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新疆的新能源发展和能源系统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新疆仍面临着化石能源生产及消费占比大、弃风弃光比例高和多能互补不足等关键问题。本文梳理了新疆能源资源禀赋以及能源生产、消费和贸易现状,分析了新疆新能源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构建了多区域多市场博弈均衡模型,求解出不同政策情景下新能源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煤炭、油气、风光等能源资源极为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摘 要: 电力系统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1%,提升清洁发电占比将是推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现阶段发电主体清洁化转型的研究多聚焦在宏观政策分析和微观发电技术两方面,鲜有研究针对区域多发电主体结构进行互补优化分析,定量预测多发电主体互补优化模式带来的多维影响效应。文章以西北地区为例,通过构建多发电主体协同互补的机制模型,并分析案例区域发电结构优化模式,提出了其碳达峰规划发展路径。
摘 要: 在“双碳”目标的要求下,绿氨作为零碳燃料和氢能的载体,受到了重大关注。绿氨可用于发电、燃料电池、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为能源供给的多元化和可持续性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绿氨发展现阶段仍存在安全性、环保性和经济性等挑战。文章综合介绍了氨能的燃料特性、独特优势以及产业发展现状,论述了氨能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氨能的主要挑战,并对氨能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绿氨;平准化成本;双碳目标 中
摘 要: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而通信技术普及的程度作为衡量贸易便利化水平的重要维度,对能源密集型产业贸易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钢铁行业作为能源密集型产业的代表,选取时间跨度为2009-2019年的中国对“一带一路”62个沿线国家的钢铁出口额面板数据为基础,研究贸易便利化对我国钢铁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贸易便利化水
摘 要: 2002年东帝汶独立后,中国即与东帝汶建立了外交关系,正式开辟两国关系的新篇章。中东两国政治交往日益密切,两国领导人互访促进了双边关系提质升级,两国人文交流日益密切。2017年,东帝汶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两国关系翻开新的一页。历史上,中国与东帝汶之间因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结下了深厚的“丝路情结”,着眼现实,共同推动建设“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也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需要。文章首先阐述中国
摘 要: 当前,中国与巴西同处关键发展阶段,双方都在为实现本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2023年4月,卢拉总统访华期间,中巴双方达成共建“一带一路”与巴西“再工业化”战略对接的共识。但是,受“美国因素”、拉美经济环境和巴西国内多重风险的影响,双方在推进战略对接过程中将面临重大挑战与阻碍。基于此,文章认为我国可通过推动合作机制常态化、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凸显新发展亮点、加强国际传播和着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助
摘 要: 中国向西开放提升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水平,有助于提升中国区域开放和协调发展。新疆是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设立新疆自贸试验区确立了新疆在国家改革开放中的新定位。但应认识到,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从产业角度来看,新疆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产业效益相对落后;另一方面,从开放角度看,新疆的开放程度较低且对外开放面临诸多风险。建设新疆自贸试验区应该遵循的总体思路是,突出自身特点、积
摘 要: 新疆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存在着保护优先与合理利用的冲突、行政执法不力、司法保障欠缺等诸多法治缺失问题。为了防止新疆传统村落走向消亡,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地方立法,加强文旅融合的综合行政执法,拓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新型公益诉讼。 关键词: 文化润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法治保障 中图分类号:D922.16、K87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受教育权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法律保护。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疆以“人人享有”为目标,依法保障了各族人民受教育这项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在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时,新疆各族人民受教育权的保障水平虽有所提升,但在进一步聚焦“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中,仍面临由地域差异及多种客观因素导致的挑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家庭教育法治观念弱等问题。这些问题
摘 要: 贺兰山在中晚唐至西夏时期是重要的佛教道场,经过数百年的层累与实践,贺兰山成为一处佛教圣地。其成为佛教“圣地”的层累主要要素有三:一、安史之乱后,肃宗于灵武即位,唐朝政治中心暂时西移,给贺兰山地区佛教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二、增忍等高僧的神异事件加速了其成为“圣地”的速度;三、西夏王朝的崇佛政策是贺兰山成为佛教“圣地”的决定因素。西夏时期贺兰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替“五台山”起到佛教道场作用
摘 要: 敦煌文书S.2679、P.2165V、BD06251、S.3287写卷记载了僧人利涉的事迹。《宋高僧传》中有来华僧人利涉的传记,称其曾在金梭岭拜玄奘为师,来华后受到唐中宗的钦重,在唐玄宗时与韦玎论辩,晚年被贬汉东,后又移徙南阳龙兴寺。利涉与玄奘行次相逢于金梭岭,金梭岭即金娑岭,即今新疆北天山东段博格达山。《宋高僧传》记载利涉之师是慈恩寺玄奘,但有学者认为利涉之师是白马寺玄奘,前者有不详之
摘 要: 山西大同地区北魏、辽金时期的墓葬壁画既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各自文化的特点与传统,又吸收、融合了中原的文化风尚。作为多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的典范,生动地展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壁画艺术内容。文章基于对大同地区北魏到辽金墓葬壁画图像资料的梳理、分析,系统地对大同地区出土壁画中的乐器进行考证;分析“平城—西京”在文化交流上的区域位置特殊性,进而探究北魏至辽金中外音乐交流与融合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