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4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显示,全国农广校农民中职教育招生 2.4 万人,在校生达 5.9 万人。近年来,各级农广校克服机构改革冲击、办学政策限制瓶颈,坚持以农为根,以教为本,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精准对接人才需求,办好农民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实现稳步增长,培养了一大批扎根一线的乡村人才。 拓宽招生渠道,筑牢培养根基。稳定并扩大招生规模,是保障农民中职教育持续发展、为乡村输送
编者按:农民职业教育是优化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存量结构的现实需要,是培育新型农业人才的关键力量。近年来,各省在招生动员、争取政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中高职贯通,探索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本期遴选河北、安徽、河南、甘肃、江西等地的农民中职教育实践进行展示,敬请关注。 河北省农广校多年来坚持以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为己任,以推动高素质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调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重要指引。近年来,安徽省农广校立足新形势促进新发展,聚焦主责主业,厚植体系办学优势,坚持提升内涵质量,持续推进农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开拓创新办学渠道,推动全省农民中职教育稳中向好,为助力安徽省乡村全面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
近年来,河南省农广校坚持以学员需求为导向、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项目为抓手、以教改试点为突破口,聚焦主业,科学谋划,扎实开展农民中职教育,探索河南特色农民教育模式,为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河南省农广校紧抓农民中职教育不放松,坚持守正创新、主动作为,在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目前开设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等7个专业。2021—2023年累
近年来,甘肃省农广校始终坚守中职教育是农广校的办学基础不动摇,全省农广校办学人员努力克服新生代农民学农动力不足、青壮年农民工学矛盾突出等一系列困难,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与学历教育相互衔接的培养机制,坚持“送教下乡,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扩大招生对象,优化专业结构,实施产教深度融合,力争做到高素质农民培育和中职教育双促进、共发展,为甘肃省培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 一、持续夯实办学基础 (一)争取政
近年来,江苏省农广校宿迁分校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农广校部署,在省农广校指导下,紧扣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积极促进乡村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需求有机衔接,始终坚持教育培训和学历提升两手抓,形成以高素质农民培训为“主体”、以农广校成人中等学历教育和南京农业大学函授高等学历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办学格局,2011年至今,成人中等学历教育累计招生4860人,毕业生3841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民是主体,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应树立“四个观念”,让农民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有效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科技应用能力,在农村兴办产业、发展产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经营规模与生产效益,持续增加其收入,促进农业更高效、乡村更美好。 (一)理思路,树立全局发展观念 各级农广校长期与农民打交道,最了解农民的需求和意愿。农民在参加各类培训后技能得到
江苏省如东县围绕全县农业七大产业发展需求,在稳产保供方面,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蔬菜产业,在地方特色产业方面,着力发展果蔬、畜牧、渔业、蚕业特种养殖和花卉产业。如东县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质量效果提升为中心,扎实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规模和培育绩效逐渐显现。 构建“一主多元”的农民培育体系。如东建立了以县农业农村局为主管部门、以县农技推广中心(县农广校)为主的培训平台,以科研院校、县域内省市县三级农
多年来,承德市农广校围绕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走实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探索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农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聚焦地区农业产业,开展社会化服务 融入大局创品牌,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人才需求相匹配,与乡村产业建设需求相结合,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一是围绕重点产业工
在一次实地走访中,有茶农问:“身边许多朋友都拿起手机直播卖茶叶,不仅销量好而且利润高,但我就是卖不出去,这是为什么呢?” 这便是笔者这门课的由来。如何帮助高素质农民拿起手机“新农具”,耕耘直播带货“新农活”,笔者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四部分展开介绍。 一、教学分析 学员在年龄、文化程度、生产经验、学习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了确保农民培训的针对性,通过数字化工具在线采集、分
小麦赤霉病,被形象地称为“小麦癌症”,以其难以治愈、为害广泛且严重的特点,成为影响全球小麦产量与品质的重大病害。该病不仅导致小麦产量损失可达20%,更因其产生的“呕吐毒素”威胁人畜健康,影响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不仅是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也是绿色兴农战略和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说课将围绕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技术,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效果与反
直播电商作为当下的热点,越来越受到学员的重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员直播张不开口,有的直播过程不了解平台规则,频繁违规。为提升农民数字技能,助力农村电商发展,山东省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讲师团农村电商团队建设了“新媒体电商”课程体系。本说课是专业技能课,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介绍。 一、教学分析 (一)整体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电商,在农副产品的推销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是大有可为的。“直播流程与
《2023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指出,2022年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成效显著、高素质农民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农民实际生产生活与理论知识相脱离,高素质农民在获得贷款、购买农业保险、享受城镇社保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等,这就需要农广校在训后持续对高素质农民进行跟踪服务,帮助农民做到理论培训与实践生产有效衔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近年
杨春鹏,1969年出生,承德市兴隆县农广校教师,30年来,他长期与农民打交道,足迹遍布兴隆县乡村的沟沟岔岔,他把绿色的希望播撒在兴隆田野上,他用行动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和爱戴。 兴隆县地处燕山南麓,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硒、钙、铁等微量元素,有发展山楂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被誉为“中国山楂之乡”。杨春鹏立足本地山楂产业,坚持普及新技能、新品种。 2018年5月,雾灵山镇梨树沟村发生了山楂树黄叶现象,农
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北京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以“新工程、新主体、新动能”为指引,着力打造现代农民培训模式、培育高素质农民,通过输入新理念、打造新主体、激发新动能、呈现新业态和增加新收益,助力地区农业品牌“草莓小镇”的建设。 输入新理念 鑫城缘农民田间学校的新老负责人都是昌平农广校的学员,从农民中等学历教育到短期培训,从高素质农民培训、中高级实用人才培训再到北京市“头雁”
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今天,有一批对“三农”事业有热情、有理想的新农人,他们正在为现代化农业注入新的元素和能量,利用手机新农具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在引领新农民、发展新农村、托起新农业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济宁市兖州区的一对“80后”青年夫妇,怀揣着一个“红薯梦”,肩扛摄像机,建设百亩育苗基地,推广订单种植, 将自己的红薯梦变成大家伙儿的甜蜜事业。 培训学习 开启创业路程 袁蒙是返乡创业大学生,
女性创业者们正在以其独特的视角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各行各业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我们今天的主人翁也是一位女性创业者,一位来自洞庭湖畔、鱼米之乡的高素质女农民,一位从都市白领转型成为现代农业领军者的女性,她就是岳阳县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董敏芳。 “白领”变“农民” 董敏芳是“70后”,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董敏芳说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每到农忙的时节,忙得不亦乐乎,每家每户的孩子们就要
在四川省崇州市缘道家庭农场内,废旧的农具用来作装饰和展示教具,以此向孩子们展示农具的用途以及耕作方式的变革;每到周末,农场不仅要迎接研学团队,还要开展农业交流的技术培训,接待量在百余人次以上;可窥探鸟儿们多彩的生活,如红嘴蓝雀啄食柿子、翠鸟捉鱼、大拟啄木鸟合家欢等场景,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观鸟课……农场独特的乡村研学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打卡,让更多人接触到了自然教育理念,也为农场所处的红旗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农民体育协会是集教育培训、科技推广、科学普及、信息传播和农民体育运动指导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培训机构。 办公地点位于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农广大厦,毗邻东三环,地铁、公交车站环绕周边,交通便利。大厦现有两个100平方米演播室、三个200平方米演播室和一个800平方米演播室。其中100平方米实景和虚拟演播室均配备三讯道索尼2580数字全高
电视节目介绍 栏目名称: 《田园帮帮团》 播出平台: CCTV-17农业农村频道 播出时间: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四、周日21:46 重播时间:周一至周日06:05,周一至周五8:55,周一至周五、周日13:00 栏目宗旨: 通过产业帮扶,为农民朋友解决急难愁盼。 节目定位: 纪实性农业帮扶节目 CCTV-17《田园帮帮团》是国内唯一一档纪实性农业帮扶栏目,以技术性、实用性、服务性为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