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宇宙作为未来数字世界的显著范式,为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行性路径。基于元宇宙视域,在分析畜牧业智能化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畜牧业智能化的实现路径,提出以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化路径。畜牧业智能化实现路径主要涵盖以下方面:首先,借助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施畜牧业智能化,通过系统化数据采集和精准分析,优化生产效率并监测动物健康状况;其次,采用区块链技术记录畜产品的源头
摘要:中微量元素作为水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多种酶系统的构成要素和激活剂,同时还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激素合成及抗逆等一系列重要生理过程,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综述了对水稻具有显著作用的镁、锌、硒、铁元素的吸收、积累和代谢途径,以及它们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中微量元素在水稻生产中所面临的挑战,探讨了中微量元素在未来可持续发展农业中的必要性以及研究方
摘 要:玉米( Zea mays L.) 是全球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分析玉米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遗传多样性对玉米育种和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255份玉米种质构成的自然群体作为研究材料,利用10K SNP液相芯片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获取基因分型;利用VCF2PCA Cluster和Mega11等软件进行表型聚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到14 139个高质量SNP位点,分布于
摘要:为筛选高产优质的棉花杂交组合,以15个陆地棉推广品种为亲本配置的192个F1杂交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纤维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铃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等产量指标都与始节数呈负相关,棉花纤维品质中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整齐度这2个指标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互作用是正向的,马克隆值和纤维成熟度与主要农艺性状间具有反向相互作用。对16个指标降维后
摘要:BURP结构域蛋白为植物所特有,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鉴定番茄BURP结构域基因(SlBURP)及分析其表达,从番茄基因组中鉴定出12个SlBURP 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将其分为7个亚族,不同亚族的保守基序和基因结构有明显差异。SlBURPs 启动子序列中广泛存在胁迫、生长、激素、光响应元件,表明该家族基因在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中有重要作用。共线性分析表明,番茄SlBURP
摘要:为筛选及优化西北干旱区鲜食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架式,以‘新郁’葡萄为试验材料,设置独龙干+水平叶幕(SDTS-H)、顺行龙干+水平叶幕(ISDTS-H)和顺行龙干+V+水平叶幕(ISDTS-VH)3种栽培架式,分析其对‘新郁’葡萄叶片光合特性、果穗微域环境、果实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SDTS-H,ISDTS-VH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7.73%,ISDTS-H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4.13
摘要:为探究自然放牧条件下不同年龄藏绵羊肌肉脂肪酸含量及组成特征,选择不同年龄(1.5、3.5、6.0岁)藏绵羊母羊18只(每个年龄各6只),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其背最长肌、前腿肌和后腿肌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年龄藏绵羊肌肉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背最长肌中,3.5岁组肉豆蔻酸(C14∶0)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肉豆蔻烯酸(C14∶1)、亚油酸(C18
摘要:太子参是贵州的道地药材,经过20年的发展,形成了集约化、规范化的种植模式,种植面积全国第一。但贵州太子参多种植于丘陵山地,受地形地貌和发展基础的影响,生产作业费时费力、效率低、机械化难度大。通过查阅文献及实地考察,结合贵州太子参的典型种植农艺与初加工工艺,简述了太子参全链条生产技术,分析了耕、种、管、收、初加工5个环节的机械化技术现状,指出太子参生产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提出太子参生
摘要:水稻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籼稻是中国南方主要种植品种。收获的新鲜水稻含水率较高,不适合长期储存。针对南方籼稻在热风干燥过程中容易产生爆腰等问题,选择了中早35和玉针香2个典型品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 Design试验,分析了热风干燥工艺条件下的影响因素(包括干燥温度、干燥缓苏比和初始含水率)与水稻的干燥爆腰增率和干燥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干燥温度对干燥速率和爆腰增
摘要:为构建叶绿素密度的估算模型,通过设置不同施氮量梯度的棉花盆栽试验,在盛花期对棉花叶片进行光谱测试获取反射率数据,同时采集叶片样本测定叶绿素密度,通过反射率数据构建光谱指数,优选与叶绿素密度相关性大的光谱指数,利用随机森林算法(radom forest,RF)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regression,PLSR)构建棉花叶片的叶绿素密度估算模型并进行精度验证
摘要:为了提高高粱联合收获时脱粒分离的作业质量,设计了一种揉搓式高粱脱粒滚筒。通过纹杆滚筒和与之相配合的栅格滚筒的相互作用,加强对物料挤压、揉搓、翻转,实现高粱籽粒的脱粒与分离,降低损失率和籽粒破碎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以籽粒破碎率和夹带损失率为主要指标,选取喂入量、纹杆滚筒转速、栅格滚筒转速为影响因素,对揉搓式高粱脱粒装置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喂入量的增加,夹带损失率和破碎率均为先降
摘要:针对青菜田间杂草种类繁多且分布复杂导致识别效率低、精度差和稳健性不足等问题,以苗期青菜及其伴生杂草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青菜和杂草识别方法。首先使用图像处理方法标记出包含绿色植物的图像,进而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青菜和杂草进行区分。为探究不同神经网络模型的识别效果,分别选取DenseNet模型、GoogLeNet模型和ResNet模型对图像中包含青菜或者杂草图像进行识别,并
摘要:针对蒜种在播种仿真试验时缺乏参数的问题,以金乡紫皮蒜种为研究目标,测量蒜种的物性参数并对蒜种的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标定。测定了蒜种的密度、含水率、泊松比、剪切模量、静摩擦系数、滚动摩擦系数以及碰撞恢复系数,以多个物性参数为试验因素,以蒜种堆积角为试验指标进行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对堆积角影响显著的因素为蒜种间静摩擦系数及滚动摩擦系数。以物理试验结果为最优值,通过CCD响应曲
摘要:为快速检测烟草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基于TSWV核外壳蛋白(nucleocapsidprotein,NP)保守序列设计5组引物进行筛选,采用单一变量法对反应温度、时间及反应体系中dNTPs、Mg2+、甜菜碱的含量和内外引物比等参数进行优化,建立烟草TSWV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amplif
摘要:桃蛀果蛾是严重隐蔽危害的蛀果害虫,亟待开发环境友好型防治方法,昆虫行为调控技术被认为是新型绿色的害虫防控手段,明晰嗅觉识别机制是开发行为调控剂的基础。基于桃蛀果蛾触角转录组得到242个嗅觉基因,基于序列比对和近缘物种相似基因的功能背景,选取了13个嗅觉基因,采用RT-qPCR进一步分析其潜在识别功能。结果表明,13个嗅觉基因中有6个基因在雌雄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
摘要:为系统研究工业集聚区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对工业集聚区不同方位、不同距离的土壤和小麦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Nemero composite pollution index ,NPI)及生物富集系数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业集聚区内土壤和小麦重金属污染严重(NPI>2),工业集聚区外至5 km范围内,除汞(Hg)、铅(Pb)和锌(Zn)污染较轻
摘要:为解析阿克苏地区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分析法,通过解译遥感影像绘制了不同年份的土地覆被变化现状图。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2000—2020年,阿克苏地区的耕地和城乡、居民工矿用地明显增多,其他类型的用地逐渐减少;同期气候呈暖干特点。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年份的景观格局指数与6类用地面积的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斑块数量与地类面积的相关性
摘要:沙障的蚀积特征对其发挥防护作用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究聚乳酸纤维(polylactic acid fiber,PLA)沙袋沙障对乌珠穆沁沙地沙化治理的效果,设置0.5 m×0.5 m、1.0 m×1.0 m、2.0 m×2.0 m和3.0 m×3.0 m共4种规格的聚乳酸纤维沙袋沙障,采用悬测法测量障格内部凹曲面形态,并分析不同规格沙障内部凹曲面的形态特征、蚀积效应。结果表明,沙障凹曲面中心风蚀
摘要:为研究水气互作对膜下滴灌玉米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寻膜下滴灌玉米适宜的水气组合模式,以‘新玉66’为试验材料,设置3 375(W1)、4 500(W2)、5 625(W3)、6 750 m3∙hm-2(W4)4个灌溉水平和加气滴灌(A)与不加气滴灌(C)2种灌水方式,分析不同水、气处理下滴灌玉米生理生长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增加,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地上部干物
摘要:为进一步明确有机肥增施对植烟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内在相互作用,通过田间试验,在常规化学肥料基础上分别增施0、3 000、6 000和12 000 kg·hm−2有机肥,研究其对土壤有机质组分、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显著提升了植烟土壤pH及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随着有机肥施入量的增加,土壤颗粒有机质、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及轻组有机质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其
摘要:为研究生物质炭和有机肥配施对连作苹果育苗地的改良效果,以连作5年的苹果育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探究不同配比生物质炭和有机肥配施对苹果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和有机肥配施处理后土壤中养分含量显著增加,土壤pH和电导率显著上升。其中以600 kg·hm-2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的速效养分含量显著增加,其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
摘要:为探讨南疆干旱荒漠区苹果园种植覆盖作物苜蓿对果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以苹果园间作苜蓿绿肥为处理(GMA)、清耕(CT)为对照,分别对0—20、20—40、40—60 cm土壤微生物16S rDNA 基因组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PICRUSt基因预测分析,比较不同处理下果园不同耕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代谢功能变化。结果表明,苹果园间作苜蓿绿肥显著影响园