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发展新型贸易业态并推动国际国内贸易一体化发展和高技术高端产业发展,是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方向之一。基于2010—2022年我国269个地级市的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利于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一市多片区”城市、长周期城市、沿海城市以及高等级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相对更强。机
〔摘要〕 ESG表现如何促进企业成长一直是资本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2010—2021年数据分析,实证考察ESG表现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融资约束和经营效率的中介效应并根据产权性质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较好的ESG表现会促进企业成长,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经营效率是ESG表现促进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不同产权性质公司的ESG表现对企业成长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在公司层面,应着力提升ESG信息披
〔摘要〕 基于我国家庭收入的调查数据,结合居民户口性质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构建交互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于城乡教育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且该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经济发展能通过提升农村地区居民的受教育年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但却未能显著缩小城乡居民在大专及以上高等教育水平方面的差距。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助于独生子
〔摘要〕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乡村产业“科技化、融合化、绿色化、高效化、组织化”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四川21个市(州)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空间网络关联效应。研究表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协调好粮食保障与绿色发展、产业要素投入与产业体系建设、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关系。四川不同市(州)间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表现出区域分化和产业梯度“断档”特征,形成以成都—德阳—绵阳—乐山—
〔摘要〕 易返贫致贫监测是保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关键举措,易返贫致贫家庭收入已成为检验防止规模性返贫工作成效的关键性指标。基于湖南省YL县、SN县的306个易返贫致贫家庭收入动态监测数据,以描述性统计为基本分析方法,从六个维度考察易返贫致贫家庭的收入结构特征。研究表明:(1)易返贫致贫家庭的收入水平比当地普通脱贫户明显偏低。(2)易返贫致贫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依然是工资性收入,但转移性收入已经取代经
〔摘要〕 “生态银行”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的重要模式创新,生态调节服务产品价值实现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以2010—2022年福建、浙江和江西三省200个县为研究样本,构建交叠PSM-DID模型实证分析“生态银行”试点政策对生态调节服务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的影响。研究发现:(1)“生态银行”试点政策对生态调节服务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异质性分析表明,侧重市场交
〔摘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数字技术是提高社区文化治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在考察了农转居社区文化数字治理面临的协同困境、技术排斥、安全风险等现实挑战的基础上,基于适配原则,提出可从完善协同共治关系,形成发展合力;提升居民数字素养,增强应对数字排斥能力;强化数字风险防控,保障社区文化安全等路径破解基层文化治理困境,进一步提高农转居社区文化数字治理适配程度,构建和谐、
〔摘要〕 基于抽样调查数据,运用探测性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影响公租房社区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人口因素和宏观政策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在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因素中,被认为有显著影响的居住时间并未能得到证实,对申请人收入条件的限制,可能给公租房社区的农民工带来更大的经济融入困境。在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宏观政策因素中,公租房建造制度和运营管理制度对农民工城市融入有显著影响,应作为未来改革
〔摘要〕 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主体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分析师作出准确判断的重要基础。以2011—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会计信息形式质量对分析师预测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会计信息形式质量提高有利于提升预测准确度,且对非明星分析师和非行业专长分析师预测准确性正向影响更大。在高管薪酬水平较高的企业以及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会计信息形式质量能够提高
〔摘要〕 生成式AI与新质生产力对高效、智能和创新的内在要求高度契合。技术创新、数据资源、应用场景拓展、政策支持以及国际竞争等是生成式AI赋能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现实基础。当前,生成式AI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技术安全可靠性、数据资源管理、科技伦理、立法监管以及社会冲击等诸多挑战。以生成式AI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持续进行科技与研发创新,优化数据资源管理与利用,强化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完善各级政策
〔摘要〕 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从不同层面、以不同力度冲击着我国传统小农户,小农户群体表现出多维度、多层次和多重方式转型的特征,让我国“三农”问题愈加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基于Vosviewer可视化工具和传统文献分析范式,对我国小农户分化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相关研究主要分布在小农户分化的概念界定、类型辨析、特征、生成逻辑、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方式以及小农户分化带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建立充分反映人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成为重要且迫切的社会科学课题。柯燕副教授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测评》(社科文献出版社2024年出版)一书对如何科学测评人民生活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回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科学测评人民生活质量必须立足国情,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