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本源来看,政治共同体的治理处于民主的范畴之中,是民主的应有之义和内在属性,这正是古典民主理论的核心议题所在。而自20世纪中期至今一直流行的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理论,未能科学认识民主的治理属性,从认识上将治理从民主范畴中剥离出去,对治理进行阉割,并且以科学的面貌进行普世化,从而存在着否定其他民主实践模式、自我否定以及解释力不足等与实践相脱节的缺陷。相较而言,治理民主是一种以旨在维护和实现大多数
摘 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命名始于新时代,而其观念意涵及关系进程则绵延于整个中华文明史,这一点与中华民族的“名”“实”关系是一致的。运用历史分析、文献分析和规范分析法,纵览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演进中的两者关系进程,可以认为从夏商周到清末,中华各民族秉持依存共生理念,在“大一统”传统引领下形成多元一体复合结构的超大规模共同体。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促使各民族的中华民族意识觉醒,加之政治
摘 要:把握历史主动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百余年辉煌的重要经验。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不断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叙述好这一重大命题,需要着眼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本土化叙事、主体性叙事、革命性叙事和现代化叙事四重维度进行分析。其中,本土化叙事主要体现为以历史主动精神开辟“两个结合”新境界;主体性叙事主要体
摘 要:从“一带一路”倡议下政策沟通、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的现实背景出发,以国际物流通道联通支撑贸易畅通为视角,运用“海丝”沿线国家2006—2019年数据,在测算海上国际物流通道联通指数基础上,通过构建多边贸易阻力实证模型,验证了“海丝”国际物流通道的联通对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海丝”国际物流通道的联通显著促进了双边贸易,且“一带一路”合作显著改善了沿线国际物流通道的
摘 要:华侨华人商会在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手工收集华侨华人商会数据,实证检验华侨华人商会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华侨华人商会对OFDI有正向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华侨华人商会可以发挥民间外交职能,当东道国与中国有外交往来时,华侨华人商会对OFDI的促进作用会更为显著。当企业到地理距离邻近中国、法治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道国投资时,华侨华人商会对OFDI有
摘 要:金砖国家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多边主义,为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参与多边对话与合作提供广阔舞台,随着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的正式加入,金砖国家日益成长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结合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新背景,从投资东道国特征的角度,探究中国对金砖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与投资潜力,对加强产业、科技、经贸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构建对外交流合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
摘 要:随着时代革新、科技发展与理念进步,民主政治发展逐步融入了“数字”要素。从历史、实践和法治等三个维度考量,数字技术的革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新时期,如何保障最大多数人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新时代民主政治生活的重要课题,因数字资格、数字能力不足导致的数字鸿沟和算法黑箱问题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质效形成掣肘效应
摘 要:《民法典》第157条应当作为处理合同不成立、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返还纠纷的独立请求权基础。以原物返还和不当得利返还规则来处理返还纠纷存在诸多不足,统一多层次返还规则更具优势。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法院已将《民法典》第157条作为请求权基础来运用;财产返还的性质应以返还客体的不同而区分为物权请求权或债权请求权;折价补偿是类似合同的债权请求权,并非不当得利。在适用《民法典》第157条
摘 要: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性质界定的困境在于未将行为类型化,从而导致结论以偏概全。应通过类型化思维,从规范和事实层面对行为进行分析,并将行为划分为技术支持型与商业帮助型。技术支持型行为具有技术性、对象不特定性和分散性特征,商业帮助型行为具有经济性和集中性特征。判断行为的可罚性应坚持主观归责的思路,技术支持型行为对应的“明知”是指“特别知道”,商业帮助型行为对应的“明知”是指“知道”与“应当知道
摘 要:《数据安全法》第二条在坚持“数据存储地”模式下,通过保护管辖原则适当扩展域外数据管辖权,与欧美等其他国家的“数据控制者模式”下域外管辖权扩张路径有显著区别。作为数据大国,中国有必要从自身国情出发,辩证看待“数据存储地模式”和“数据控制者模式”,探索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和需要的域外数据管辖权规则体系。在尊重网络主权、数据主权的前提下,创新性构建以数据国籍制度为连接点的应对域外数据管辖权无限制扩张
摘 要:视觉转向的媒介传播生态赋能文化遗产类电视节目的“场景”构建,创新文化遗产内涵的再现方式,发挥连接受众民族情感与文化经验的桥梁作用。通过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的视觉场景再现方式及其意象生成机制进行梳理发现,该节目通过多元文化符号的视觉组合、文化传承中的时空场景交融、生活情境中的仪式展演等多维场景来凸显文化价值,并通过民族意象、历史意象和时尚意象的再现与构建,激发文化归属、文化
摘 要:算法被认为比新闻从业者更客观是因为除最初编程外不需要人工参与的算法克服了人类主观性限制。但是,批评新闻从业者不客观不仅仅是因为其存在着的主观性问题,还与社会权力结构的不平等以及媒体所有权的垄断和集中有关。通过对新闻算法及其所作的客观性承诺的考察,发现算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主观性问题,同时也深受社会权力结构和企业经济偏向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个性化为导向的算法新闻对新闻公共性的贬损、计算宣传的
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重要理念于2013年提出,对新时代中国外交话语研究提出新的要求。将话语历史分析与评价资源相结合,采用语料库方法,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型外交话语的人际意义建构模式。研究发现,(1)“共同体”话语围绕“发展”“合作”两大核心主题,进一步归纳为外交主体、外交行为、外交目标三大类别;(2)通过命名策略与介入资源相结合建构外交主体,表明中国政府扩大对
摘 要:刘师培早年论述古典文学,将“征实”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但又时时修正、调适。从大的艺术观考察,刘师培将书法、词章、绘画、小说都汇入“美术”名下,他的论证理路是以地理学视野下的南北界限区分艺术上的差别,进而以“征实”作为标准判断南北艺术的高下,这是当时科学思潮影响人文学科的反映,乃时代风潮使然。实际上他始终未以“征实”作为唯一的标准,直至讲学北大时期,最终确立了主观活动、情感力量在文学创作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