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绳驱动并联机器人(Cable-Driven Parallel Robot,CDPR)设备广泛应用于大空间和高动态性能的起重场景。在设计轨迹时,必须考虑每根绳索驱动力的连续性。鉴于此,设计改进S型速度曲线轨迹,研究其和三角函数周期轨迹的关系,根据三角函数前两阶导数确定速度曲线参数;并进行Matlab轨迹仿真,分析运动效果,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方法的可行性。该研究通过轨迹规划对速度和加速度进行拟合,实现了末端执行件(End Effector,EE)的控制。
摘要:针对现有静电放电测试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末端装置变形的六轴机器人模型用于静电放电测试。用两种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正、逆运动学分析,通过实例验证了旋量方法计算的优势,为后续进行静电放电测试自动化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摘要:阐述了催化还原SCR脱硝反应基本原理,分析了氨逃逸导致空预器堵灰的原因。针对SCR系统氨逃逸率高及由此引发的空预器堵灰的影响因素,结合电厂机组实际运行情况,提出降低氨逃逸率及防止空预器堵灰的措施,可为燃煤电厂达到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提供参考。
摘要:在 2×350 MW电厂发电机组进行定期检修期间,#1发电机组发生连续线路跳闸事件,造成#2机组突发负荷骤降,引发汽轮机超速保护系统(OPC)动作,最终导致机组联锁保护动作。经过分析,确定该故障的根源在于电网侧的瞬态扰动与机组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之间存在失配。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即在发变组主保护装置中嵌入零功率保护,并与发变组配合运行,通过双重逻辑综合判断,以确保保护的可靠性。
摘要:大中型变压器的铁芯与夹件通常分别通过一只套管引出至油箱外部接地。正常运行工况下,铁芯和夹件各自仅存在一点可靠接地,且在油箱内部二者相互绝缘、互不连通。而当铁芯或夹件出现两点及以上接地状况时,接地点间会因不均匀电位产生环流,进而引发铁芯局部过热问题。随着情况的恶化,铁芯局部温升加剧,可能导致轻瓦斯保护动作,更为严重时甚至会触发重瓦斯保护动作,造成跳闸事故。鉴于此,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变压器铁芯与夹件导通故障,系统阐述了故障分析方法与处理措施。
摘要:首先对深远海大容量海上风电场的典型送出方案进行了阐述,随后提出了适用于容量为1000MW的500 kV海上升压站的电气主接线方案,分别从集电线路方案优化、主变压器选型优化、无功补偿方案优化、500kV配电装置接线优化、66 kV配电装置接线优化及站用电接线优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对1500MW海上升压站电气主接线方案的设想,对今后深远海1000MW级500kV海上升压站的电气主接线方案设计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摘要:为缩短铸铜水龙头模具的设计周期,降低对生产人员的依赖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基于UG二次开发技术,结合应用NX OPENC和OPEN C++ 语言进行水龙头模具设计平台的开发,实现了自动识别水龙头参数、参数化管理人机交互界面(Block UI)、生成模具各系统并根据铸件位置自动装配等功能。该平台能根据数据库提交的铸件参数和铸件类型,参数化设计其型芯、浇注系统、排气片等关键部件并自动进行装配,最终形成模具型腔和模具系统进行提交。运行结果验证了已完成模块的有效性。
摘要:为了保障驾驶场景中侧后方视野的连续性,优化电子后视镜的人机交互体验,提出“电子+光学"双模架构冗余设计的混合电子后视镜系统。首先,对传统电子后视镜的不足进行分析;其次,构建混合电子后视镜系统总体设计方案,重点设计了双模视镜切换和主备摄像头切换两个优化点的硬件方案;随后,完成系统软件功能分析和控制流程设计;最后,从系统复杂度和成本等方面对主备摄像头切换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视频通道备份方案和遮光式主备摄像头切换方案工程可行性较高。此外,对混合电子后视镜系统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探讨。研究为电子后视镜技术推广提供了平滑过渡的参考方案,具有显著的工程应用价值。
摘要:异种金属焊缝质量关系着核反应堆回路系统的安全运行,为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对该类焊缝进行无损检测。检查装置安装在异种金属测量管上方,该区域辐照剂量较高,安装环境空间较小,开发的检查工具要求运行稳定、结果可靠。因此,开发项目过程中,提前对传动关键件进行仿真研究必不可少。现对该检查装置传动系统开发流程进行介绍,并对关键件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最终确保开发的检查装置满足检查要求。
摘要:在石油化工、矿山开采和起重吊装等重工业领域,传统的感应电机搭配机械减速装置的驱动模式面临效率低下,损耗和机械磨损大等挑战,这使其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对高效、可靠、环保的严苛要求。相比之下,低速大转矩永磁同步电机直驱系统以高效节能、结构灵活、高可靠性和平稳运行等优势脱颖而出,正逐渐成为这些领域的首选方案。鉴于此,以一台60极72槽、转速40r/min的超低速大转矩永磁同步电机为例,利用ANSYS Maxwell 2D有限元软件建立电机二维模型,分析了超低速大转矩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噪声,研究了该电机在额定工况和空载工况下的径向气隙磁密和径向电磁力密度的频域特性。
摘要:以氢燃料电池空压机为研究对象,开发超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采用传统的IGBT主功率器件,且为两电平主回路结构形式,通过改进的V/F控制算法,完成了控制器的设计。搭建了试验平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控制器能够实现最高转速的控制,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摘要:从经济性、实用性以及便捷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乒兵球发球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控制系统以ESP32单片机为主控,以L298N作为直流电机的驱动电路,利用PWM技术控制两个电机的速度差从而实现所设定的发球模式。用户在手机App上选择发球模式,以Wi-Fi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控制乒乓球发球机发射乒兵球并在手机App上显示当前模式。最终的实验测试验证了该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可以提高人们打球的便捷性,其价格也更低。
摘要:在当今高度自动化的工业生产中,搬运机械手应用广泛。现对搬运机械手液压系统展开研究,详细阐述其结构组成、工作流程与基本原理,并基于FluidSim仿真设计系统的液压和电气回路,设置仿真参数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机械手运动逻辑控制,与预定逻辑控制吻合良好,为通用机械手场景仿真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摘要:针对定节流缓冲制动存在的缓冲位移可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ID控制的立体车库载车器定长液压缓冲系统,阐述了定长缓冲原理,基于AMESim搭建了PID控制的定长缓冲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系统定长制动特性,验证了蓄能器吸能效果,研究了负载、制动缸结构参数对制动位移和缓冲时间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ID控制的定长缓冲系统能实现定长制动,制动位移与目标位移一致;负载和制动缸缸径变化,系统制动位移不变,负载增大,缓冲时间缩短;制动缸缸径增大,缓冲时间延长。
摘要:《中国烟草总公司关于推进卷烟工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卷烟工厂技术改造要统筹规划,要突出重点,要深刻把握融合发展的新特征、新规律、新使命,将有限资源投入到更能塑造卷烟工业新竞争优势的领域。可以预见,烟机设备升级改造将会成为未来很长时期的常态化工作。因此,基于不同设备对工艺除尘、风力送丝、条烟输送等有着不同需求,对烟机设备升级改造中相关配套系统进行计算及方案优化设计,力求提高烟机设备改造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全面性,助推企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摘要:普通国道作为保有量较大的非高速公路,其隧道机电设施的年度养护检测是发现功能缺陷和性能劣化的重要手段。现基于300余座普通国道隧道的机电养护检测数据分析,提炼供配电、照明、通风、消防、监控与通信共五大机电分部设施存在的典型问题,并重点分析各种故障问题的形成原因,以期为隧道管养决策和检测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摘要:地铁车辆在调车、运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受电弓或接触网无法供电的情况,利用车载蓄电池应急牵引功能,车辆可以通过无电区或实现正线救援。蓄电池应急牵引过程中需综合考虑运行坡度大、瞬时电流增大、运行距离远等问题,对电路的电缆和连接器选型要求较高。鉴于此,结合实际线路蓄电池应急牵引电流仿真结果,对车载电缆和连接器进行选型分析与设计,确保所选用的电缆和连接器满足使用要求。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复杂性增加,单机AGC运行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厂级AGC的改造与应用成为提升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鉴于此,以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厂级AGC改造为例,介绍该项目厂级AGC功能和负荷分配策略,并通过现场实际验证其满足厂级AGC指标要求。
摘要:概述了双高速棒材线倍尺飞剪技术在钢铁产业应用的最新进展,并指出双高棒生产线在提升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详细阐述了涟钢双高棒生产线倍尺飞剪的工作原理,并对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改进。
摘要:传统的锅炉水冷壁管氢损伤检测方法多依赖于材料的物理性质变化进行间接判断,易受环境干扰且难以精确定位损伤。因此,对基于声发射技术的水冷壁管氢损伤检测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利用声发射技术进行水冷壁管信号的实时采集;其次,对采集到的声发射信号进行频率成分提取,以获取与氢损伤相关的特征频率;最后,分析声发射信号的频率成分,根据不同损伤类型产生的特征频率判断损伤类型,基于声发射信号的到达时间和波速计算损伤点相对于传感器的位置,检测损伤位置。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所得频率特征曲线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偏差极小,能够准确识别出多种损伤类型,且检测过程中实现了零误检与零漏检,检测准确性与可靠性优势显著。
摘要:为了提升设计效率和运行安全性,对DL/T834—2023《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防进水和冷蒸汽导则》与DL/T 834—2003《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防进水和冷蒸汽导则》的设计、运行和检验及维护要求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两版标准的差异性。分析结果可为提升设计工作效率与运行安全性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