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镉(Cd)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威胁。探讨了植物对Cd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特别是水稻作为重要粮食作物对Cd的吸收、转运和耐受性。研究表明,Cd主要通过植物根系吸收进入体内,并在根部积累,有部分转运到地上部分。植物体内的Cd主要通过OsNramp5、OsIRT1、OsHMA3、OsHMA2等转运蛋白进行吸收和转运。转录因子如WRKY、ERF、HSF、NAC和MY
摘要 随着国家对红树林资源的重视与相关政策的施行,近年来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与恢复。我国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份,通常分布在有一定程度潮汐浸淹的港湾或河口湾内;华南地区共计有红树植物20科38种,其中海南省红树林涵盖了全国所有红树植物种类;红树林作为典型的滨海湿地“蓝碳”,在固碳、储碳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碳储量及碳汇能力与植物种类、温度、空气CO
摘要 辣椒素类物质(Capsaicinoids,Cap-S)含量(辣度)是评价辣椒品质的重要指标,在综合分析我国辣椒及其制品辣椒素类物质含量等级划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品种登记和文献报道中辣椒Cap-S含量数据,将辣椒按Cap-S含量(辣度)分为9个等级,辑出了各个等级辣椒的代表品种,以期为准确评价辣椒Cap-S含量(辣度)的高低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辣椒;辣椒素类物质;含量;辣度;等级指标
摘要 [目的]进一步探究并量化区域和品种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对安徽皖南不同小生态区和不同品种之间烤烟中、上部叶生长的外观、化学和感官质量进行了系统比较以及2因素方差分析,对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上部叶区域C和云烟87的外观质量最佳,区域和品种交互对烟叶外观质量存在显著的影响。各区域和品种间中部叶化学成分较为均衡,上部叶质量有所差异;氯离子和总氮受区域影响较
摘要 以“安砂小叶薯”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抗氧化剂(柠檬酸、抗坏血酸、植酸、硝酸银)和2种吸附剂[活性炭(A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在褐苞薯蓣组培继代培养过程中的抗褐化效果及其对增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抗氧化剂均不适合用作抗褐化剂,2种吸附剂中,PVP 0.2 g/L抗褐化效果最佳,褐化指数降低,有效芽率提高。活性炭对降低褐化指数效果不显著,但可以减轻褐化危害,促进生长,提
摘要 [目的]以赤小豆(IL)、箭筈豌豆(IG)、马铃薯(IP)为间作作物结合松针覆土(PC)等措施,研究不同间作措施对苹果行间土壤和果品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果园行间间作的田间大区试验,研究PC、IG、IL、IP和常规管理(CK)5种果树间作措施对果园土壤养分、重金属含量、C/N、土壤团聚体以及果品质量安全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以赤小豆、箭筈豌豆、马铃薯为间作作物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其中IL增
摘要 针对干旱与半干旱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黄芪种苗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在甘肃定西设置不同覆盖模式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通过对黄芪种苗的干物质累积、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研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够促进黄芪种苗干物质累积速率,加速种苗根部形态特征建成,进而提高产量。其中根长、根粗较其他处理提高了3.78~10.91 cm和1.16~2.12 mm,产量提高了1 065.5~3 8
摘要 为筛选适宜大兴安岭西麓黑土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促进当地马铃薯产量的提高,以当地主栽品种费乌瑞它为对照,收集和引进19个新品种,对比分析其产量、块茎性状和抗病性等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20个马铃薯品种中仅中薯早35和费乌瑞它(CK)成熟,分别为68和65 d;薯形以椭圆形居多,薯皮薯肉颜色以黄皮黄肉居多,芽眼以浅居多,薯皮以光滑居多,块茎均为整齐。20个马铃薯品种在大兴安岭西麓地区平均产量、商
摘要 为探明植物激活蛋白(VDAL)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同时筛选出VDAL最适宜的施用方式,于2022—2023年连续2年比较不同施用方式下VDAL对马铃薯种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VDAL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极显著,产量最高的是叶面喷施(F),平均产量为68.64 t/hm2,极显著高于CK;商品薯率在80%~92%,叶面喷施+拌种(FS)商品薯率最高,但与其余处理无显著差异;
摘要 [目的]研究江淮分水岭因地形破碎、丘陵起伏、云覆盖严重等原因导致撂荒地提取精度较低问题。[方法]基于GEE云平台,以凤阳县为研究区域,使用Sentinel-2 MSI影像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对凤阳县2017—2023年土地进行分类,获取7年的土地分类数据,并制定撂荒地识别规则,在此基础上提取研究区撂荒地数据。[结果]遥感影像的总体土地分类精度在82.45%~91.37%,符合研究所需精
摘要 以毛乌素沙地南缘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023年7和8月获得的草地地上生物量数据和同期Landsat8 OLI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差值植被指数(DVI)、转换型植被指数(TVI)4种植被指数,并与地上生物量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同时验证模型的准确度。结果表明:4种植被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均呈极显著相关,RVI的相关系数高达0.914,其次是NDVI。
摘要 为促进云南省畜牧业的发展与环境相适应,评估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和资源化利用潜力,利用畜禽日排泄系数和污染物含量系数测算畜禽粪污排放量、氮磷承载量、区域畜禽理论养殖量、沼气潜力及肥料潜力。结果表明:2010—2020年,在仅考虑农作物土地播种面积消纳畜禽粪便的情境下,云南省土地播种面积氮磷承载量除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分别在2017和2018年出现磷污染,其余州(市)氮磷承载量有较大上升空间;云南省
摘要 以贵州省为例,从农资投入、作物种植、秸秆焚烧、畜禽养殖4个方面选取35种碳源,构建农业碳排放指标体系,运用碳排放因子法、LMDI模型、Tapio脱钩模型探究贵州省2006—2022年农业碳排放的时序特征、驱动因素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效应。结果表明:2006—2022年,贵州省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V”型变化趋势,碳排放强度呈下降态势,农业碳排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畜禽养殖、农资投入、
摘要 青藏高原湿地巨大的土壤碳库对区域碳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同气候区退化的典型高寒湿地土壤有机碳损失现状研究相对缺乏。研究选择青藏高原不同气候区的典型高寒湿地和草甸,分析退化后0~10 cm土壤层和>10~20 cm土壤层有机碳损失现状,探讨土壤碳库恢复潜力与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半湿润区的长沙贡玛区域至半干旱区的青海湖流域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含量随着降水量与海拔降低而减小(P&
摘要 [目的]深入理解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地表粗糙度变化的机理,以便于指导该地区土壤侵蚀的预防工作。[方法]以辽西低山丘陵区二道岭小流域坡面径流观测场为对象,通过定位观测法,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影响地表粗糙度及其变化的影响因子。[结果]各类措施间的地表粗糙度存在差异,各大类措施的地表粗糙度经过4场降雨过后大小顺序为CK>耕作措施>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各类措施间地表粗糙度变化率存在差异,各大类措施的地表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在安徽鸡群中的感染情况和流行菌株的遗传进化特征,对10个不同类型鸡群进行血清学和抗原核酸检测,分离并鉴定菌株,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安徽鸡群中MS的平均抗体阳性率为71.02%,平均核酸阳性率为72.19%,血清学检测结果和核酸检测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通过不同类型鸡群的比较发现,青年鸡群
摘要 为更好地掌握砂质海岸生态系统中鸟类多样性分布现状,于2020—2021年鸟类迁徙期对日照砂质海岸生态系统中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万宝滨海风景区、日照国家海滨森林公园、秀水河口4种具有代表性生境类型的鸟类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61种,隶属于12目19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2种,二级保护动物有8种。居留型以旅鸟和夏候鸟为主;区系以广布种占优。在4个生境中,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
摘要 为了鉴定和分析石斛酚对黑色素瘤细胞作用过程中差异表达的mRNA和LncRNA,以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为试验对象,采用RNA-Se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石斛酚组(160 μmol/L)和对照组(0 μmol/L)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运用DESeq软件鉴定2组间差异表达的mRNA和LncRNA,对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同时对差异表达的LncRNA靶基因进行预
摘要 为给糯玉米分子育种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对玉米ZmWaxy蛋白序列利用现代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信号肽、保守结构域、跨膜结构域以及蛋白高级结构、进化树及理化特性等分析。结果表明:玉米ZmWaxy基因有3 676 bp开放读码框,并编码1个稳定的由609个氨基酸构成的弱酸性亲水蛋白,其分子量大小为66.61 kD。玉米ZmWAXY蛋白预测有49个磷酸化修饰位点,12个糖基化修饰位点。有典型的GT5-G
摘要 为了研究贡柑和沃柑无籽形成的分子机理,选取了贡柑和沃柑作为研究对象,成功克隆了它们的E3泛素连接酶U-box基因。通过测序结果分析,发现贡柑和沃柑的U-box基因存在15个核苷酸差异,导致贡柑中有4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通过序列比对,发现沃柑和无籽沙糖橘的E3泛素连接酶U-box基因相似度为98.19%,贡柑和无籽沙糖橘的E3泛素连接酶U-box基因相似度为97.72%,而沃柑和贡柑的E3泛素
摘要 以西安生态公园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公园20个样地进行调查、拍照,并采用SBE法对公园的滨水景观、密林景观、道路景观、疏林草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美景度表现为滨水景观>密林景观>道路景观>疏林草地;SBE值与6个因子具有显著性相关(P<0.01),同时各因子之间也具有显著相关性;对西安生态公园美景度影响最大的因子是植物群落丰富度,影响较小的
摘要 [目的]探索12个品种柳枝稷对榆林地区盐碱环境的适应性,为榆林地区盐碱地引种柳枝稷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对品种PB-1、PB-2、PB-3、PB-4、PB-5、PB-6、PB-7、PB-8、PB-9、PB-10、PB-11、PB-12进行大田试验,共12个小区,研究不同柳枝稷的植物农艺指标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PB-4的出苗率最高,为46.53%;PB-1的长势最好,株高达到160 c
摘要 [目的]进一步探索青牛胆人工扩繁育苗技术,有效促进野生青牛胆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方法]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野外采集的青牛胆种子及藤蔓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基质类型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与不同基质类型、不同生长激素及浓度对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播种基质为腐殖土+河沙(1∶1)时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8.33±1.53)%;扦插基质为壤土+河沙(1∶1)时,扦插成活率最高,
摘要 以辽宁省阜新市城区的银杏为对象,在生长季内监测其焦叶发展状况,测定并分析健康叶片与不同程度焦叶的水力特性、光合作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碳、氮、磷含量。结果表明:焦叶现象发生后,银杏的水力学功能受损,生理生态指标发生显著变化。随着焦叶程度加深,焦叶的水势、磷含量增加,光合速率、叶绿素、NSC、碳、氮含量下降。间歇性干旱影响焦叶的叶绿素合成,抑制其光合作用,使可溶性糖总量下降;尽管焦
摘要 为促进树型黄金枸骨、彩叶意大利络石、荷兰鼠刺和冬青“皇帝”4种新优植物的规模化生产,以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试验材料,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浓度、处理时间3个因素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并以生根指数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优的扦插处理组合。结果表明:用200 mg/L NAA浸泡树型黄金枸骨插穗30 min,1 000 mg/L IBA浸泡彩叶意大利络石插穗30 min
摘要 引入教育相关理论及昂普分析模式,基于E-RMP(教育、资源、市场、产品)理论对贵州姑挂村水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进行探讨。从教育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文献收集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姑挂村的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在进一步分析旅游市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建构姑挂村人为保护和旅游发展体系。 关键词 姑挂村;E-RMP理论;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 F304.1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为更好地发挥安徽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分析安徽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禀赋的基础上,提出开发策略,为安徽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F3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3-0134-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
摘要 为调查不同野生大豆品种与大豆胞囊线虫之间的拮抗关系,以野生大豆为材料,进行线虫病土栽培,调查野生大豆植株的叶片数、株高、根瘤数、叶色、叶形、荚果数、地上鲜重、地下鲜重、胞囊数,计算大豆植株的雌虫指数,根据雌虫指数分级标准标出抗性等级。对野生大豆的9个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野生大豆材料中,抗病材料有19份。聚类分析将36种野生大豆材料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是较
摘要 为实现利用麦田自然发生的麦蚜扩繁蚜茧蜂的目标,形成一套易于推广、低成本的蚜茧蜂繁殖防治技术体系。在小麦田搭建定制的繁育棚,系统调查繁育棚内蚜虫和僵蚜的种群动态,并分析棚内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繁育棚内的蚜虫及僵蚜量明显多于田间,繁育棚内蚜虫量最高可达88 340头/百株,是大田蚜虫高峰日的100倍,且繁育棚内蚜虫高峰日比田间的蚜虫高峰日提前了21 d。棚内百株僵蚜量最高为3 590头,同一时
摘要 为探索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维大力(VDAL)对小麦生长势、抗病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2021—2023年,在邹城市、滨城区、牡丹区、商河县开展田间试验。设维大力、氨基寡糖素、常规药剂和CK 处理,通过种子包衣、茎叶喷雾方式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个试验点维大力处理小麦长势优于其他3个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分别为69.54%、77.46%、62.39%、74.58%,增产率分别为23.69
摘要 以3年生水蜜桃为试验材料,连续2年在秋季果园施用基肥和春季果实膨大期时配施微生物菌肥,探究5种不同种类微生物菌肥[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YH-18、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YH-20、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ZS-3、阿氏芽孢杆菌(B.aryabhattai)SK1-7、水生拉恩氏菌(Rahnella aquatilis)J
摘要 [目的]解决烤烟生长连作障碍。[方法]通过2021—2023年生物有机肥定位试验,研究连续3年生物有机肥施用对连作植烟土壤养分及微生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连作种植下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植烟土壤pH及有机质呈上升趋势,碱解氮含量降低,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保持稳定。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植烟土壤细菌16S DNA V3~V4区域及真菌ITS ITS1 的检测结果显示,连作种植下随着生物有机
摘要 [目的]研究人参果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萃取法提取人参果总黄酮,探究人参果总黄酮提取工艺中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结合响应面试验,对人参果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人参果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g∶mL)、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70 ℃、提取时间2 h,总黄酮提取量达到10.543 mg/g。总
摘要 [目的]利用酿酒酵母发酵制备红景天香原料,并分析其特征成分。[方法]红景天粉末经超声提取、灭活、接种酿酒酵母种子液、发酵、一次醇提和过滤、二次醇提和过滤、浓缩等步骤得到天然香原料。建立UPLC-MS/MS方法对该香原料中红景天苷、酪醇、络塞维、红景天素、槲皮素5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探讨酿酒酵母糖基转移酶(UGT)在红景天苷合成中的作用。[结果]制备所得红景天香原料具有浓郁芳香气味,与对照样品
摘要 以鲜切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为原料,研究不同浓度的柠檬酸、抗坏血酸和壳聚糖溶液对鲜切鸭梨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检测鲜切鸭梨在贮藏阶段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探究鲜切鸭梨最适合的保鲜剂及其浓度。结果表明,贮藏5 d,5.00%浓度的抗坏血酸溶液处理鲜切鸭梨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最低,分别为0.337 ΔOD420/(min·g)、0.002 ΔOD47
摘要 [目的]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联用技术对卷烟产品所含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探究其在卷烟质量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利用HS-GC-IMS技术对5款卷烟不同批次样品进行测定,基于指纹图谱分析不同样品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且制定不同卷烟参考样品所含挥发性成分指标水平,对比分析不同卷烟样品的检测结果,利用夹角余弦法对卷烟样品挥发性成分进行相似性评价,并结合均值-极差(X
摘要 [目的]研究烟用甘草提取物质量监控评价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定量分析烟用甘草提取物中的14种主要活性成分,应用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多元统计过程控制(MSPC)技术并结合常规理化指标分析和感官评价结果,计算统计量Hotelling T2,以3σ为控制上限绘制控制图,对烟用甘草提取物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基于主要活性成分分析建立的质量监控模型,可以准确判定不同批次烟用甘草提取物质量情
摘要 为探究全年不同时期、稳定化处理天数对于沼液污染性的影响,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旺奶牛养殖场沼液为供试材料,分别在2023年1月13日、5月12日、7月11日取厌氧发酵输出沼液,模拟当地氧化塘环境进行稳定化处理0、60、120、180、240 d后,检测沼液电导率、化学需氧量(COD)及Hg、As、Pb、Cd、Cr、Cu、Zn含量,研究不同稳定化处理条件对沼液污染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稳定化处理
摘要 [目的]探究枣庄市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揭示影响该市植被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方法]基于MODIS NDVI遥感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等方法,对枣庄市2001—2020年NDVI进行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枣庄市近20年间NDVI呈现不断改善特征,倾向率为0.011/10 a。平均气温与NDVI相关性较高的地区出现在枣庄市南部,枣庄市北部降水量与ND
摘要 发展数字经济为中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一领域正在引领中国在效率和质量上的变革,数字经济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将对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在深入的理论分析之后,选用2015—2021年中国30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及产业集聚如何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进行了详尽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
摘要 越南是中国在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越南第一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国。同时中越两国都是WTO成员,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成员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协定框架下,技术性贸易壁垒将会取代关税壁垒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越南的主要障碍。研究分析越南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不但有利于促进中越农产品贸易健康持续发展,对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良性
摘要 根据2012—2021年黄河流域各省(区)的面板数据,首先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该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再实证分析农地经营效率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值均大于1,整体表现出曲折发展的趋势。区域中,上游的农业生态效率均值最高,中游相对较低,下游最低。②农村人口老龄化对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和农地经营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③农地经营效率在农村人
摘要 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艺术乡建作为一种创新的乡村振兴方式引起了社会学界和艺术学界的广泛关注。自2018年起,艺术乡建成为研究热点。聚焦中国知网学术数据库中2012—2023年关于艺术乡建领域的近300篇文献,通过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模式,揭示了艺术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目前,艺术乡村建设研究的主题可分为10个类别,高频关键词包括公共艺术、人类学、乡村主体性、介入策略、
摘要 近年来,数字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显现出一系列欠缺及发展短板。以河南省鹤壁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鹤壁市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探求河南省乃至全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证结果表明,目前数字农业发展建设环境存在盲点,网电商发展待加强;数字农业基础有缺口,物联网设施待完善;数字农业保障尚不足,尖端人才待补充;数字人才教育有偏差,教培体系待健全。根据评价结果及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摘要 日益增加的农业废弃物已成为全球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妥善、快速地处理这些大量的废弃物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揭示当下牛粪堆肥发酵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预测未来研究热点,对于未来该领域相关研究工作的深入研究方向至关重要。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14—2023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牛粪堆肥发酵领域相关论文的发文特征、研究热点及其演化趋势进行定量分
摘要 为实现快速且准确地获取南方复杂地区覆膜农田信息,探索一种基于决策融合规则的单时相遥感提取方法。首先基于Sentinel-2影像数据,在南方丘陵山区这一典型地表混杂区域,应用特征提取算法与最小距离、最大似然、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5种单分类器进行遥感影像分类,在此基础上依据各分类器分类结果与分类性能,构建一种结合层次分析与投票机制的自适应决策融合规则,进行了覆膜农田信息的提取,并评
摘要 为了减少虫害,增加桃树产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 v5n的桃虫害检测方法。首先,针对虫害世代重叠和虫害数据长尾分布,构建了一个多类别的桃虫害数据集;其次在主干网络中引入RFB多分支空洞卷积层,增大模型的感受野,提升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同时将颈部网络结构替换为BiFPN结构,对不同层次的特征图进行特征重结合,改进特征融合的方式;最后,将激活函数更改为ReLU,避免了原激活函数在某些硬件环
摘要 恩格斯农业合作思想是我国开展农业合作运动的基本遵循,为我国建立农业合作社提供了根本上的指导。恩格斯对农业合作的考察,既是立足于唯物史观的视角,也是立足于农民根本利益的视角。从农业合作的逻辑基点、实践落点、目标指向3个方面对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中农业合作的内容作了深入解读,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况对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作出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农业合作;《法德农民问题》;农民;农民
摘要 为促进我国草原资源资产保值增值,落实所有者权益,推动草原资源绿色可持续发展,通过剖析我国青海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资源资产在委托代理机制下的运营管理做法,为我国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和草原资源资产价值最大化提供指导和借鉴。具体围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提出的“主张所有、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落实权益”二十字方针分析草原资源资产管理在草畜入股、划区轮牧、股权收益、草原修复
摘要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导致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相较于男性,失地女性不仅面临着社会排斥的困境,还时常遭遇企业中的性别歧视等问题。选取济宁市任城区的失地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深入剖析影响她们再就业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失地女性再就业主要受是否拥有非农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参加就业培训或宣传
摘要 伴随数字乡村治理的广泛开展,乡村社会对新乡贤的角色期待发生转变。数字乡村治理中,新乡贤被赋予价值共创制度设计的协同者、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的推动者和新型乡村利益共同体的链接者等角色期待。从角色实践看,协同治理的作用发挥不足、推动公共服务供给效能不佳、融入数字乡村治理程度不深等问题导致新乡贤在数字乡村治理中产生角色偏差,角色行动遭遇阻力。由此,从增强角色功能耦合、激发角色内生动力和拓展角色培育空间
摘要 根据2001—2021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耕地利用统计数据,运用SBM模型、核密度估计、面板Tobit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中所起的中介作用,为区域耕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结果表明:2000—2020年,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安徽省耕地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人才振兴,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专业性、高素质人才尤为匮乏。农业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肩负着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从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高质量就业和人才培育2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当前高等教育中农经类专业人才培育存在无岗位就业、摆烂不就业、课程内容脱节、专业教师躺平、学生两极分化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增设乡村
摘要 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全方位培育人才的有效途径。以专业基础课程—动物生理学为例,通过重构课程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深入提炼动物生理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有机融入课程知识点中,在知识传授的同时着力培养农科学生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生态文明观、法治意识、创新意识、“一懂两爱”情怀和中华传统美德等,实现学生知识能
摘要 从现代化视野出发,通过分析乡村人才振兴的背景与意义,梳理了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与挑战,探索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价值,进一步研究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路径,从而提出了职业院校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乡村教学课堂模式、开发乡土化和技能化教学内容、打造专业化创新型乡村教师队伍、共建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等策略和建议,旨在促进职业教育对乡村人才振兴的赋能作用,实现乡村振兴战
摘要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基于聚焦乡村红色资源、乡村特色产业、乡村群众需求,构建红色教育课堂、田野思政课堂、专业实践课堂,打造了“三聚焦”构建“三课堂”实践育人模式。“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职教学生自身专业特长,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学生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用责任和担当展现青春风采。综述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实践育人机制建设实践,以期为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提升“三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