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璀璨文明——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红山文化不仅揭橥了史前社会的独特面貌,还为我们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值此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之际,探讨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以及赤峰地区在其中的核心作用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 红山文化的发现可追溯至20世纪初。1906年,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
摘 要:辽圣宗统和年间,辽夏之间始通好。自此,除却兴宗时因辽夏战争迭起,使节往来稀疏外,两朝信使往来不断,关系密切。辽夏交往期间,西夏一方凡贺生辰、正旦、贡物以及因贺即位、告哀、祭奠等事务而派遣的使臣,大都赴捺钵地觐见辽帝,可以说,捺钵地是辽夏交往的主场地。西夏向辽所遣使臣中,朝贡使在其中占很大的比例。梳理圣宗至天祚帝时期西夏对辽的朝贡情况可知,圣宗、兴宗时集中于春捺钵期间,道宗时集中在冬捺钵期
摘 要:《辽中京半截塔台基覆土及地宫发掘简报》认定,1290年宁城地震使宁城县半截辽塔倾倒成半截状,但对塔的倾倒方向未做研究。为此,特于近几年,我们利用塔北侧二级台基考古发掘的地震遗迹、遗物照片,深入研究此塔倾倒方向并取得共识,即此塔上半部向北偏东倾倒成半截状。 关键词:宁城地震;半截塔;地震考古 中图分类号:K87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5)0
摘 要:李谷悦新著《圣学与治道:明前期“四书学”的传承与国家文治转向研究》,以洪武朝、建文朝、永乐朝的“四书学”学术发展与国家治理两条线索为主线,在探讨学术史、思想史发展的基础上,讨论“学术思想史内在理路”与“政治外缘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该书概念清晰,资料齐备,作为一部中国古代史、思想史著作,作者并没有仅着眼于文本本身,或是从传统的哲学分析、概念史的角度展开对明前期“四书学”的研究,而是更加强
摘 要:贾淑荣《辽金元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婚姻习俗变迁研究》一书对辽金元时期北方主要少数民族契丹、女真、蒙古人的婚姻习俗及其变迁的原因,婚姻家庭与女性的地位,伦理道德与贞节观念以及婚姻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阐释。作为学界首部关于辽金元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婚姻习俗变迁研究的专著,该书运用长时段理论,以各民族交融发展的客观史实为立足点,对辽金元时期契丹、女真、蒙古人的婚姻习俗演变及特
摘 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由新教伦理引申出的“天职观”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思·韦伯于该著作中讨论资本主义何以兴起的两大核心精神要素,但韦伯未能在历史发展角度上明确区分二者之间因果的关系程度,而且在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中,出现了主客体地位转换的模糊,这削弱了其理论的核心说服力。 关键词:新教伦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精神 中图分类号:B82-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摘 要:保罗·伯克特主张通过马克思的自然观来指导解决生态问题,反对将生态问题的根源归咎于马克思“自然是人类无机的身体”思想。西方生态批判家们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指控为人类中心主义、工具主义与二元论,进而指责马克思的自然观存在生态空场。针对这一理论挑战,伯克特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仔细审查,诠释了马克思“自然是人类无机的身体”思想在本质上是科学的、辩证的、唯物主义的,且重点关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摘 要:中原与东北地区的往来古已有之,其具体通行路线在不同历史时期因自然环境、政权更替、经济发展、军事战略等因素而更替演变,形成了东北亚古丝路的不同路线。秦汉至明清时期,东北亚古丝路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其物质和文化交流往来日益繁盛。山海关自明代设关就成为东北亚古丝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其建制、战略定位、管理体系和职能不断变化,对东北亚古丝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山海关;东北亚古丝
摘 要:自三世纪危机以来直至西罗马帝国灭亡,帝国的基督教政策一直面临着向东还是向西的问题,而绝大多数皇帝都想方设法维持东西方之间的平衡关系。阿纳斯塔修斯一世统治时期,也同样面临着察尔西顿派还是一性派的选择难题。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阿纳斯塔修斯一世充分认识到东方的重要性并且加强与东方的联系,进而改变了均势的政策,把国家重心转移到东部以便增加凝聚力。阿纳斯塔修斯一世也从最初的维稳政策转向平衡政策,
摘 要:在小河沿文化中,出现了数量较多的合葬墓。这些合葬墓大多为男女合葬,但也存在同性合葬、无头骨葬的现象,同时有部分合葬墓采用了偏洞室墓的形式。燕山北麓和燕山南麓的小河沿文化合葬墓的合葬方法、等级、随葬器物等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应是同一考古学文化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这一研究对于了解小河沿文化时期的组织结构与社会形态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河沿文化;合葬墓;墓葬等级;人群差异 中图分类号:
摘 要:陶尊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本文运用类型学方法,将其划分为三期四段。并对其渊源和消亡以及功能和用途进行分析,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陶尊由赵宝沟文化尊形器发展演变而来,且随着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消亡而消失。 关键词:夏家店下层文化;陶尊;赵宝沟文化 中图分类号:K871.3;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5)01-0046-06 夏家店下
摘 要:夏家店下层文化是西辽河流域早期青铜时代文化,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辽宁、河北三省区交界处。夏家店下层文化城址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将众多石城连点成线可形成一条严密的防御带,军事色彩极为浓厚。本文将以夏家店下层文化城址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梳理相关考古调查发掘资料的基础上,对夏家店下层文化城址的类型、分布规律及功能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夏家店下层文化;城址;防御;石城遗址;土城遗址 中图
摘 要: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在燕山南北地区均有发现,形制多样,种类丰富。玉器的种类、数量和质地往往与墓主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密切相关,这为研究当时社会的结构和阶级提供了重要资料。本文对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进行梳理,并与相关地区玉器的种类、功能、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对比,进一步探讨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的来源和传播。 关键词:夏家店下层文化;青铜时代;玉器 中图分类号:K871.3;K876.8 文
摘 要:内蒙古东南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发源地之一,该地区拥有完备的考古学文化谱系,极具研究价值。随着科技考古的发展,该地区的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考古成果愈加丰富。在新石器至青铜时代,人类逐渐掌握了驯化和饲养动物的技能,畜牧业开始萌芽并逐步发展。成熟的家畜饲养体系和跨区域移民促进了青铜时代畜牧业的繁荣。总之,内蒙古东南部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畜牧业已经起源并有所发展。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畜
摘 要:科尔沁叙事民歌作为民间艺术文类,在所处环境的影响下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在赖以生成的传统文化土壤逐渐消失的同时,叙事民歌自身也做出了适应性改变。其中,传播媒介的发展对叙事民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传统的叙事民歌演述场域中,口语的传播媒介是文本信息传播的载体,连接信息传播的两端,成为歌手和观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文本的意义实践在演述主体与受众面对面的信息交换中得以完成。电子媒介与数字媒介的介入突破了
摘 要:新时期以来,口头传统的外部环境悄然发生变化。新兴媒体的发展、信息的海量介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地方传统生态似乎成为口头传统文化的最后堡垒。这都促使学者们重新审视史诗与所处生态空间状况的关系,同时也成为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的重要考量因素。本文主要运用动态视角,以游牧部落迁徙的轨迹为线索,在还原蒙古贞版《格斯尔》历时发展状况的同时,明晰蒙古贞版《格斯尔》的共时生态层垒。 关键
摘 要:道家美学与禅宗美学存在着一定的交汇,禅宗寻求通过瞬间的无意识状态观照到一个人的原始本性来实现觉悟,这最初于老子的“涤除玄鉴”思想有所体现,其后,历经了庄子的“心斋”“坐忘”思想,并在慧能的“无念”中深化发展。此外,道家美学倾向于超越具体形式,追求无形之道,而禅宗美学中的“空观”也体现了对超越具体形象的追求。本文首先通过对由先秦道家美学向禅宗美学的发展历程及各自的哲学基础进行梳理,接着由“
摘 要:为促进城乡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化,国家先后出台政策鼓励地方精准化培养本土医疗卫生人才。培育定向生契约精神,是适应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需求,更是医学院校依法治校的现实需要,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社会责任感。为了解定向生契约精神现状,笔者以某医学院校定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发现当前定向生契约精神的现实困境,探寻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定向生契约精神的培育路径。 关
摘 要:本研究以类ChatGPT产品的应用为例,对某本科高校1210名在校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从类ChatGPT产品的类型、用途、了解度、使用度、认可度、价值取向等多个角度探讨生成式AI的应用对高校学风建设产生的影响,并探究应对路径和方法。研究结果显示,类ChatGPT产品作为学习工具,正被学生熟悉和运用,合理使用类ChatGPT产品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但是,过于依赖生成式
摘 要: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与新要求,课题研究组通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结合新时代高校学生特点、教学要求和育人目标,在解决凝练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实践、完善教学评价等问题上,探索形成了“专题教学与讨论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多维立体”;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
摘 要:通过运用实践探究法与经验总结法,文章提出高校思政课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明确教学内容,构建教学目标;丰富课程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主题实践教学,重视社会实践;运用平台资源,搭建教育载体;发挥三全育人优势,建设协同育人机制;定期检测考核,科学总结评价。高校思政课教师运用这些方法,能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成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提升学生民族团结意识。 关键词:高
摘 要: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地区高校外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和现实困境。研究发现这一做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不同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在教学理念、课程内容与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认知偏差、内容单一、专业性不足等问题。为此,高校需要坚守文化自信,创新教学理念,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
摘 要:地方红色资源是落实研究生人才培养要求,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支撑。实现红色资源铸魂育人功能,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培育研究生家国情怀,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本文以地方院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为例,通过实证调研厘清地方红色资源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影响地方红色资源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因素,进而探讨地方红色资源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
摘 要:在分析大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内在联系及现代艺术歌曲的独特价值基础上,本文指出了当前现代艺术歌曲演唱教学存在的问题,而后提出大思政视域下现代艺术歌曲演唱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即将思政元素与艺术歌曲深度融合,通过价值导向、文化传承、时代性融入等方式,提升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采用情境教学法、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
摘 要:国内高校古典吉他专业教育历经了三十余年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如何确立国内高校古典吉他专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突破发展瓶颈,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对比国际成熟音乐教育理念和世界高水平大学现行古典吉他专业教育后,结合“双一流”、新文科文件要求,笔者认为国内高校古典吉他专业教育必须对标国外成熟古典吉他专业教育,更新教学理念,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五创型”能力培养。 关键词:古典吉
摘 要:我国不断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初中语文是母语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极为重要。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学语文情境教学展开了剖析,提出情境教学策略——创设游戏情境,活跃课堂氛围;结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活力;融入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共鸣;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加课堂趣味。 关
摘 要:在义务教育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情境教学关注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激发。记叙文写作教学在初中阶段占据重要地位,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情境教学在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情境教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在情境应用中积累写作素材、在情境应用中掌握写作技巧、在情境感悟中激发写作热情,从而解决学生在写作时出现的无内容输出、无技巧可用、无写作热情等问题,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