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下令实施海禁,“海民不得私出海”,海道也因为“可通外邦”而被禁止往来。短期看,这些禁令对加强海防、抵御倭寇袭扰起到一定作用。然而,保守封闭的海禁政策,不仅为明中后期倭患大规模爆发埋下祸根,也为中国千年国运衰落埋下伏笔,想来令人嗟叹。回首观之,朱元璋是在用陆地思维看待海上防御,以为像修筑长城一样筑牢沿海防线便万世无虞了。这实在是刻舟求剑、以羊度马! 西方也好不到哪儿
据美国《防务邮报》11月12日报道,印度于11月11日—13日开展首次“安塔里克沙·阿比亚斯2024”国防太空军事桌面演习,旨在模拟和演练涉及天基资产和太空服务遭受威胁的各种场景,将太空能力整合到军事行动中。本次演习参与者来自印度国防航天局、陆军、海军、空军、国防网络局、国防情报局、战略部队司令部、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和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 日本首相宣布振兴人工智能和半导体产业的新政策 据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和无人技术的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军事领域的革新。从无人机的精确打击到无人战车的地面作战,再到无人舰艇的海上巡逻,智能无人作战力量正逐步成为战场的新主角。本期军事文摘特组织专题“智能变革如何重塑无人作战格局”,以飨读者。
随着军事战术、技术与战略的发展,智能化、无人化、信息化已成为未来战争最为显著的三大特点。未来,在传统自然空间(陆、海、空)、技术空间(电磁、网络)、外层空间和深远海空间等多域作战维度,预期将形成传统能战—网电能控—外层能瞰—深海能隐的战略布势。同时,分布式的小规模战场正在成为无人作战的主要战斗形式。应加强力量的灵活部署,以实现迅速、精准、高效的作战效能,从而使无人战争的战略布局更加贴近现代战争
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已显著促进了无人作战装备向新形态的演进。在无人作战技术的创新领域,异构智能、群体智能、虚实一体、算法驱动以及链路入侵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战术运用方法的革新提供了强大支撑。在此背景下,无人失能战、手术战及控制战等新型作战样式应运而生,显著增强了作战的效能与毁伤能力,为现代战争形态带来了深刻变革。 装备自主化趋势牵引作战全要素耦合方式改变 人工智能、物联网、信息技术等发展,
智能牵引已经成为智能化战争作战指挥的特征,正推动作战指挥模式与决策环路发生重大改变,人机协同关系可根据装备平台智能程度划分为四个阶段:人操作、人派遣、人监督、全自主。人操作阶段的决策环路为“人机共环”,智能系统承担的任务主要表现为在决策人员之间传递和交互信息,系统的基本模态是以人为主;人派遣与人监督阶段的决策环路为“人在环中”,指挥决策系统中人机任务分工进一步细化,协作更加频繁,人离不开机、机辅助
智能无人作战时代,战场态势由人力侦察向物联感知转变,作战筹划由参谋分析向人机交互转变,作战任务由指挥部署向自主规划转变,作战行动由基层行动向智算控制转变,作战协同由合同作战向跨域联动转变,作战效果由粗略目观向精准评估转变。智能无人作战作为战争体系转型的关键要素,战争对抗方式也必将随之演进。 人机关系:人机相对分离向人机协同一体的转化 在智能化初期阶段,有人无人协同行动更多以“人”为核心要素,态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环境中,核设施的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专题将探讨核设施面临的威胁及其应对策略,揭示人工智能在提升核设施安全防护能力中的关键作用,分析在数字化环境下如何构建坚不可摧的核设施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越来越高,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和降低碳排放的压力越来越大,核电作为清洁能源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由于技术缺陷或极端自然事件,核电厂及核燃料循环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事件或事故,恐怖组织或其他犯罪分子可能会盗窃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质或蓄意破坏核设施,或制造拼凑核武器及脏弹,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此外,少数无核武器国家可能会为了自身安全而开展核武器研发或非法获取核武器用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系统和组件广泛应用于核领域,给核设施安全性带来更多隐患。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期间核设施也成为双方网络攻防的重点对象,核设施网络安全事件频发。此背景下,核设施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现实问题及应对举措,值得我高度关注与警惕。 核设施网络安全总体态势 核设施网络安全事件频发。近年来,核设施网络安全事件频繁发生。2010年,伊朗纳坦兹铀浓缩设施遭遇“震网”病毒攻击事件
由于核设施具有巨大能量,对国计民生产生重要影响,其安全防护不仅地位重要,而且内容繁多、工作复杂。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的情况下,将其用于核设施安全防护是自然之选。 防护对象 “核设施”主要指用于生产、加工、储存、使用易裂变材料或放射性物质的设施。这个界定涵盖宽泛,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但指向不甚明确。 具体而言,按照管理使用的主体不同,可分为军用和民用核设施。军用核设
2024年7月2日,日本防卫省首次推出促进人工智能应用的基本政策,即《防卫省推进人工智能有效应用的基本方针》文件(以下简称“方针”),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应用的7个重点方向,以及8项具体推进措施,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改变日本国防的运行。 发布背景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和军事作战带来巨大变革。 日本内部 2022年12月,日本内阁
近年来,集装箱武器系统(Containerized Weapon System,CWS)这一概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珠海航展、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欧洲防务展等多个知名国际防务会展中,来自美、俄、德、英、以色列等国的参展商“秀”出了多款性能强劲的集装箱武器系统,在斩获一批优质订单的同时,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此类装备的新一轮关注。 事实上,在夺人眼球的展品背后,各大国防供应商近年间动作频频,不仅
2024年5月6日,俄罗斯国防部称:“根据总统指示,总参谋部开始筹备南部军区导弹部队的演习,将演练非战略核武器的准备和使用。” 俄罗斯国防部2024年5月21日发布消息:“遵照俄罗斯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指示,在俄罗斯总参谋部的指挥下,非战略核武器作训军演第一阶段演习在南部军区拉开帷幕,如俄罗斯国防部此前所指,正在举行的演习旨在保持非战略核力量战备、绝对确保俄罗斯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回应某些西方官
作为颠覆性技术的增材制造被认为拥有冲击现有核不扩散体系的潜力。本文讨论了理论上增材制造在核供应链中相比传统制造方法的优势,在这些优势的刺激下,潜在扩散国家或组织可能会通过增材制造获取核武器。从获取裂变材料、获取放射性材料、获取核弹头和运载装置、非法贩运与出口四个角度,对现阶段增材制造的核扩散风险进行了评估。由于增材制造在铀浓缩、乏燃料后处理、反应堆制造等场景中作用有限,在技术成熟度和产品性能表
认知作战作为运用多域作战手段,通过对目标感知、记忆、思维、判断进行打击与干预,塑造控制敌我人员对战争的理解和认识,以达到改变敌决策及行动的心理战则被认为是一种手段和工具,与法律战及舆论战等共同服务于认知战目的的实现。而认知过程作为心理活动的主要方面、关键阶段,是影响决策及行为的主要因素,被认为是解决涉及人影响战争问题的核心矛盾的关键。因此认知作战是一种更加强调决策、行为的作战概念,它关注预期条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伪装是为降低敌方侦察效果,欺骗、迷惑敌方,对作战企图、行动和重要目标等进行隐真示假的活动。战场伪装与防护事关生死存亡、战争胜败,始终是现实性难题。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战争的时空特性发生重大变化,多维战场空间融为一体,战略、战役、战术行动界限趋于模糊,时间要素不断升值,战争进入发现即摧毁的“秒杀”时代,对参战方战场伪装防护提出了
1918年3月23日,星期日。尽管第一次世界大战已进入了第4个年头,但早上的空气经过一夜的净化,显得格外清新。一队坑道兵沐浴着朝霞,沿着塞纳河畔齐步行走。须臾之间,他们头顶上开始响起嗡嗡的叫声。抬头仰望,什么也见不到,但声音却越来越响。 “隐蔽!” 随着一声口令,士兵夺路而走,有的竟趴在地下。7时20分15秒,轰隆的爆炸声在塞纳河岸响起,缕缕硝烟冉冉而起,沥青路面断裂,大桥栏杆歪倒,沿街楼
当卫国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时,战场上的攻防态势已经完全发生了逆转,1944年10月,苏联红军的兵锋直指东普鲁士,而此地素来被认为是德国军国主义的“巢穴”。 “德国野兽”的巢穴 东普鲁士被视为德国军国主义的大本营。几个世纪以来,一批又一批军官和士兵在该地区成长。13世纪和14世纪,条顿骑士团正是以东普鲁士为出发地,向波兰和波罗的海地区发起了进攻。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和俄军曾在东普鲁士地区激
日本首相石破茂 2024年11月11日,日本召开第215届特别国会,在参众两院进行首相指名选举。日本首相石破茂于第二轮投票中打败了主要反对党立宪民主党的党首野田佳彦,成功就任第103任首相,标志着其通过一个多月的“政治豪赌”成功巩固自身的执政基础。石破茂自身拥有丰富的防务履历,并在早期提出诸多防务观点,在多年的从政实践中形成了个人色彩鲜明的“石破主义”。本文主要探寻“石破主义”的物质和观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