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区块链是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数字技术之一,为农业产业链转型升级创造了新契机。结合区块链的功能特征,深入分析区块链与现代农业产业链契合之处、发展优势与制约条件。现代农业产业链符合区块链应用场景特性,且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发展需求和区块链的功能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应用区块链技术能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能生产、供应链金融以及产业链治理等多个现代农业产业链关键领域的信息风险问题。
摘要:目前,耕地土壤面临连作障碍、盐碱化、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威胁作物产量和粮食安全,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具有提高作物产量、抵御病害、修复土壤等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根际促生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作用机制不明确、应用技术不成熟及效果不稳定等问题,严重限制其应用。系统梳理了根际促生菌的分类、促生作用机制、在作
摘要: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一种食品安全级微生物,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在以枯草芽孢杆菌为底盘细胞的微生物代谢工程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CRISPR‐Cas系统的免疫应答机制和分类以及枯草芽孢杆菌中CRISPR-
摘要: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棉花苗期逆境离子吸收和运转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棉花‘新陆早45号’为材料,接种摩西斗管囊霉,以不接种AMF为对照,待棉花生长至3叶期进行不同水平(0、50、100、150、200 mmol·L−1)盐碱胁迫,分析不同处理下棉花幼苗生长及叶、茎、根离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棉花根系侵染率随盐碱胁迫程度
摘要:为研究土壤盐分胁迫下甜高粱生育后期茎秆生长及其糖分积累的特征,以辽甜1号甜高粱品种为材料,设置1.02、2.15、2.50、3.00和4.59 g·kg−1共5个土壤盐分含量,测定不同盐分胁迫下,挑旗期、灌浆期、蜡熟期和完熟期甜高粱茎秆生长指标及糖分含量,并采用方差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相同土壤盐分胁迫下,随着生育期进展,辽甜1号的株高和茎粗在灌浆期后保持稳定,鲜重和干
摘要:为探讨外源褪黑素对盐旱胁迫下油莎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缓解效应,采用0、50、100、150、200、250 μmol·L-1的褪黑素对油莎豆种子进行浸种引发处理,以200 mmol·L-1 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20% 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和分析不同处理下油莎豆种子的萌发、胚根和胚芽长度、生物量积累等指标。结果表明,200 mmol·L-1 NaCl胁迫、20% PEG
摘要:为研究代谢产物对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甘薯茎尖为研究对象,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分离鉴定南宁菜、福菜薯18号、桂菜薯1号、桂菜薯2号、福薯7-6和台农71共6种菜用甘薯的差异代谢产物,探讨代谢途径的差异。结果表明,6个甘薯品种共得到差异代谢物4 210种,其中上调2 229种,下调1 981种,表明不同甘
摘要:为确定甘肃民勤地区‘慕合怀特’葡萄最佳采收期,以当地经验采收期(9月15日)为界限设置不同采收期,通过对酿酒葡萄成熟果实百粒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进行测定,并对不同采收期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对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进行聚类,将采收期分为2类,9月21日、9月25日和9月29日为第Ⅰ类,9月9日、9月13日、9月17日为第Ⅱ类。综合各项外观和
摘要:为探究外源CaCl2对盐胁迫下火麻生理特性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以火麻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土培法,设置300 mmol·L-1 NaCl(C0)胁迫处理及300 mmol·L-1NaCl 胁迫+5(C1)、10(C2)和20 mmol·L-1CaCl2( C3)4个处理,以正常生长火麻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下火麻的光合与荧光参数、各生理指标和次生代谢产物(总黄酮和大麻二酚)含量。结
摘要:为实现植树机挖坑机构的低能耗和轻简化,对钻头进行了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应用离散元法建立土壤模型,通过EDEM软件对钻头钻土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采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试验方案设计,以切刀刃角、螺旋翼片升角、转速3个因素为自变量,以钻头受到的阻力矩为响应值,构建阻力矩的回归方程并进行方差分析。得出最优参数组合为:切刀刃角为32.778°、螺旋翼片升角为28.316°、转速为
摘要:为高效捡拾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深层土壤中难降解的残留地膜,在分析残膜的物理特性、分布情况以及土壤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一款操作简便、高效捡拾的农田残膜捡拾装置。根据三维模型运动学分析及仿真分析结果确定表土层弯齿扎膜滚筒和深土层垂直扎膜齿组的最优设计参数,并进行验证。通过模拟土槽试验得出多因素试验结果,其最优参数组合为表土层扎膜部件入土深度30 mm,机器行走速度5 km·h-1,动力输出转速450
摘要:为解决草坪与牧草的杂草精准防控问题,研制出一种基于并联执行机构的精准喷药除草机器人,可分别满足草坪与牧草的精准除草需求。基于草坪与牧草常见杂草种类和除草剂杀草谱设计了双喷施药系统,该系统具备2个药箱,可通过三通电磁阀选择不同的除草剂;对并联机构进行运动学理论计算和ADAMS仿真分析,在MATLAB中绘制出并联机构的理论工作空间的图像,可得工作空间在X、Y、Z 轴上的极值,Xmax=320.9
摘要:为了实现更高精度的水下鱼类体长测量,提出基于分割掩膜和双目视觉的鱼类体长测量方法。通过双目相机进行水下标定后获得水下图像;再使用U2-Net分割出鱼类目标的掩膜,经过立体校正以及SGBM(semi-global block matching)立体匹配算法后生成鱼体表面的点云数据;最后通过在归一化以及点云拟合过程中增加噪声过滤,降低体长数据误差。结果表明,该方法经过水下标定后,精度提升2%左右
摘要:为探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胁迫下外源一氧化碳(nitric oxide,NO)对番茄抗氧化物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易感病番茄品种金鹏1号为试验材料,在对照(CK)、TYLCV(TY)和NO+TYLCV(NO+TY)3种处理下,通过转录组测序、荧光qRT-PCR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番茄基因组中共筛选出55个
摘要:为综合评价板栗黄化皱缩病对板栗坚果品质的影响,对坚果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该病对坚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健康树相比,病树坚果中的微量元素均有所升高,其中氨基酸、总酚、类黄酮含量分别较健康树显著提高24.93%、20.54%、36.33%;且病树栗苞上的刺束长、软,坚果颜色不均匀、表面褶皱、质地粗糙;单苞粒数、单苞重、饱果率、单株产量均显著降低,其中单株产量较健康植株减少96.45%。
摘要: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是茶叶上的重要害虫,给茶叶产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作为防治茶尺蠖的关键生物杀虫剂,在茶尺蠖的绿色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Bt处理对茶尺蠖幼虫肠道菌群的影响,基于Illumina平台,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水平Bt悬浮液处理的茶尺蠖幼虫肠道细菌的群落结构和种群多样性
摘要:为阐明黄芪多糖对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24只健康、体重相近(22.17±1.21 kg)的50日龄滩羊公羔,随机分为4组进行育肥试验,试验日粮分别设置为基础日粮组(对照组)、基础日粮+0.05%黄芪多糖组(试验Ⅰ组)、基础日粮+0.10%黄芪多糖组(试验Ⅱ组)和基础日粮+0.15%黄芪多糖组(试验Ⅲ组)。在试验的第0、10和70天分别称重,在试验期结束时(第70天)屠宰并
摘要:为研究不同成熟度对杏李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杏李适宜的采摘成熟度,以杏李‘风味皇后’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成熟度(Ⅰ、Ⅱ、Ⅲ、Ⅳ、Ⅴ)下单果重、果实颜色、果实硬度等指标变化规律进行方差、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成熟度的增加,果皮红绿值(a*)、果肉红绿值(a*)、果皮蓝黄值(b*)、果肉蓝黄值(b*)、果皮综合比值(a*/b*)、果肉综合比值(a*/b*)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在整个成熟发育期
摘要:蜂蜜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天然食品,其成分组成和营养价值因蜜源植物、产地、蜂种等不同而异。为实现对不同来源蜂蜜的评价和区别,采用常规理化指标检测和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er,HPLC-Q-TOF/MS)分析等多维指标对其进行比
摘要:微生物残体作为有机碳形成的重要前体,对农田土壤中碳的长期固存和稳定至关重要。为探讨有机物料添加对我国农田土壤微生物残体积累的影响,对来自27篇已发表文献的共111组氨基糖(微生物残体表征物质)含量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总结添加有机物料对农田土壤氨基糖[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GluN)、氨基半乳糖(galactosamine,GalN)、胞壁酸(muraic acid,MurN)及氨
摘要:为实现园林绿化废弃物高值化利用,拓宽木塑复合材料的使用范围,以园林绿化废弃物和聚乳酸为原料、生物炭为增强剂,选取杨木粉含量、模压温度、模压压力和保压时间4个因素进行Box-Benhnken试验,运用响应面法对木塑复合材料的模压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分析生物炭含量对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最优工艺参数为杨木粉含量41.31%,模压温度170 ℃,模压压力11.49 MPa,保压
摘要:为研究连续施用改性生物质炭对农田镉铅污染土壤修复及线虫群落的影响,以改性生物质炭为材料,开展连施改性生物质炭2、3、4和5年的定位试验。通过测定小麦籽粒和土壤有效态镉铅含量,探究改性生物质炭持续钝化土壤镉铅的能力,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改性生物质炭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生物质炭能显著降低小麦籽粒和土壤有效态镉铅含量,其中,小麦籽粒镉含量降幅为21%~35%,小麦籽粒铅含量降
摘要:为探究生物炭理化性质及吸附性能对热解温度及时间的响应规律,明确不同热解温度下制备生物炭的适宜时间,以园林废弃树枝为原料,在常规热解温度450、650 ℃下,分别设置12、24、36、48、60 min 共5个热解时间,分析不同热解温度下热解时间对生物炭产率、pH、灰分、芳香性、亲水性、极性、碘吸附值的影响规律及异同性。结果表明,随热解时间的增加,生物炭产率不断降低,在450 ℃下,与热解12
摘要:施肥是增加煤矿废弃地土壤营养、促进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为探究施氮和牛粪添加对煤矿补播区植物的影响,以煤矿补播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置0(CK)、5(N1)、10(N2)、20(N3)、30 g·m−2(N4)5个氮肥(尿素)施用水平和2种牛粪添加模式(0、300 g·m−2),分析施氮和牛粪添加措施对煤矿补播草地植被高度、盖度、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煤矿补播区草地植被在增施氮肥、
摘要:为探究不同施肥配比对锥栗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早香栗’盛产期大树为研究对象,选用复合肥(A)、尿素(B)、过磷酸钙(C)、硫酸钾(D)4种肥料,分别设置1.00 kg A(T1)、1.50 kg A(T2)、2.00 kg A(T3)、1.00 kg A+1.00 kg B(T4)、1.00 kg A+1.00 kg C(T5)、1.00 kg A+1.00 kg D(T6)、1.25
摘要:为优化烤烟上部叶烘烤工艺,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当地常规烘烤工艺为对照(CK),分别在烟叶烘烤过程中的变黄期设置变温处理(T1:变温幅度±1 ℃,变温频率3 h;T2:变温幅度±1.5 ℃,变温频率5 h),利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对烟叶颜色参数及色素的协同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烟叶烘烤过程中变温处理对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工艺处理烟叶烘烤过程中的明度值(light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