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震惊文坛的才子,却为何选择成为炮制火爆畅销书的作坊主,如果金钱不是唯一的理由,到底是什么牵引着“姚君”走向“海伦娜”?故事从葬礼写起,讲述的不仅是一个传奇作家的生与死,也是一个时代的文学往事。 刚起床,接到姚君的电话。 说话的却不是姚君,而是一个陌生人。 陌生人说,他是姚君的儿子,他爸爸凌晨两点钟走了,后天举行告别仪式,想让我到时候去讲几句。没作任何犹豫,我一口就推了。且不说我昨
女儿带着母亲旅游,在北京的宫殿前留下合影,弟弟指出父亲也曾在那里照过照片,可是全家人都知道父亲没有去过北京。父亲的照片是在哪里拍的?冬夜里,原本一起行路的人后来都去了哪里?有谁记得他们曾经来过又为什么离开? 1 一直到停止登机前两分钟,我妈才成功和我会合。那时广播里已经在喊她的名字了,徐小梅女士,徐小梅女士。我望向这声音可能传达的各个角落,厕所,扶梯,快餐店,甚至远处的贵宾候机厅,试图找到她
北宋元丰二年八月,苏轼从湖州任上被押解到御史台受审。在那个被人们称为“乌台”的地方,一代文豪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劫难?事件的局内人和局外人,从皇帝到狱卒,以及苏轼自己,生前身后又各有一番怎样的自白?或许只有那只无处不在的乌鸦,能印证世人的良心。 题 记 要是世人能辨假,真人何须诉明神。 ——百尾生《三梦记》 引 子 关于乌台诗案的案卷,很多人认为它已消失于靖康年间的大火中,但随
古老的瓜洲渡口,见证了世间男女的爱恨情仇——杜十娘的决绝,渔家夫妻的生离死别,现代人的迷惘。那些不堪侮辱投江自尽的女子,那些站在江边寂寞守候的人们,仿佛平行时空下的同一场大寐,他们在逃避命运的途中一次次撞见命运。 一 要不是手头拮据,我是不会接下这个活儿的——写一个舞台剧脚本,关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活儿到我手上估计转过不少于三个人,因为层层剥皮已经没什么油水了,八十分钟的舞台剧本只
一场场煤矿安全事故让孩子失去父亲,妻子失去丈夫,母亲失去儿子。失去至亲的女人们抱团取暖,抵抗寒意。这是我们都很熟悉的煤矿往事,尘封的记忆和深眠的魂灵一样,一旦苏醒,皆是血泪沉冤。写好一个煤矿就是写好一群人、一座城市,也是写好一段历史。 一 老庙煤矿一号井矿灯房门前有三棵玉兰树。 玉兰树是春寒料峭时节矿里绿化队来人栽下的,原先,绿化工人是准备栽法国梧桐的,矿灯班的班长朱金莲不同意:“中国人
炙烤了一天的收割机,终于在稻田歇下。一个大学未毕业、刚刚丧父的女生,强撑着与同村男人搭档做稻客。当她在疲惫甚至发烧中昏睡,那个被她称为叔叔的男人,在黑夜里向她伸出了罪恶之手。害怕?哭泣?屈服?还是反抗? 王前在田里想要捡起一把稻穗,谁知怎样都扯不断。那稻穗颗粒饱满,金光闪闪,像一把金子弯腰。她蹲下来,用指甲掐它的枝干,可是稻穗仍然纹丝不动。正在较劲时,稻田里的一群青蛙轰然吵闹起来,这些灰绿色的
作者简介 西蒙·范·布伊(1975— ),英国作家,生于伦敦,具有八分之一的中国血统。二○○二年,他凭处女作诗集《爱与五种感觉》获得H.R.海斯诗歌奖。他于二○○九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爱,始于冬季》,荣获当年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目前,西蒙·范·布伊与妻子和女儿定居美国纽约。《恋爱者的秘密生活》首次出版于二○○七年,是西蒙·范·布伊写作生涯中的第一部短篇集。 小 鸟 醒来后,我满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