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北京,入眼皆春意,拂面尽和风。在这个生机勃发的时节,《北京档案》迎来了第400期杂志的出版。自1984年创刊以来,《北京档案》已走过了40年的历程。四十载春华秋实,四十载勤勉不息。《北京档案》以服务档案事业中心工作、服务广大档案工作者为宗旨,始终坚持“政治立刊、质量兴刊、特色强刊”的办刊理念,着力提升办刊水平,聚力打造特色精品,形成了集新闻性、学术性、业务指导性、知识性、文化性等特色于一身的
3月29日下午,北京市档案工作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受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委托,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刘占兴主持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朱向东出席会议。市档案馆馆长程勇传达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档案局对北京市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会议印发了全市档案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2023年,全市档案部门牢记“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
为扎实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落地实施,2024年3月27日上午,北京市档案局组织召开学习贯彻《实施条例》座谈会,北京市档案馆、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以及区档案局、区档案馆,市国家机关、高校、国有企业共13家单位参加。 与会人员围绕“以首善标准学习贯彻《实施条例》,扎实推动全市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结合各自行业特点和档案工作实际,就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实施
4月12日,《北京档案》创刊40周年暨出版400期座谈会在北京市档案馆隆重召开。中央档案馆副馆长、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林振义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市档案馆馆长、《北京档案》编委会主任程勇主持会议,并向受聘编委颁发聘书。《北京档案》编委会委员、参与办刊工作的老领导和老同志、行业报刊负责同志、各区档案局馆负责同志等共70余人出席座谈会。 会上播放了创刊40周年专题片——《芳华四十与档同行》,回顾了《北京档
从《北京档案》1984年第1期试刊到2007年出版第7期(总第199期),24年间我一直从事和分管《北京档案》编辑部的工作,之后3年虽不分管但兼任社长。陪伴《北京档案》一路发展,见证了这本刊物从芊芊幼苗到枝繁叶茂,感触颇深。 一、刊物初创,编辑发行迎难而上 《北京档案》创办于1984年,1984年和1985年各出版了一期试刊。回忆创刊的初衷,可以归结于这样几点。一是全国档案事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
四十载春秋寒暑 四十载奋发图强 奔腾的岁月 见证了你茁壮成长 如一曲旋律舒缓的长歌 跟随时代的召唤 默默诠释着 档案人的美好理想 那跳动的音符 钩沉着古都的过往 不变的基调 蕴含着西松树胡同*的足迹 延续着贡院西街的沧桑 如阵阵和畅的暖风 轻拂并充盈着 档案人的心房 经验的展示 观点的碰撞 求索的园地 学习的课堂 一册在手 顾不上吸纳油墨的芳香 即沉浸在
四十载栉风沐雨、耕耘不辍,四十载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在这惠风和畅、春暖花开的美好四月,《北京档案》迎来了创刊40周年。我作为曾见证《北京档案》发展变化的一位亲历者,衷心希望《北京档案》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再创佳绩! 我是从2007年5月8日任北京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根据领导分工,开始分管《北京档案》杂志社工作,一直到2013年5月调整分工卸任社长兼总编,与《北京档案》杂志社的同志们共事近
今年是《北京档案》杂志创刊40周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曾有二十多年有幸参与了该刊的编辑发行工作,这期间先后经历过机构改革、期刊整顿及数次期刊改版,在这过程中有办刊的不易也有收获的喜悦,更多的是与各位编辑的愉快合作。如今,每当我回想起那段难忘的经历仍非常怀念,成为我退休生活中的美好回忆。 一、回顾《北京档案》发展历程 《北京档案》自1984年创刊之初,就制定了明确的办刊方针,即宣传党和政府有关档
今年是《北京档案》创刊40周年,作为《北京档案》的一位老作者,与有荣焉。我于1996年春调入北京市档案局工作,因平时喜欢文字书写,遂与同处办公的《北京档案》杂志社有了交集。作为一名文字爱好者,从刚开始的懵懵懂懂到渐入佳境,回过头来一看,从1997年到2014年这近20年间,我在《北京档案》共刊发稿件36篇、12万字,心中满满的成就感。《北京档案》就像是一片沃土,浇灌出千花万朵,香飘四方。 一、花
这次座谈会是一场文化盛宴,是档案文化的盛会。《北京档案》杂志40载的辛勤耕耘,铸就了400期的文化辉煌,可喜可贺。我和刊物一起走过40年,在《北京档案》发表过十几篇文章,这里是培养我的园地,她是我的良师,也是益友。我对《北京档案》的期待主要有三点。 一是立足兰台,迈向社会大舞台。突出档案特色,坚守兰台本色,进一步面向社会,为把档案文化推向社会发挥作用。二是立足北京,面向全国。打造首都文化名片是我
在《北京档案》杂志创刊40年、出版400期这样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请允许我代表北京史研究会的所有会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全体同事,向《北京档案》杂志和北京市档案馆的各位同仁,表示热烈的祝贺! 首先,我们要向参与《北京档案》创刊、推动刊物持续发展的领导和同行,表达深深的敬意!创业不易,守业更难。我们高兴地看到,《北京档案》自创刊以来,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努力,在披露档案、研究档案、利用档案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热烈祝贺《北京档案》创刊40周年暨出版400期。 40岁对一个人而言,是一个品性稳定、思想成熟的年龄,正所谓四十不惑,对于一本期刊而言,经过40年的发展和沉淀,也形成了鲜明的学术品味和办刊风格。我查阅了《北京档案》创刊号,上面刊登了曾三同志给北京市委领导的信,在信中曾三同志希望“北京市的档案工作能跟得上两个文明建设的进程,站在全国的表率地位”,“为千秋
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参加《北京档案》创刊40周年暨出版400期座谈会,在此我对《北京档案》创刊4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和美好的祝愿。作为《北京档案》的一名忠实作者、读者、审稿者,截至目前,我在《北京档案》共发表了7篇文章,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篇文章就发表在《北京档案》上,对我个人的学术成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常将《北京档案》放在我的案头学习参考,对《北京档案》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此,请允许我对
非常荣幸今天来参加《北京档案》创刊40周年暨出版400期座谈会,在此谨代表我个人,以及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档案系向《北京档案》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1984年《北京档案》创刊时,我还是一个档案学专业大二学生,我1986年毕业,算起来,它的刊龄比我的工龄长两年,几乎伴随了我全部的专业学习和教师生涯。在这个过程中,我从《北京档案》的忠实读者逐渐成为《北京档案》的论文作者、编委。《北京档案》也对我们
欣闻今年是《北京档案》杂志创刊40周年,特向贵刊全体同仁表示最真诚的祝福和最热烈的祝贺! 四十不惑,人应如此,杂志亦如是。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端与屏”,回首《北京档案》40年,跃入眼帘的是一幅北京档案工作发展光辉历程的壮丽画卷:她一路与时代同行,孜孜不倦地发掘着档案行业那些激动人心的吉光片羽,让点点星火汇聚成炬,以一篇篇学术价值高、实用性强的精品之作,举旗帜、强阵地、促研究、育新人,
感谢北京市档案馆邀请我参加此次座谈会。 作为首都档案系统唯一的一本档案专业刊物,《北京档案》创刊40年来,始终承担着记录首都档案事业发展历程、宣传首都档案事业发展成就的职责使命,杂志本身也逐渐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在全国档案期刊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同处京城,我们一直密切关注《北京档案》的成长与变化,为她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 作为档案期刊界的同行,要向《北京档案》杂志创刊40周年、出刊
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档案学通讯》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对《北京档案》创刊4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 作为研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聘任的研究员)是《北京档案》的重要作者和忠实读者。据不完全统计,自1984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师生(其中相当部分教师是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是《北京档案》刊发文章数量排名第二的群体,超过474篇。《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今天有这个机会参加《北京档案》创刊40周年座谈会,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习、取经。作为《北京档案》的一名忠实读者,我在学习、工作中,深感杂志不仅是了解行业动态、把握政策方向的重要渠道,也是交流学术、探讨业务、分享经验的重要平台,是档案工作者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北京档案》作为首都档案专业刊物,编排精心、内容丰富。“理论探讨”“法规标准”等栏目刊登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政策法规
“祝《北京档案》40岁生日快乐!愿你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熠熠生辉”“以笔为舟,以页为帆,愿《北京档案》在未来的岁月里,砥砺前行,继续书写辉煌”……一条条情真意切的网友留言,传递出社会各界对《北京档案》杂志创刊40周年暨出版400期的热烈祝贺和殷切期盼。 4月1日,北京市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发起互动活动,向关心支持《北京档案》发展的社会读者、作者征集对杂志创刊40周年暨出版400期的寄语和祝福。活
摘要:长期主义本质上倡导为追求长远目标实现而开展决策实践或付诸行动,为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提供了价值取向和方法指导。档案价值论、档案治理理论、“成本—收益”理论和WSR系统方法论为长期主义应用于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廓定了理论框架。基于长期主义的核心要素,借鉴WSR系统方法论框架,提出综合档案馆在档案资源建设中应当践行长期价值主义,明晰档案资源建设应然目标;践行长期行动主义,谋求档案资源建设效能
摘要:档案治理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时代变局和治理升级要求档案治理理论创新。引入韧性治理理论并提出“档案韧性治理”概念,论述其在发展韧性、参与韧性、结构韧性和能力韧性四重维度的特征。基于档案韧性治理,从提升档案治理韧性方面提出档案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形成动态机制,稳固持续发展韧性;完善保障机制,增强社会参与韧性;强化协调机制,联通体系结构韧性;落实聚合机制,夯实治理能力韧性。 关键词:档案治
摘要:数字记忆是数字时代的记忆新形态,是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载体。论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档案学视域下数字记忆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合人工阅读,描绘数字记忆的研究图景与未来展望,以期为提升档案馆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提供借鉴。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字记忆的概念内涵、档案馆在数字记忆构建中的功能定位、数字记忆资源建设、数字记忆项目建设以及对数字记忆的理论反思等五个方面。未来建议加强
摘要:制定和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是新时代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必然要求。论文阐述了其时代意义、主要特点,说明了其主要内容,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制定“永久保管档案分级的具体标准和管理办法”与如何理解和施行“任何内设机构和个人不得拒绝归档或者据为己有”之规定等问题。 关键词:档案法实施条例 档案法 档案行政法规 Abstract:The formulation and i
摘要: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入推进,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成为档案事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目前,各级综合档案馆仍面临开放率不足、文化创新性不足和数字技术应用不足等短板,需从整合文化资源保障开放供给、建构用户画像提升服务品质、运用数字技术创新服务形式三个维度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文化数字化 档案公共文化服务 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我国档案工作管理对象、
摘要:地契档案是反映房屋土地交易的重要证据,价值极高。部分民国时期的地契档案损毁严重,修复时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在开展修复工作前对修复过程中蕴含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工作。论文以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所藏一批民国地契档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批民国地契档案的破损现状,利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修复中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并评估其风险威胁等级,为全方位开展民国地契档案的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及
摘要:书信档案是重要的学术研究资源,具有多重价值。论文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阐释书信档案三种研究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馆藏书信索引集”“馆藏集外书信集”“馆藏互致书信集”三种书信档案整理方式,并进一步提出了从“三权”辨析入手实现书信档案分级管理、积极推介“集外佚简”推动书信档案深度编研、立足书信特色推进数字化展示的书信档案资源开发路径,以期为各级各类馆藏书信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提供
摘要:新中国成立前后,为了平抑物价、安定民众生活,北京陆续举办了折实储蓄、保本保值储蓄等,并以此为基础走上了人民币储蓄的新阶段,开创了新中国的人民储蓄。人民储蓄的创建,平抑了物价,稳固了币值,引导民众养成了储蓄的好习惯,使民众不担心物价上涨,保障了民众生活的安定,更使民众初步体会到了新中国生活的幸福感。 关键词:新中国 储蓄 物价 生活 Abstract: Before and after t
北京自金中都建都以来已经走过870余年,其底蕴之深厚,文化之灿烂,彰显了首都自身强大的影响力。丰台区作为北京的城六区之一,自金中都始,一直在西南守护着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丰台区,原宛平县地,金中都时为大兴府治,元大都时为大都路治,明、清时期为顺天府治。民国时期,宛平县划归河北省,县政府迁至拱极城。1952年撤宛平县制,宛平城归新更名的丰台区(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原第十二区更名为“丰台
东城区档案馆电子刊物《汇流澄鉴》创刊 东城区档案馆电子刊物《汇流澄鉴》于2024年3月20日创刊,目前以周刊形式在区档案馆干部职工间进行交流。该刊物聚焦档案业务、服务领导决策、弘扬兰台文化,分为“兰台资讯”“兰台政策”“兰台视野”“兰台经藏”“兰台书箧”五个栏目,通过搜集专家对档案法律法规的深入解读、科研人员对档案前沿课题的研究等,为领导制定本馆政策计划提供参考;通过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地摘编全国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