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取得丰硕成绩,主要体现在:社会物流需求大幅增长、社会物流成本稳步下降、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现代物流治理取得积极成效、物流从业人员增加和物流标准化工作蓬勃发展。展望2025年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现代物流有望呈现以下趋势:物流运行保持良好增长、提质增效降本走向深入、供应链升级加快提速、韧性安全水平持续提升、数智化转型提档升级、结构调整力度有所加大、产业集群枢纽联动发展、绿色低碳物流走向实践、从业人员权益得到保障、行业治理更加规范有序。文章还就物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以技术创新为先、以管理创新为要和以生态创新为本。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由效率优先向效率与安全兼顾转变,国内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叠加,重点领域与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尚在,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凸显。未来几年,加快供应链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构建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和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仍是供应链发展的重点。我国供应链发展趋势为:供应链生态协同带来全新的价值、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供应链智慧化升级成为发展主流、供应链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发展形成行业共识。我国供应链存在的问题是:供应链协同不足、供应链韧性管理能力薄弱、供应链智能升级受限、供应链ESG治理能力挑战、供应链标准体系建设成为当务之急。文章提出的对策是,通过创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协同能力,形成供应链高效创新的竞争优势;通过提升韧性和安全能力,实现供应链自主可控;通过运用数字化形成价值创造能力,加快供应链转型升级;通过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供应链ESG治理新范式;通过建设供应链安全、绿色、科技等方面的标准化能力,引领供应链快速高质量发展。
自贸试验区物流业集聚水平的提升对于推动贸易便利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区位熵系数测度自贸试验区的物流业集聚水平,并运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分析物流业集聚的演变特征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我国自贸试验区物流业集聚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大部分城市物流业集聚水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②自贸试验区物流业集聚水平总体上升,且“两极分化”现象显著改善,区域内差异是导致自贸试验区物流业集聚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③我国自贸试验区物流业集聚尚未形成较为良好的空间关联性。
文章基于国家安全和应急管理的双重视角,探讨城郊大仓“平急两用”模式的战略价值。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深入分析,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城郊大仓在国家应急响应体系和安全保障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城郊大仓“平急两用”模式是连接常态管理与应急处置的关键纽带,在提升国家应急能力、保障战略物资储备、促进军民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文章提出了优化城郊大仓“平急两用”模式的政策建议,为提升国家应急管理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提供了新思路。
当今,制造型企业面临全球化竞争、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和技术进步迅猛发展的挑战,迫切需要优化供应链和物流管理体系,将物流服务深度嵌入制造供应链体系。科学合理的决策工具在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T球面模糊集和三支多属性群决策理论的新型决策模型,旨在解决制造型企业物流数字化平台建设模式的选择问题,针对不同制造型企业制定了建设自有物流数字化平台、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搭建物流数字化平台和依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平台三种模式的建设策略。文章首先根据制造型企业物流数字化基础与企业运营情况建立评价属性集,利用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得到综合评价矩阵。其次,建立T球面模糊环境下的损失函数矩阵,根据相对接近度函数计算得到条件概率,利用三支决策理论中损失函数矩阵计算概率阈值进行分域,得到对应的选择策略。最后,通过案例研究,说明所提方法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绿色产品的信息溯源,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文章研究了区块链技术采纳下的绿色供应链中,零售商成本分担契约的选择问题,分别建立零售商不分担制造商的成本(NC)、零售商分担制造商的绿色研发成本(GC)、零售商分担制造商的区块链技术成本(BC)以及零售商同时分担制造商的绿色研发成本和区块链技术成本(TC)四种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四种博弈模型的零售价格、批发价格、产品绿色度、区块链技术水平、制造商的收益以及零售商的收益均随着绿色产品偏好系数和区块链技术偏好系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绿色产品研发成本和区块链技术成本的增加而减小。零售商进行成本分担提升了销售价格、批发价格、产品绿色度、区块链技术水平、制造商的收益以及零售商的收益。当绿色产品研发成本高于区块链技术成本时,BC与GC相比较,BC的销售价格、批发价格、产品绿色度、区块链技术水平、制造商的收益以及零售商的收益更高。当零售商的成本分担比例较小时,三种成本分担模式下,TC的销售价格、批发价格、产品绿色度、区块链技术水平、制造商的收益以及零售商的收益最高。
产业持续变革和结构调整为中国发展带来机遇,新型工业化重大战略机遇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和生产要素的不断革新,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和产业价值链三者之间有着紧密且相互依托的关系。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产业禀赋与新型工业化高度契合,探索新型工业化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价值链中场景化构建、数字化赋能变革和产生规模效应等不同维度的积极影响,分析新型工业化实践中存在的产业广度不足、产业赛道同质化和行业“独角兽”数量缺乏等局限性问题,并从建立柔性供应链系统、提升品牌竞争力和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内驱变革等方向激活产业价值链提升。文章以东莞市产业价值链作为研究样本对象,为在新型工业化实践中全面嵌入价值链框架深度循环升级提供参考经验。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地缘冲突时有发生,导致通信产业关键零部件被“卡脖子”,通信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面临挑战。为提高通信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文章对通信产业链供应链形势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结论:国家和行业层面要健全标准、能力补齐以及数智基础加固,企业层面要坚定发展理念与多措施保障稳定,提升我国通信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
为解决制造企业可维修备件库存管理策略粗放、库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构建了基于(S,Q)策略的可维修备件两级库存控制模型。结合制造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S,Q)策略的两级供应和维修保障模式,以节约成本为优化目标,以服务水平为约束,针对制造企业的重要备件,构建了基于Metric模型的可维修备件两级库存控制模型。在算法求解上,设计了多种群遗传算法求解订货批量和再订货点。利用企业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对所建立的库存控制模型与传统库存模型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分析表明,所构建的库存控制模型可以在保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将库存成本降低48%,该模型可为大型制造企业的可维修备件库存管理提供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