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界对列宁学说的宣传和阐释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宣传内容上,列宁的国际主义思想、知识分子和文化理论以及过渡时期理论是知识界着力阐释的方面,它们渐次在三个历史时段被主要理论报刊集中述及。在宣传方式上,主要理论报刊最初表现出结论式的论断多于学理性研究的特点,国内民众借以认识列宁国际主义思想的文献比较有限。1951年至1953年间,知识界开始注重通过引述列宁著作原文、类比经典
摘要:立足于现代生活,面向生成的历史世界,马克思生活哲学秉承青年黑格尔的批判精神,超越青年黑格尔派批判的超验性与狭隘性,实现批判的历史性转向,从而展开“自我异化的非神圣形象”的系统批判,实现了对国家、法、私有制、雇佣劳动,以及“拜物教”的批判,深刻揭示了生活世界全面异化的历史境况,构成马克思生活哲学批判的推进路径,彰显了马克思生活哲学批判的运思特点与价值逻辑。在此基础上,以“批判”为手段,以扬弃异
摘要:孔子哲学是一种生存哲学,它创造出一种人与人、人与家邦如何生活在一起的思想范式和生存范式,贯通这一双重范式的是生存之知。生存之知的核心思想是人必以求知增智为生存的动力和指南。生存之知的基本主题是知人,其前提是知命、知礼、知言,以此为视域展开为己之知和成人之知。前者之知的紧要问题,即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人如何看待生活的贫富?人怎样成为一个人并不断做好一个人?后者之知的总准则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摘要:契嵩以释为本、以儒为用对《中庸》的核心范畴进行了解读。他指出,《中庸》之“性”是真如、清净;“喜怒哀乐”之“情”是绝情之权,“修道之教”是圣人以清净之性教人制情;“中庸”是“不为”(空);“诚”为真如、为空,贯穿于万物的始终;《中庸》执中之道、孝道与佛之“中道”、孝道契合,主张将佛之“中道”、孝道纳入王道思想中。契嵩通过对《中庸》核心范畴的佛学阐释,指出儒释本来一贯,同时又指出佛家性命之学是
摘要: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中的“我-你”关系是理解和解释得以可能的条件,是效果历史意识的体现,而效果历史意识则是其哲学解释学的灵魂。伽达默尔的这种“我-你”关系颠覆了传统认识论与解释学中的主客关系,恢复了理解的历史性,将单向的主客关系以及以恢复文本原意为中心的理解活动扭转为了理解者与被理解者进行互动的“我-你”关系。这种“我-你”关系贯穿了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所有重要维度,并突出体现了其哲学解释学的
摘要:为保证刑法文本统一,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首次公布刑法修正文本,将1997年至今有效的单行刑法、刑法修改决定和刑法修正案一并编入刑法。尽管刑法修正文本具有实用性优势,但其未经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不是唯一确定的标准文本,实际上仅仅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编辑形成的文本,因而存在合法性瑕疵。审视现有的刑法
摘要:当前的纵向立法授权制度存在授权主体范围扩张的问题。以往位阶理论的研究路径无法解释纵向立法授权行为的性质和规范要求。纵向立法授权本质上是立法权配置的例外方式,其实质依据是国家机构的基本法律制定权,形式依据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兜底性职权条款,主观正当性支持则源于“两个积极性”原则。权限基础、民主要求和宪法惯例表明,授权主体只能是全国人大。但是,2023年《立法法》第八十四条将授权主体扩张至全国人
摘要:随着宪法权威的强化,“宪法基本原则”、“宪法原则”等概念在立法中逐渐普及,进而成为合宪性审查或者司法适用的依据。之所以宪法领域存在泛化使用原则的倾向,原因在于存在着原理论、地位论和解释论的不同认知视角。宪法原则和政策、价值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其具有相对独立性。宪法原则是指具有公认的、普遍性的宪法观念,在数量上是有限的,在内涵上是稳定的,可以视其为一种独立的宪法解释依据。宪法原则可以通过显性和隐
摘要:新发展格局所倡导的国内外双循环与新质生产力所具备的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改革为先导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复合型特征,形成了互为促进、互为支撑的必然联系。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合理回应,是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必要调整,以及对现有经济发展理论的完善深化。新质生产力的多维涵义包括科技驱动的新经济形态、生产关系适应性的改进、经济系统的创新驱动等。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指向
摘要:新质生产力在要素结构、支撑载体、功能机制、形态模式上具有高科技、高水平、高效能、高质量、高阶性等内涵与特质。城市是承载人口的重要空间、创新活动的重要策源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城市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新质生产力通过高科技赋能,引领城市新型要素集聚;通过高水平支撑,引领城市产业结构优化;通过高效能变革,引领城市动能转换;通过高阶性跃迁,引领城市形态升级。当前我国城市高质量
摘要:作为破解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创新模式,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融合(交邮融合)对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发现,交邮融合的政策演进是问题源流、政治源流、政策源流共同作用的结果,经历了理念形成到制度建设再到国家行动的过程。农村客运的低载客率、农村物流的滞后发展、原有对策的低效表现构成问题源流,党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国民情绪的变化构成政治源流
摘要:公共事物治理是一项普遍性的社会难题。公共资源的分配与使用是公共事物治理的重要方面,公共资源中“搭便车”行为导致的“集体行动困境”,又往往造成“公地悲剧”。基于湘东Q镇R村农田灌溉水资源争夺的个案,从产权、管理、秩序及利益四个方面探寻造成农田灌溉水资源争夺的根源及其治理困境。以“信任-合作-共生”为分析框架,以产权共有、水源共治、秩序共守、利益共享为基本原则的农田灌溉共生模式是有效治理“公地悲
摘要:如果教学是天然的教育行为,“教学如何成为教育”这一问题就不能成立,反过来说,这一问题的成立就意味着教学并非天然的教育行为。要让教学成为教育,教师必须满足以下期待:一是能深刻体会教育之于人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确认自己“教育价值实现者”的身份;二是能自觉实现课程教学的全面育人功能;三是能接受和践行教育精神性原则和教育技术性规则。从学理上讲,“教学成为教育”的逻辑内涵可以作如下的表达:知
摘要:我国教师教育的百年发展有其鲜明的历史脉络:坚守传统文化本色并融通外来经验是近现代我国师范教育的“基因”,探索中国特色师范教育理论与培养模式是师范教育发展的主线,创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师范教育是新中国师范教育的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师教育,注重舶来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注重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价值观念相结合,构成了中国教师教育现代化有别于西方的显著历史特征。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挖掘我国古代教育蕴含的审美元素与美学思想,既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需要,也是以教育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建设幸福美好现代社会的应然要求。我国古代教育之美体现为社会美和人之美的有机统一,通过创造审美教育情境,赋予个体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人的本质力量在教育中的对象化,是自然和情感的人化。我国古代教育之美
摘要:进入新时代,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承载着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与此同时,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也呈现出了新的理论内涵与时代特征。这对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即厘定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理念,完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厘清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原则。立足新时代,高校必须着眼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发挥自身办学优势,以“优化培养方法”为驱动,以
摘要:文本改编是教材编写的常用手段,是语言教学的必要环节,是语言教师的基础能力。对120篇教材课文改编原文内容进行系统考察,可概括出国际中文教材文本改编应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及与之相应的九条实现路径:一是可理解性原则,主要通过降低语言难度、增加冗余信息、增强语篇衔接实现;二是规范性原则,主要通过规范词汇表达、规范语法表达实现;三是教学性原则,主要通过编排词汇教学、编排语法教学实现;四是适度性原则,主
摘要:“空中丝绸之路”是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人文交流的重要途径,是国际中文传播的重要载体。当前“空中丝绸之路”的国际中文传播功能并未充分发挥,既受限于汉语在国际民航的影响力,也缺乏开展国际中文传播的“汉语+民航”型人才。构建“汉语+民航”式“空中丝绸之路”作为国际中文传播的新路径,是对“汉语+”教育的创新实践,能够解决当前“空中丝绸之路”在国际中文传播中的问题,对国际中文传播事业的长久发
摘要:东盟国际中文教育与华文媒体联系密切,在凝聚族群和传承中华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建立东盟10国25家华文媒体网站2013-2023年关于“国际中文教育”报道的主题语料库,并基于LDA主题模型分析,发现东盟华文媒体“国际中文教育”相关报道中包括三类12个主题,其中“华文教育”、“国际中文教学”、“华社参与”、“经贸合作”是目前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热点主题。从演化趋势来看,上升型主题包括“国家政
摘要:基于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史内容占比、关键词汇出现的频率统计及对教科书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呈现出如下特征:神秘的国度,辉煌灿烂的古代中国;衰败的帝国,百年屈辱的近代中国;红色的中国,红色朝圣地与个人崇拜的革命年代;觉醒的巨龙,高速发展与“威胁”西方并存的当代中国。中国形象是一面镜子,在镜像中国里,英国人看见的是自己。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与其说是中国的现实与
摘要:在瓦萨里创作的《名人传》的两个版本和孔迪维的《米开朗基罗传》中,米开朗基罗被塑造成个性突出、敢于对抗赞助人的英雄形象,并且被用来证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群体的社会地位取得重大提升。事实上,这种观点是出于对米开朗基罗的误解,夸大了精英艺术家的独立性和艺术家群体社会地位提高的程度,是传记作家刻意塑造的结果。围绕米开朗基罗为朱利乌斯二世制作陵墓雕塑相关传记书写分析与历史考察,其意义不仅在于认清传记作
摘要:17世纪中期,日本德川幕府宣布锁国,驱逐先前抵日经商的葡萄牙人。尽管如此,德川将军却允许荷兰人留在出岛开展对日贸易。幕府锁国后,荷日贸易在较长时间内经历了一个盛衰过程。17世纪后期,荷兰人其实已经熟知日本市场的贸易规律,即便幕府锁国,荷日贸易尚能维持高潮。进入18世纪,荷日双方均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贸易开始走下坡路。荷兰人为了保住最东方的商业据点,积极展开对日外交活动。19世纪初,荷日均面临
作者简介:钟秋波,女,广西武宣人,经济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编审,E-mail: 164847063@qq.com。 2024年4月21日上午,由四川省共同富裕研究智库、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主办的“发展新质生产力 促进共同富裕”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学术厅举行。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唐文金,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
作者简介:蒋丹,女,四川岳池人,管理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E-mail: 9661050@qq.com; 王恬,女,四川成都人,经济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2024年5月11日,由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共同主办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暨一流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