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蕴含深刻的内在逻辑,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坚持运用系统观念这一新时代党治国理政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把握好党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强国建设承载着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使命,既是科技与人才发展的交汇点,也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文化传承的核心领域。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先导,教育强国建设与科技、人才深度融合,与经济、社会紧密关联,是一项兼具紧迫性与重要性的时代任务,需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持续深入推进。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源
【摘要】作为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先导,教育强国建设是一项兼具紧迫性与重要性的时代任务。要深刻认识教育强国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包括国际社会秩序变革、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的要求,在充分汲取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经验成效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引领教育强国建设;用系统
【摘要】在推进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过程中,涉外法治人才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当前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式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不连贯、学科体系设置不合理和协同培养机制不完善等,涉外法治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尚不能满足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需要。高校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系统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式创新转型,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人才呈现国家使命性、前沿引领性、产业撬动性、动态急迫性、超常培育性等特征。从全球视野来看,各国战略急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均对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人工智能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和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着力点,我国应在积极汲取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专业教育规模、产学研协同、管理人员培训和引才聚才等方面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确立国
【摘要】研究型大学肩负着推动前沿科技创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三大使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加快建设具有科技支撑力的教育强国,为研究型大学发挥国家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虽然研究型大学在科技创新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仍然面临问题和挑战。因此,研究型大学必须立
【摘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格局建构的核心要旨,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新形势、实现国家可持续推进高校分类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科教融汇通过深化创新要素聚合功能、优化人才迭代培养制度以及构建技术转化加速机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当前我国推进科教融汇仍存在深化高校分类改革的制度性障碍、分类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可持续自主知识体系重构的生态性短板等瓶颈,制约了其创新效能的充分释放。因此
【摘要】提升中国教育的全球影响力既是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必然选择。提升中国教育全球影响力必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推动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相互赋能。对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战略需求,当前我国教育国际化仍面临自身能力有待提升、外部压力较大、未来发展不确定性增加等难题。为此,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摘要】国际影响力作为教育强国“六大特质”之一,通过促进人才流动、知识共享和文化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重要支撑。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既是教育强国的内在本质规定,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育强国的国际影响力体现为强大的国际传播力、交流互鉴力与教育引领力。提升教育强国的国际影响力,需要优化教育交流互鉴内容体系,全面加强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传播能力矩阵建设,拓宽完
【摘要】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重要特征、制度优势和重要支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政策的重大创新,对推动教育系统性跃升、提升教育的社会贡献能力、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教育与社会协同已成为我国教育政策创新的重要方向,构建强大的社会协同力,需要健全资源整合与共建共享、信息循环与交流反馈、目标协同与利益协调、文化认同与价值共识、制度保障与政策
【摘要】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发展拥有坚实的国内外基础条件和重要的战略机遇,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剖析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的战略任务部署,研判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基本趋向、美西方核心政策走向与中国周边环境深刻演变,是探讨中国外交战略创新性发展方向与举措的基础。中国外交战略应着眼于防止全球分裂,聚焦力量重组,做好战略布局,实现战略谋划创新性发展,其关键取向和新思路在于:根据国家发展前景和大国力量对
【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基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空间治理导向是高质量发展,旨在实现生产空间高效、生活空间包容、生态空间绿色。生产空间治理要使优势地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为农村地区实现粮食安全提供保障,通过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生活空间治理的重点是改善城乡交通,在城市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供给,从而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而撬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生态空间治
【摘要】高水平科技开放合作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要求。高水平科技开放合作应具有高标准、高贡献、高影响、高韧性的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开放合作在完善科技合作顶层制度设计、构建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汇聚和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要素、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仍然面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体制机制亟需完善、各类创新主体开放水平和创新要素流动性存在短板、在全球
【摘要】在数字中国与法治中国协同推进的战略背景下,大语言模型司法应用正面临技术黑箱性、数据治理短板与内容价值失范三重安全困局。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在技术应用中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构建“技术防御-数据治理-可信体系”三位一体的安全体系,在制度创新中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与司法改革实践有机衔接,走出一条技术赋能与风险防控并重的中国式司法智能化治理新路,为全球数字时代司法治理贡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