利于更好释放区域战略多重叠加效应,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现阶段,我国推动区域间联动融合发展面临若干难点和挑战,要进一步明确主要思路和重点领域,统筹推进四大板块发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
【摘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厘清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背景下面临的矛盾及其未来发展方向,有助于横琴进一步强化核心功能定位,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支持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面临“高与低”“开与合”“承与转”“有与优”等矛盾,制约了其制度、政策等比较优势的发挥。未来,建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
【摘要】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多重战略叠加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在于通过多重战略在空间上的有机对接、协同与增强,促进区域间融通互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培育新的增长极,提升区域发展活力。叠加优势的实现,有赖于我国多层次区域战略体系的科学构建及其功能定位的精准化和协同性。未来需进一步发挥战略叠加优势,通过“战略目标-政
【摘要】我国城市化转型升级的主要表征为经济结构变化、对外经济拓展、经济增速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升级,呈现城市化速度有所放缓、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发展方式趋于优化、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经济结构升级、创新模式转变、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等新趋势。但仍面临城市化水平待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需加强、人口老龄化与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碳排放与环境压力加剧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等挑战。我国需以科学有效的宏观调
【摘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不仅要求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还要求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近年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区域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失衡的现象,原因在于统一大市场建设存在“堵点”,造成要素跨区域流动受阻;“内卷式”恶性竞争制约多重区域战略叠加效应发挥;激励不相容致使“行政区经济”尚未真正破壁。究其根源,在于区域协
【摘要】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其基本要求是要立足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全力确保“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指引,与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和作用机理,前者是后者的关键着力点,后者是前者的一个重要目标,二者在互动中实现螺旋上升。结合当前实际来看,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基本路径是遵循新质生产
【摘要】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和应用的创新,还需要通过技术进步与需求之间的互动不断实现技术迭代和成本下降,在此过程中构建起完整的产业生态。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需要与世界共享中国经济的供应链优势;支持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建立社会化创新服务平台,积极参与全球产业技术创新;发挥全产业供应链优势,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新兴技术提供市场需求;突破核心技术,建立基础材料工业
【摘要】数字法治政府建设蕴含着数字政府和法治政府两种核心要素,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和有机统一是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和目标。然而,数字技术在实现决策科学化、政府服务高效化以及治理精细化的同时,不可避免面临着“数字鸿沟”“算法黑箱”“责任主体边界模糊”等法律风险。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应当从提高立法对算法决策公正性和公开性的保障水平、实行多样化责任分配规则、加大数字行政过程中公民权利的法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