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多元政治信息通过网络飞速传播,给网络主流政治文化的发展带来较大挑战。本文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党中央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引领,从强化主流政治文化引领、健全网络监管治理机制、提升网民政治素养以及增强网媒主流意识四个维度,探究如何构建网络主流政治文化新格局,旨在促进网络主流政治文化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主流政治文化;网络政治文化;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图分类号: D6
摘 要:作为一项具有国际传播属性的活动,外宣翻译对于构建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话语叙事体系,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机共生时代的到来,外宣翻译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强化外宣翻译自塑叙事能力、提升外宣翻译人员数字素养以及建构外宣翻译多模态语言文化景观三个维度,对人机共生时代外宣翻译的国际话语权建构展开研究,旨在为我国的外宣翻译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 关键词:外宣翻译;国际传播;国际话语
摘 要:网络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通过网络媒介获取、解读、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能力,良好的网络媒介素养是广大意识形态工作者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条件。本文基于媒介素养培育的视角,廓清了意识形态工作者网络媒介素养的内涵,总结了意识形态工作者的网络媒介素养问题及成因,并探索了提升网络媒介素养的路径,旨在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建议。 关键词:网络时代;媒介素养;意识形态工作者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
摘 要:本研究基于F1车手周冠宇遭遇翻车事故,通过Python爬虫工具采集事故前后的微博评论数据,运用LDA主题模型、Word2Vec模型和余弦相似度分析,揭示了舆论在不同阶段(萌芽期、增长期、爆发期、衰退期)的主题强度、情感演化及影响因素,发现公众关注焦点由具体事实转向抽象主题,情感表达贯穿事件始终,且基于立场而非事实的情绪表达加剧了负面舆论的演化;政务微博、官方媒体、网络媒体和自媒体在信息发布
摘 要: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不仅深刻影响了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也对新闻从业者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改变新闻的采集、编辑、传播流程,总结了它对新闻工作者技能提出的新要求,旨在为人们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塑造新闻业态提供新视角,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媒体生产和传播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新闻传播;人机协作 中图分类号: G
摘 要:第四次工业革命建构了一个全新的弱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推荐作为新兴技术,引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本文基于算法推荐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间的内在契合性,探讨新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旨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算法推荐技术;思想政治教育;赋能;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122 (2025) 02-0023-04 弱人工智能
摘 要:接种HPV (Human Papilloma Virus)疫苗是预防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国内人群尤其是女性群体对HPV疫苗的认知度越来越高。随着时代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媒介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媒体接触行为对于人们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以保护动机为中介变量,研究新媒体接触行为对大学生的保护动机、疫苗接种意愿产生的影响,旨在为新媒体健康信
摘 要:积极与新媒体相融合,构建融媒转型新体系,是主流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下发展的唯一进路。本文分析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再从内容信息的优质化、信息网络传播的主场化、内容建设的垂直化、优势资源的统筹化、不同资源的协调化、媒体运营的市场化、媒体产业的整合化、体系建设的动态化、价值传播的聚众化、媒体形象的品牌化等十个方面,探讨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策略,旨在为其他媒体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主流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获取、消费新闻信息的方式逐渐改变,短视频以其直观、易消费的特点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本文总结了短视频新闻的特点与意义,从多个维度对短视频新闻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高质量的内容创作、先进的技术运用、专业化的制作团队、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以及合理的法律伦理指导是保证短视频新闻质量的关键,并基于此提出了有效的传播策略,旨在促进短视频新闻可持续发展。
摘 要:短视频拓展了文化传播的载体,使得用户之间不再局限于机械的平台互动,而是能够真正参与网络文化的形成。博主姜阿四通过创新短视频实践,成功吸引用户自发参与对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最终形成了一种独有的短视频参与文化。本文基于亨利·詹金斯的“参与式文化”理论,分析了短视频用户参与特定网络文化形成的过程,探讨激发用户参与意愿的重要因素,并剖析这一新型的短视频实践所产生的影响,旨在为短视频的创新发展带来新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媒体融合工作的深入推进,新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改进新闻报道方式、提高报道质量、赢得受众认可,进而提升新闻的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是新闻媒体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政治立场定题、群众视角选题、采访实际引题”三个方面阐述了新闻工作者如何把握大势、紧跟形势、改进工作、提升水平,旨在为新闻工作者提高报道质量,增强新闻传播力提供建议。 关键词:新闻报道;新闻采访;
摘 要:新媒体时代,媒体传播技术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对广播电视的传统服务模式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本文从广播电视台自有无线台站安全播出的职责、定位和业务实际出发,以着力打造一流的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为目标,分析讨论智慧台站运维系统组成及架构,旨在为未来台站智慧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采集;监控;智能;运维 中图分类号: TN93/48; TP2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近年来,中文播客的听众规模持续扩大,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文化传播渠道。《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借助小宇宙等播客APP获得了新的传播空间。本文研究了新媒体环境下,《红楼梦》在小宇宙播客APP的传播情况,分析了主播是如何结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与价值观重新解读《红楼梦》并形成新的理解,旨在创新文艺表达方式,激活传统文化魅力。 关键词:《红楼梦》;小宇宙APP;声音媒介 中图分类号: G2
摘 要:学习型组织在培养学习型编辑、促进编辑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引领作用。青年编辑是农业高校期刊编辑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青年编辑整体素质,是期刊高质量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本文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从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和必要性出发,分析农业高校青年编辑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坚持夯实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实现自我超越;改进思维模式,开展团队学习,建立共同愿景;立足全局、拓宽视野,强化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本文以哔哩哔哩平台“歪果仁研究协会”制作的“别见外”短视频及相关汉语教材的编写与应用为例,探讨自媒体时代汉语视听说教材编写与出版的新模式,旨在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自媒体;汉语视听说教材;“别见外”短视频;数字化出版 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122 (2025
摘 要:本文从生成式人工智能视角出发,研究ChatGPT-4o在医学论文同行评议中的应用潜力与局限性,通过对2021—2023年间投稿至《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的50篇医学论文进行评审,并与38位医学专家的评审意见进行对比发现,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提供一致性较高的评审意见并提高评审效率,但在专业领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仍存在不足,难以完全替代人类审稿人的专业判断,今后,应进一步优化AI技术并制定明确
摘 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中小学阶段美术课堂,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还能提升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更是对德育教育的有力补充。本文从“美育+思政”视角出发,剖析当前中小学美术教材存在的不足,提出要通过加强教材质量管理、构建多元化编写团队以及探索融合教学等策略,构建“大美育”育人格局,旨在为中小学美术教材的编写提供新的思路与实践启示,促进美术教育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改革;思政教育;审美体验
摘 要:维护科研学术诚信是编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我国学术不端研究的现状不仅有助于掌握前沿热点研究方向,更有助于科研诚信制度建设。而近年来学术不端事件频发,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亟须采取措施进行治理与防范。基于此,本研究在总结2014—2023年学术不端研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内学术不端研究的发文情况进行特征分析,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旨在为其他学者进一步开展相关
摘 要:警察题材的电视剧是我国电视剧创作的主要类型之一,对于塑造新时代警察形象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叙事理论,探究我国警察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历程,发现早期剧作侧重于展现刑警的权威,新时代部分剧作开始转向呈现民警的服务精神,其中,《警察荣誉》从基层民警办案的态度、内容、方式三个方面呈现了基层民警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为警察题材电视剧如何在新时代发展、传播好党的宗旨提供了新方向。 关键词:警察题材电视剧;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视觉符号正在逐步成为重要的传播载体,通过视觉符号建构议题文本是视觉修辞的主要功能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专题片《人民的小康》的图像修辞、互文修辞和隐喻修辞,分析其修辞性意义的实现路径,探析其如何使人民群众深刻理解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宗旨,旨在为同类专题片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民的小康》;专题片;视觉修辞 中图分类号: J959;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微短剧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逃出大英博物馆》以“文物回家”为主题,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文物生命力和情感,掀起了观众对文物保护的讨论热潮,它不仅是影视艺术的创新之作,更是传承与弘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视角,深入研究该剧拟人化手法的运用策略,分析其特点和影响,旨在进一步分析拟人化手法在网络微短剧创作中的意
摘 要:近年来,藏语电影的生产为藏族题材电影发展增添了活力。万玛才旦作为藏语电影生产队伍中的主力,他的作品缝合着独特的藏族历史文化与其他地区民族文化之间的缝隙,显示出一种与传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相呼应的新型主流化倾向,彰显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本文通过分析万玛才旦的首部藏语电影《静静的嘛呢石》到新作《雪豹》,探析其创作的主流化过程,总结其创作实践经验,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提供创作启示。 关
摘 要: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领导人民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探索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实践中积累的优秀文化形态,它不仅没有因时代变化失去价值,反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具有更长远的价值。新时代要传承好发展好革命文化,就要遵循革命文化的认同和传承逻辑。同时,也要认识到革命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在推进文化自信,发挥文化重要作用的历史方位下,要坚守革命文化的政治本色,不断挖掘革命
摘 要:元宇宙作为新兴的数字虚拟平台,为西藏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跨越时空障碍、创建多维场景、提供沉浸式体验,展现了西藏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提升了西藏民族文化的国际认知度和影响力。然而,元宇宙在推动西藏民族文化传播的同时,也面临着数字鸿沟、信息安全及文化冲突等挑战。为了充分发挥元宇宙的积极作用,我们需要创新西藏民族文化国际传播的路径,具体包括加快专业队伍建设、拓展跨界合作
摘 要:川东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在川东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据着重要位置,尤其是薅草锣鼓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表演形式。它不仅承载了地方历史和民间信仰,也反映了当地社会的文化特色。本文以川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薅草锣鼓为例,对其音乐形态、文化内涵、文化价值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薅草锣鼓对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旨在挖掘薅草锣鼓的文化底蕴,推动其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礼的内涵不断演变。本文研究“衢州有礼”品牌内涵的发展及其海外传播,阐释衢州“礼”文化的价值,探讨传播内容与路径的优化策略,旨在增强“礼”文化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适应性,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 关键词:礼;衢州;发展;海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06.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122 (2025) 02-0109-04 基金项目:衢州学
摘 要:中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对推动中原区域经济发展、丰富居民精神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互联网语境下,中原文化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本文结合中原文化区域特色,从文化内容生产、数字化传播媒介、多渠道传播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定位,在积极响应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的号召下,探析中原文化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和实践策略,旨在提升中原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摘 要:科技的进步丰富了传播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全新的空间与可能性,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从新媒介技术赋能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当前地区非遗数字化传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旨在探寻突破甘孜州非遗数字化实践的瓶颈,实现非遗数字化保护及传承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06.
摘 要:作为“宋元南戏活化石”、拥有千年历史的莆仙戏,其数字化保护与传承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从构建莆仙戏网络共享资源库平台、将数字化资源引入本土教育等方面,对莆仙戏数字化资源建设提出构想,认为应通过数字化手段,改变传统收录方式,提高资源管理效率和利用率,促进莆仙戏非遗文化的活态展示与传承。 关键词:莆仙戏;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12
摘 要:随着新媒体行业的迅速发展,《人民日报》抖音号短视频新闻的传播影响力持续提高。但是,它在迎来创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信息碎片化的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人民日报》抖音号需牢牢抓住时代发展机遇,突出新闻特色、加强视频艺术效果,优化短视频传播结构,从而强化短视频传播效果,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短视频;新媒体;《人民日报》;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06. 2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但是,这场技术革新却让老年群体遭遇了数字鸿沟,不仅影响老年群体对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更影响其与社会的交流互动。本文分析了智能媒体时代我国老年人数字化生存的现状,探讨了老年群体遭遇数字鸿沟的成因,研究了智能社会老年群体数字困境的解决路径,旨在切实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品质,助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字包容型社会。 关键词:老年群体;数字鸿沟;智能时代;数
摘 要:“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了融入雷锋精神对高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讲好中国故事”实践的有效路径,旨在促进雷锋精神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政教育全过程,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作用。 关键词:雷锋精神;高校;中国故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 要: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现行的实践中仍然存在思政教育作用发挥不足、实践形式内容缺乏创新、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未充分结合、支持保障体制有待健全、监督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建设教师队伍、完善制度体系、联合社会资源、健全评价体系四条优化路径,同时对社会实践“1234”育人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索,认为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
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控制在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及相互关系,针对高校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最后,展望了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在高校中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方向,强调了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重要性,旨在为高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内部控制;高校;全面预
摘 要:数智化时代,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涉农高校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基地,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现状,结合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旨在为涉农高校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建议,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涉农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中
摘 要:在互联网的加持下,网红文化在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其内涵也对大学生的就业观产生了较大影响,呈现出功利主义倾向、物质化和价值观偏颇等就业乱象。为了纠正网红文化对大学生就业观的消极影响,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旨在多方共谋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关键词:网红文化;就业观;大学生;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5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122 (2025) 02
摘 要:解决“执行难”是民事执行权改革的一大重点。本文从警务化视角出发,探究民事执行权具备警务化改革的条件及其符合民事强制执行所依据的原则,提出要在立法上明确司法警察的民事执行权,提高司法警察专业素质以及建立专司民事强制执行的法警部门,旨在为民事执行权实现警务化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警务化;司法警察;民事执行权 中图分类号: D926. 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