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今中西之争”这一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建设中的长期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之所以长期难以破解,根源在于不具备破解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两个结合”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创造了坚实的物质条件,新时代的中国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力量“东升西降”的发展趋势日益显著。此外,“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方法,并创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熔铸
摘 要:城市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然而既有研究对特大型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条件与机制缺乏深入探讨。本研究基于TOE框架,结合注意力配置理论与整体性治理理论构建“动力模型”,以我国21个特大型城市为案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特大型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与组态路径。研究发现,特大型城市数字化转型是技术牵引力、组织支撑力和环境助推力互动与调适的结果,推进
摘 要:既有研究认为政府委托第三方评估中专业机构易对政府产生依附而难自主。该认知在M市文明城市建设绩效评估案例中被打破,其中受M市政府委托的H研究院就展现了较强的自主性。运用递进分析框架逐层解析该案例发现:表层互动行为反映着M市政府与H研究院立足多阶段充分互动促成专业自主的过程;中层主体动因揭示了政府对技术资源较强依赖是形塑充分互动的前提;底层治理需求阐明政社合作动因衍生于二者在高层次治理需求上相
摘 要:治理实体企业金融化是扭转经济“脱实向虚”的微观基础。公共资源关系到企业的市场机会、非弹性生产投入以及抵押能力,与企业投资决策密切相关。以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制度改革切入,研究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对企业金融化的治理作用,实证分析发现:(1)建立交易中心显著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尤其投资替代动机下的金融化。(2)建立交易中心,通过强化企业实体业务收益,摆脱对金融获利依赖;通过抑制企业金融中介行为
摘 要:提升事故灾难治理成效是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31个省级政府的实证分析,探讨技术、组织、环境三个层面对事故灾难治理成效的影响。分析发现:单一条件不构成影响事故灾难治理成效的必要因素。地方政府高成效治理事故灾难呈现“技术-组织模式”“组织-环境模式”“综合模式”三种路径,其背后存在“数字赋能”和“行政赋权”两种主要策略,东、中、西部省份在治理策略
摘 要: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政府已经成为基层治理的新形态,但是也导致了治理的“负能”。基于“技术-制度-组织”的分析框架,通过B市C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案例,分析了数字技术“赋能”产生基层治理“负能”的具体表现及其深层原因。研究发现:基层治理“负能”表现为技术规制下的“重压”、制度运行中的“重负”以及组织执行中的“重忧”,使得数字技术未能取得预设的效果。而治理“负能”的生成机理在于数字技术未
摘 要:平等是人类追求的重要价值,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进入数字时代,人们期待数字技术能实现或增进平等,但事实上数字技术不仅没能实现平等,甚至塑造了新的不平等结构。数字空间的主体交往和行为选择是具有身份性的,数字时代数字身份的建构与不平等问题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数字身份建构虽然蕴含着消解不平等的积极因素,但一方面延伸和复制了既有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又塑
摘 要:社会组织本应在跨域治理中发挥弥合行政边界、倡导跨域政策、纾解诉求差异、赋能公众参与等效能,却在现实中普遍受限。已有文献从结构性和自主性视角丰富了相关理解,但是它们或者停留在应然层面,或者只是在实然层面关注到了社会组织的策略行为,没有对不同类型社会组织参与跨域治理受限的具体原因做出有针对性的分析。作者通过构建“政治关联-组织网络”的分析框架,对武汉市四家环保组织展开比较,发现社会资本在纵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